既然上了戲台,也知道結局跟排場是跟「你」息息相關,這樣「你」要如何編劇呢?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人都自以為「是」,是因為自己是「非」。
社會上大多數人是沒有站在完整上面的,容易產生對立,對立一多,拮抗紛起,能量耗散,成事費力。所以安排一個結構,讓各式能量於其中各司其職,維持平衡而運轉結構。平衡而運轉結構,是相對於無謂的分別對抗要有效率,其中的關鍵即是價值觀。價值觀完成了分別分辨,也同時定義了結構,與結構內平衡的方式。觀察社會的演化,也可看到,價值觀典範轉移的時候,相對力量的對抗現象,比平衡時期協同作用的現象,多的多。這樣的社會,經過動盪的互動之後,直到新的結構有新的平衡,才會產生新的效率。
聖人以「價值觀」產生結構,使「人」得其所用而完整。設定價值觀,制定結構的時候,有「容」的功夫,結構才能運轉,如果「著」了,結構即失衡,道會為其再平衡,這是自然之理,是必然的。
第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沒有了真理,社會上還有初心與分配的價值觀維持結構,使得社會可以運作;沒有了智慧,社會上還有可供使用的工具可以使用;六親不和睦,家庭內尚有孝慈的規範,得以維持家庭的結構與功能;國家混亂,還有忠臣可以讓國家繼續運行。如果沒有了仁義,人為工具,孝慈規範,忠臣,那麼,國,家,社會,ㄧ但運作失衡,即無法維持。仁義,人為的工具,孝慈,忠臣,都是用來維持結構穩定平衡的。
第十九章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離棄了運行的標準與認知的結構,社會的分別分裂會更加重;離棄了初心與分配的價值觀,分別分裂會顛覆了責任的承擔與落入更多分別;沒有了規範的漏洞及其產生的利益,沒了灰色市場的利益。仰賴灰色市場謀生的人,本來沒有偷盜之心的,會生出偷盜之心。以上三者,就算用法律規章來規範,分別分裂會一直存在,使得法律規章寫不完備,所以價值觀與結構的建立對於社會的運作是很重要的。設立簡單的價值觀與結構,雖然有分別分辨,然而這樣是維持了結構運作的本來樣貌,這樣進行的分配,大多數人也滿意,覺得有缺陷而想要填滿的人也少。
「聖」是指運行的標準。
「智」是指認知的結構 。
「仁」是指初心。
「義」是指分配。
「孝」是指承擔責任,是行為。
「慈」即是茲心,雙玄之心。心兼容分別,看出分別而不落入分別之心。
「巧」是指取巧,鑽營規範的漏洞。
「利」因巧而有的利。
「素」字形是主、玄、小;主為神,玄為分別即是意,小即是微。三位一體。
「樸」即是本來的樣子。
從個人修煉的方向解碼即是:
聖與智是神的功能。
仁與義是分別分裂與分配,是孔德,即是意。
取巧走捷徑與爭占是體的功能。
第十八章
大道隱而不顯,是因爲「意」意欲取代。
神的功能不彰,是因爲「意」取代了神,指揮「體」去行為。
感受與情緒不協調,是因爲「體」的行為與心意的分別。
想法亂七八糟,是因爲固執己見。
第十九章
忽略了神的功能,體即會分別佔有而不會停止。
忽略了意的功能,體即會不司其職,且不能分別分辨。
體不做體的事,心聲即盜了體的位置。
神意體三者,各司其職,展示時三位一體,守住本來的樣子。
這樣展示分別分裂分配,大多數時候大都滿意,覺得有缺陷而想要填滿的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