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胃王活動結束了
#遊戲企劃與分析
#甜點工作室
為什麼會企劃這個遊戲呢?
大家應該知道母親節過後,端午節一點點感覺,接下來就要等父親節。這中間好像沒什麼理由慶祝,以往現金流很緊的時候,到九月之前都覺得難熬。
於是母親節過後我就覺得要有點活動。
去台北甜點節的時候,恰巧社友 Mimi Lin來探班。他建議我,應該來做自己的關鍵字。我們曾經玩過一個立吞吃到飽的遊戲,一小時三百,站在店門口全品項吃到飽。這個遊戲兩年前大概玩過六次吧!但直至今日,還是常有人問:什麼時候才有類似的活動。當時mini Lin 也有來,她覺得這活動很有識別性。而我們在台北甜點節的時候,也做了餅乾夾到爽,一個和客人互動性的測試。
吃到飽是2020的事,這兩年我們體悟到一件事,也確立了今後的走向。
今後,我們不再費口舌告訴客人我用的材料多好,東西多好吃。不再說工法,不再強調多天然。畢竟比我做的好吃的同業多了去,在座的各位社友們比我們優秀的也太多了。更不說「兩個媽媽做的天然手作」這個概念(這社團大概有一萬人是媽媽吧!誰不是用這種心情在做食物呢)
從吃到飽開始,我們就在埋一個梗。我們希望:客人和我們一起遊戲。
我們告訴客人:我和你的關係不是只有消費,我們不是吃蛋糕,我們在遊戲,我們是真正的朋友。
吃到飽除了吃飽以外,他有一個口號梗。只要講出暗語,我們就再送你一塊蛋糕帶回家。譬如314那天的吃到飽,就請背出圓周率後面六個數字,再送你兩顆堅果塔。
而後我們雖然很久沒辦吃到飽,去甜點控的市集,每一場只要講出暗語,也有禮物。然後我們發現:遊戲來的客人非常死忠。真的會到現場。
吃到飽因為場地和疫情的關係,很難再辦。我就想到了一個我們曾經想玩的遊戲“大胃王“。
2016時我們玩過大胃王,但是那時我們剛開店,都沒人報名。版主Oscar Jhang Jian還來捧場當挑戰者。當時的設定是吃一板蛋糕捲。他吃了三分之一,很厲害了,但視覺上沒什麼效果。
我們還找了體育老師來吃,頂多都是吃1/3.總之沒人成功。沒人分享,也沒有爆點。Erin Li自己也吃了,然後吃到胃痛,視覺上也沒什麼驚奇。似乎是個不了了之的活動。但我們這次設計活動時,有了上次的經驗,意識到一件事:這個份量要讓人覺得自己能吃完。
一版蛋糕怎麼看都很多,一看就知道不會成功,那大家就不想參加。可是四個肉桂捲好像可以喔?我自己先測試,吃了兩個,就覺得咀嚼很累。特別感謝我們的德麥業務昌哥,他真的幫我們測試在15分鐘內吃四個,他老人家都吃得眼睛發直了。也就是:這個遊戲其實一般人也可能成功。
大胃王影片大家愛看,是有一個前提:覺得我很愛吃,應該也是大胃王。有這樣的投射在,加上節目很多,很多人都想挑戰自己看看。
我又設定了不用花很多錢,就算失敗也不擔心,但是贏了退錢又有獎品。放大那個 小確幸的感覺。
只要一鏡到底,你可以選擇要不要公開影片,不強迫。
然後也感謝我的好友到處幫我們張貼。
結果活動貼出,之前遊戲過的客人又都浮現了,幫我們加速擴散。
本來也只是想小打小鬧,結果成功蹭到了一些YouTuber。事情至此,不管後面多少組挑戰成功,這個遊戲都已經回本。關於這點我覺得非常幸運。
很多來遊戲的客人,真的拿到退款後,又幫忙大肆宣揚。就像是直銷一樣擴散出去。直至昨日結束,不管是yb,ig,還有迪卡,fb,都有人分享挑戰過程。
先講結果,應該有快四十組成功。
我們退的錢加獎品應該有兩萬多的現金支出,不過很划算。而這些影片軌跡都會留者。而壓線6/15參賽的,還有yb,之後還會上片。活動期間,我們其他產品是一起被帶動的。之前一直在思考我們太依靠外送平台的營收,而因為活動,現場客開始比較多,這點蠻重要的。
比較意外的是:以為參賽都是年輕人,想將固定年齡層下降一點。結果很多大哥大姐也來挑戰,開啟做YouTuber的第一部片。
這之後我們夠確信經營方向了。
有的時候做活動就是賭博,總有中的時候,不中也是正常。但是就是要一直賭下去。不下注就沒有任何機會。
小工作室就是要不斷實驗自己的方向,然後想辦法以小搏大。正規軍打不過別人,就打游擊。
還是分享一下我的課程,#課程還在賣喔
https://ps.yottau.net/46cyt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