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條件》:自律、自由與自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康德的生活規律是出名的。他每天在同樣時間起床,上午讀書、寫作或授課,中午與幾位老朋友用餐及議論,下午在固定路線散步。相傳柯尼斯堡的居民每逢康德經過,就會拿起手錶對時,人送暱稱「柯尼斯堡之鐘」。
如果康德是一種聲音,大概就是形容上班族生活的歌詞「發出機械般的音節」,是規律的八分音符鼓點。
那這樣的人生,還有沒有自由可言?對我來說,這是貫穿整張The tic tac新專輯《正常人的條件》的疑惑。
The Tic Tac推出新專輯《正常人的條件》
如果像對魔鏡一樣地問康德:「誰是世界上最自由的人?」我想康德的答案大概會是他自己。康德認為自由即自律,這種哲學不是坊間心靈雞湯描繪的大餅,不是「透過此刻的自律創造未來自由的可能」,而是「實踐自律本身即是自由」。
換言之,想到什麼就做什麼的人並不自由,即使他擁有可以做任何事的條件,但他「想到什麼」這件事也不一定是出自於己。無論想要的是豪宅名車,或只是想成為「正常人」,可能都只是屈服於、受控於世界加諸的「他律」,唯有遵循自己制定的法則,才稱得上是自由的。
這種法則不是隨意制定,有一些基本的原則是具普遍性的,例如誠實。即使是以詐騙維生的人,都會希望誠實是普遍的法則,這樣詐騙才有成功的可能。我們可以批評詐騙是不道德的,不是因為詐騙違反你我認定的原則,而是因為詐騙者違反了連自己都認可的普遍法則,不僅污辱自己,也污辱了人性的尊嚴。
《正常人的條件》專輯的第一首歌叫《這個世界教導我們需要努力》,可以說努力也是一種普遍法則吧?畢竟,即使是最懶惰的人、即使是脖子上掛著大餅的人,都仰賴著另一個努力的人幫他做餅啊。
問題是,世界只教我們要努力,卻沒有教我們要為了什麼而努力。康德的建議只是道德的大原則,而在原則之下,我們具體該為了什麼目標而努力這件事,是沒有人可以提供標準的。
9月16日是《正常人的條件》發片專場
這張專輯就處在這麼幽微的世界,一些大原則之間的細節,一些聯繫承重樑柱的零件,一些努力的人心中的情緒。只要輕輕把這塊關鍵點出來,原本看似充滿意義的摩天大樓就會轟然倒塌,輕快的旋律就會聽到悲從中來。
遵守著原則,如此誠實且努力地度過一生,為什麼我卻一點自由的感覺都沒有呢?
如果自由是出自於自律,那自由就不包含著讓你感到舒服自在的意思,我總覺得台灣人更容易理解這件事。我們上一代活在世界最長的戒嚴中,自由是禁忌的符號,我們這一代被迫面對崛起後的中國打壓,如果只想著舒服自在,那離開台灣總是最好的選擇,但這樣是自由還是逃避呢?
即使知道屈服於享樂不是自由,但我們總是希望自由這種崇高的理念,能跟幸福更好地結合在一起。音樂當然是沒有答案的,但創作者的生命經驗也許能提供一些參考。今年是The Tic Tac成軍第14年了,還記得我仍是個不知憂愁為何物的少年時,就在鵝鑾鼻公園的春吶聽過他們,當時台上的人也許只剩下主唱還在吧?那為什麼他還在呢?
