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你的道德經 -- 13. 守中制陰陽

2022/09/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文提到,價值觀與結構是社會運行的必要,沒有了它,分別與分裂即會更加重。就像在市場交易,如果沒有了彼此信任的基礎,貨物的交換即會沒有效率。而價值觀是信任運作的平台。然而有了價值觀後,人常常落入了分別而執一端。在這邊分享一下十一郎買竹筍的故事。
有一年,十一郎上山去野菜市場買綠竹筍,時逢端午,正是大出綠竹筍的好季節。十一郎很愛吃綠竹筍,但是偏偏不會挑新鮮的竹筍,不知道要如何挑到又鮮又嫩的竹筍。心想找個有經驗的老婆婆買,這樣既可以幫忙她的生意,也順便請她幫忙挑,想說利人利己,老人家總是有經驗嘛。十一郎買的很有高興,回去冰到冰箱,想說也不會壞,幾天之後,下鍋煮來吃,這竹筍老到一個不行,無法入口。十一郎心中一陣咒罵,怨恨滿腔。心想這個老婆婆,實在不誠實沒有信用,居來賣不能入口的竹筍給人。幾年之後,才得知,原來竹筍買來,得當天煮熟,否則隔天即會變老。這時十一郎,才發現是自己的無知跟自以為是,往老婆婆身上貼了一個好大的標籤。
手裏拿著錘子,看見每個東西都像是釘子;看到人家的不好,只代表自己的劣質。心聲的叨叨唸,即會「報怨以德」。
「聖人」在以價值觀善救人善救物稱為「襲明」,是神意具足,陰陽具足的。看出分別而不落入分別。陰陽各在其位,以不同的勢,因而作動,生化不斷。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其」指的是一,「襲明」。「其雄」指的是神。「其雌」指的是意。
「常」即是恆,即是神。
意之所向是神所要顯化的相,保守意的空間使的生化可以發生,如此「道」可以發動分別分裂。道發動了分離分裂,神意是一體的,歸根靜守於不分別不分辨的狀態。
意之所向是神所要顯化的相,保守意的空間,如此「道」可以發動分別分裂。道發動了分別分裂,神意知止而足,歸根靜守於本來的樣子。本源生化成空間與萬物,聖人用這個方法定出有功能的人物。所以說道的生化創造是完整不偏廢的。
第二十九章「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要取代道是做不到的。道展示萬物,你不可以取代「我」,你不能捉住「我」。要取代的,成不了事;要抓住的,抓不住。所以導致「你」意欲之物,忽前忽後,忽快忽慢,能量忽大忽小,忽受忽失。所以聖人以「不盈」「持儉」,不以心聲填滿自己。
「泰」地天泰。內填滿,外空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會員
113內容數
人文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