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實習生聊到心理師這個行業的選擇,除了一些意識上能掌握的理由之外,可能還有其他我們尚未覺察的部分。
順著這個對話,午休時我發現跟個案在諮商室裡工作的時候,比起說話,更多的時間是用來思考。我所要說的話,是經過整理的,是貼著個案在意的,這跟寫作好像。
在母親的回憶裡,我是個不怕寫作文的小孩,國小時把我送去作文補習班幾節課,寫了幾篇作文,結果被老師退貨,理由是:我不知道還可以教妳的小孩什麼。直至今日,我不認為自己寫的好,但是把想到的東西寫出來的過程,對我來說是投入的,享受的。
我樂於透過寫作來思考,那是一種跟自我的對話,最後將思考轉換為文字;心理諮商透過我與個案的互動,將對個案的思考整理為貼近的語言,來回應個案的主訴。這些吸引我的事物,都有思考的需要,同樣也是輔助我思考的工具與媒介。透過思考,我也創造了屬於自己東西。
同樣的,與其要求下一代去滿足社會某些價值或設定好的架構,我們是否也可以把一些注意力放在他們的優勢能力上,鼓勵小孩看見、催發潛能、提供成長資源,使她們擁有對自己生命優勢獨占的信心,長出能滿足優勢能力的生涯判斷,比起我到這把年紀才慢慢看清來的好,不是?
讓我們試著去留意孩子,相較同儕表現得更好的能力,不論對體能、機械、文字的興趣或表現,讓他們明白,也提供機會。我們的孩子值得活在自己珍貴的優勢裡,為自己寫出獨一無二的生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