我想,這個樂團一定讓他感到自由且自在吧?這就是我現在看Tic Tac表演的感受。他們把自身的目標、對音樂的熱愛(或偏執),跟人生途徑中的努力結合在一起,這一路當然不會都是快樂的,但回過頭看,卻是幸福、踏實、富有意義且讓人滿足的吧?我覺得這就是正常人的條件,你自己定義了目標,決定了路徑,要求自己一路努力,然後,沒有後悔地度過一生,這是我能想像出,最幸福的劇本。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的其他內容
直到某天深夜,她聽見客廳有哭聲,走出房門,發現是盧鈵欽趴在桌上哭,身上滿是血跡。那時候她就知道,她的丈夫永遠不會回來了。
今天講一個尋親的故事,主角也不知道該算誰。
那個年代沒人敢跟政治犯來往。已經35歲的他,只好隱瞞起自己的過去,這才認識了後來的妻子,順利成家立業。但是,二十多年來,他仍不敢向妻子提起獄中的往事。於是他只能不停地寫、偷偷地寫,在每一個失眠的夜晚,寫下那些,他認為不該被遺忘的事。 這是我們的新歌《馬鞍藤》。
年底由政大選研執行的一份民調顯示:若是中國以統一為由侵略台灣,有七成民眾願意挺身保衛台灣,即使是因為台灣政府宣布獨立而遭到中國侵略,也有超過六成的民眾願意為台灣主權而戰。遠見去年做過一份願意上戰場比例最低的民調,也都還超過四成。台灣人並不像最近某些網紅想像般無用,一聽到解放軍就舉雙手投降。
週末上檔的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再次掀起台劇熱潮,我也很期待它能否挑戰《天橋上的魔術師》在我心中年度神劇的地位,尤其兩者都同樣牽涉到台灣的多元文化跟衝突,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去檢視所謂的「台灣人」究竟是什麼?
看《當男人戀愛時》我哭得唏哩嘩啦,也很推薦大家都能進電影院支持,只是對於對自由極端敏感的我來說,雖然是瑕不掩瑜,但還是不免有一點點小小的遺憾。
直到某天深夜,她聽見客廳有哭聲,走出房門,發現是盧鈵欽趴在桌上哭,身上滿是血跡。那時候她就知道,她的丈夫永遠不會回來了。
今天講一個尋親的故事,主角也不知道該算誰。
那個年代沒人敢跟政治犯來往。已經35歲的他,只好隱瞞起自己的過去,這才認識了後來的妻子,順利成家立業。但是,二十多年來,他仍不敢向妻子提起獄中的往事。於是他只能不停地寫、偷偷地寫,在每一個失眠的夜晚,寫下那些,他認為不該被遺忘的事。 這是我們的新歌《馬鞍藤》。
年底由政大選研執行的一份民調顯示:若是中國以統一為由侵略台灣,有七成民眾願意挺身保衛台灣,即使是因為台灣政府宣布獨立而遭到中國侵略,也有超過六成的民眾願意為台灣主權而戰。遠見去年做過一份願意上戰場比例最低的民調,也都還超過四成。台灣人並不像最近某些網紅想像般無用,一聽到解放軍就舉雙手投降。
週末上檔的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再次掀起台劇熱潮,我也很期待它能否挑戰《天橋上的魔術師》在我心中年度神劇的地位,尤其兩者都同樣牽涉到台灣的多元文化跟衝突,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去檢視所謂的「台灣人」究竟是什麼?
看《當男人戀愛時》我哭得唏哩嘩啦,也很推薦大家都能進電影院支持,只是對於對自由極端敏感的我來說,雖然是瑕不掩瑜,但還是不免有一點點小小的遺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自律與自由的關係在於,自律是給自己定下戒律,最終達到無需外界干涉的狀態,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透過孫悟空戴緊箍咒的故事,我們了解到自律讓他被接受和尊敬,真正的自由是無需他人干涉,但在社會和法律的範圍內行事。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康德倫理學中關於建立原則和行動的文章,內容涉及了康德哲學中的概念和論點,以小明和阿牛之間的互動,與小明提出的反駁舉例,從中解釋了康德哲學對於倫理行為的看法,也透過思想實驗來練習標準化一個原則。
自律,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基石。它不僅是每天早起和規律的生活節奏,更是一種內在的約束和自我管理能力。透過自律,學會如何有效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如何在任何環境下都保持清晰的思維和堅定的信念。自律不僅讓人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也淬鍊內在力量去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 自強,是自律的成果。只有不斷
「自由即自律」是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的名言,這是老師很喜歡的一句話。 棋盤那麼大,可以自由自在的落子是一種很幸福的感覺。 自由建立在自律之上,唯有如此,才能讓「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更好,進而克服盲點、精進棋力、達成目標,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厭倦了每日擁擠的捷運通勤,無止盡的電子郵件、無意義的會議以及了無新意的報告,看著辦公桌,以前熱愛的音樂工作照上,充滿笑容的自己,心想自己是不是可以回到音樂圈,做一個自由接案工作者?
Thumbnail
以前我是覺得人如果要有所成就,就是要自律,自律之後才能得到更多的自由 所以我的生活非常規律,每隔一週運動2-3次,採取168斷食,也儘量讓自己早點睡覺(這一點最困難) 最近我的想法有些改變,他發現大部分的人覺得自己自律了就「應該」得到上面說的這些自由
所謂自律的自己 「自律」在我自己的生活中,其實並不常見,有時候3分鐘熱度,完成3天就不想做了,所以對我來說自律這件事其實非常難養成,今天就來說說我在自律這條路上所做的事吧 生而人的自律       生為人,自律是我最夢寐宜求養成的一件事,但是怠惰的個性總是讓我無法改變。    
自律,是這個追求效率的時代中,我們一直探討的話題。然而追求自律的我們,又有誰是真正擺脫惰性,得到真正的自由? 多數人曾嘗試自律的,但通常在不久後便中斷。中斷習慣的養成,自然不能使自己進入自律的狀態。然而說教的話語往往最不中聽,所以我只是要分享我的「失敗」自律。 對自由的渴望 所謂真正的自由
  「怎麼剛回家就癱在那?快去做該做的事。」、「你練完琴完了嗎?」、 「都幾點了?你怎麼還不去睡覺?」父母的提醒聲持續不斷,被催促著去寫作業、練琴、洗澡、睡覺,一直到躺上床關上燈提醒的聲音才漸漸消失,接著,同樣的場景隔天再一次出現。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為何自律能帶來自由? 〈自由的兩種概念〉這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自律與自由的關係在於,自律是給自己定下戒律,最終達到無需外界干涉的狀態,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透過孫悟空戴緊箍咒的故事,我們了解到自律讓他被接受和尊敬,真正的自由是無需他人干涉,但在社會和法律的範圍內行事。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康德倫理學中關於建立原則和行動的文章,內容涉及了康德哲學中的概念和論點,以小明和阿牛之間的互動,與小明提出的反駁舉例,從中解釋了康德哲學對於倫理行為的看法,也透過思想實驗來練習標準化一個原則。
自律,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基石。它不僅是每天早起和規律的生活節奏,更是一種內在的約束和自我管理能力。透過自律,學會如何有效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如何在任何環境下都保持清晰的思維和堅定的信念。自律不僅讓人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也淬鍊內在力量去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 自強,是自律的成果。只有不斷
「自由即自律」是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的名言,這是老師很喜歡的一句話。 棋盤那麼大,可以自由自在的落子是一種很幸福的感覺。 自由建立在自律之上,唯有如此,才能讓「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更好,進而克服盲點、精進棋力、達成目標,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厭倦了每日擁擠的捷運通勤,無止盡的電子郵件、無意義的會議以及了無新意的報告,看著辦公桌,以前熱愛的音樂工作照上,充滿笑容的自己,心想自己是不是可以回到音樂圈,做一個自由接案工作者?
Thumbnail
以前我是覺得人如果要有所成就,就是要自律,自律之後才能得到更多的自由 所以我的生活非常規律,每隔一週運動2-3次,採取168斷食,也儘量讓自己早點睡覺(這一點最困難) 最近我的想法有些改變,他發現大部分的人覺得自己自律了就「應該」得到上面說的這些自由
所謂自律的自己 「自律」在我自己的生活中,其實並不常見,有時候3分鐘熱度,完成3天就不想做了,所以對我來說自律這件事其實非常難養成,今天就來說說我在自律這條路上所做的事吧 生而人的自律       生為人,自律是我最夢寐宜求養成的一件事,但是怠惰的個性總是讓我無法改變。    
自律,是這個追求效率的時代中,我們一直探討的話題。然而追求自律的我們,又有誰是真正擺脫惰性,得到真正的自由? 多數人曾嘗試自律的,但通常在不久後便中斷。中斷習慣的養成,自然不能使自己進入自律的狀態。然而說教的話語往往最不中聽,所以我只是要分享我的「失敗」自律。 對自由的渴望 所謂真正的自由
  「怎麼剛回家就癱在那?快去做該做的事。」、「你練完琴完了嗎?」、 「都幾點了?你怎麼還不去睡覺?」父母的提醒聲持續不斷,被催促著去寫作業、練琴、洗澡、睡覺,一直到躺上床關上燈提醒的聲音才漸漸消失,接著,同樣的場景隔天再一次出現。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為何自律能帶來自由? 〈自由的兩種概念〉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