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的現實面:落敗的「自由」—康德的純粹實踐理性(Pure Practical Reason)

更新於 2023/08/3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理性對於我來說是最深的困難,才意識到我早已身處『不自由』的我大膽推測,有人跟我一樣,無論是大人或青少年,希望這篇文章能勾起你對周遭的反思。」

實踐理性(practical reason)

每個人都擁有「理性」(reason),它指的是內心的思考活動。康德認為我們的理性是大於情感的,也就是理性是我們自己的「最高主宰」。不同於18世紀末的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所追求的幸福最大化原則,康德反對這種依據感性做出決定的做法。他認為依靠「理性」才是最佳的作法,而當我們內心的思考將會影響到我們下一步行為就稱作「實踐理性」,相對於只在腦中思考的「理論理性」(theoretical reason)。

raw-image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理性的運作模式

在康德的思想裡,理性能力和自由密不可分。他提出的理性運作模式對於西方哲學影響頗深。康德把理性的運用分為兩類,假言令式(hypothetical imperative)和定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兩者差別在於後者是無條件的。

心理的活動(activities of mind)

透過實踐理性我們知道,理性的運做直接影響我們下一步的行動(action),從而得到我們的目標(end),而這是我們所追求的good,一種美好的人生。我們的傾向(inclinations)讓我們去追求達成某些good。而康德認為理性能夠讓我們達成這些目標,找到在「完全理性」的情況下所有人都會依循的方式(means)。

假言令式(hypothetical imperative)

在上述的理性的運作時,當我們的目標如果是被給予的話,在這種情況下理性所下達的命令就稱作假言令式,包括任何的和自然的被給予的目標(any or naturally given end)。舉個例子,假設我們是 "因為" 誠實可以避免懲罰 "而" 誠實地去做的話,那這就是屬於假言令式。假設我們是為了追求快樂而去做某件事,那這件事也屬於假言令式,在康德眼中對於這件事的道德價值都會下降。也就是任何帶有「條件」的行為。

自主(Autonomy)的對立面—他律(Heteronomy)

理性在運作時會受到經驗、情感、環境等因素影響,康德認為我們會因為外在的、不是理性的那些事物所選擇與理性相反的抉擇。舉例來說,有一個高中生想考台大,你問他:「為什麼想考台大」「因為可以找好工作」「為什麼想找好工作」「因為要薪水高」「為甚麼要薪水高的工作」「因為可以買自己想要的東西,生活過得比較好,比較爽!!!」這就是標準的因為外在環境所給予的目標(包括成就感、快樂、金錢等)而影響我們決定的「他律」的表現。

定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

而定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是無條件的。是所謂的「義務」。是無條件的,撇開所有「自利」、傾向(inclination)和目標(object),而單純遵守理性的行為就是定言令式。也就是符合道德上的價值(morally good),是一種道德律(moral laws)。這也是純粹實踐理性的表現。

資本主義(Capitalism)—環境之於理性

資本主義鼓勵競爭和自我實現,同時也帶來價值觀的改變,更追求經濟獲利和物質利益。這大大的影響了我們理性運作,當因為大環境而被給予傾向(inclination)的我們是不理性,理性在整個大環境中變的更重要,因為不管是假言令式還是定言令式,「人」終究屬於「不完全理性」的,而與日俱增的外在慾望逐漸剝離我們對於理性的掌控力。

Z世代: 有理性才有自由的世代

這裡的「自由」並不是我們常見的政治、言論、宗教等個人權利方面的自由,而是定言令式裡一種真正的自由,關乎於道德,由純粹理性構建的「真正的自由」。當我想到「成功」,第一時間的我想到了全校前幾名的幾位同學,社會上的醫生、律師。這時的我已經不「理性」了,我是以社會地位、金錢、成績等角度出發,我被社會定義的「成功」影響了,儘管只是理論理性。

Z世代作為首代從小接觸網際網路和數位行動裝置的社會群體,科技進步、資訊爆炸、社群媒體、資本主義、追求平等、言論、宗教、政治和經濟權利自由是我們的成長環境,接觸的資訊是以往人們的n倍,我們或許被評為「最難共事的一代」、「躺平族」,享樂主義的我們面對跟便當一樣貴的手搖依舊毫不猶豫,面對這一狀況有的人或許會感慨一句「世風日下」、「道德敗壞」。

然而現實情況是短視頻和遊戲開發商為我們的停留時間而設計,社群媒體帶來的容貌焦慮與自卑使我們失眠,資本主義的貧富差距和追求利益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如果康德的「理性」運作模式為真,在假言令式裡我是個loser,在定言令式我是「道德敗壞」缺乏「理性」沒有「自由」的爛草莓。

raw-image


理性能力成為關鍵的世代

康德說「理性」是我們之所以為人的原因,我們擁有選擇的能力,如今的世代與以往大大的不同,資訊的倍速傳播、科技的倍數成長,我們的理性在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只是大多數的我們還未意識到這些,青少年的「電玩失調症」(gaming disorder)、假消息時代的「後真相政治」(Post-truth politics )、社群媒體擴張導致的「社群媒體成癮」(social media addiction)、自卑、FOMO(fear of missing out)等… 皆訴諸著我們其實沒有很理性,尤其是需要被訓練「紀律」(discipline)的青少年在這點上尤其明顯,作為青少年的一份子我也身處失控的泥淖,並發出無聲的吶喊…






avatar-img
12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今天,我想聊的主題是Z世代的時間。不分世代,每人一天擁有24小時,妥善的時間分配,會獲得更高的生活品質。 我特別聚焦在Z世代,這群生於1996~2012年的數位原住民,因為手機,對年輕世代影響最大。 我的爺爺奶奶,透過收音機、電視認識世界。上世紀末網路開始普及,我的父母輩,成年後用電腦、手機取得
Thumbnail
最年長的嬰兒潮一代和最年輕的Z世代之間存在著近50年的年齡差距。多年來,我們一直聽到這些世代之間的差異有多大,從他們如何花錢、如何工作到如何使用表情符號。 我們在TikTok上看到了「OK Boomer」的趨勢,Z世代批評他們的長輩,而嬰兒潮一代則反駁說年輕世代應該「停止抱怨」。
Thumbnail
還記得第一次聽到Olivia,是在參加人生中第一場模聯的前一天晚上,滑著youtube,忽然看到Drivers license,心裡想著:[這不是最近很紅的那一首嗎? 那不然我來聽一下好了。] 就因為這樣,我認識了Olivia Rodrigo,也滿心期待著他第一張專輯的到來... 老娘被甩了→生氣中
Thumbnail
你以為Z世代資源更好了、更不缺錢了,但他們卻更多人在與焦慮、茫然、身心症拚搏。職涯諮詢這職業,當愈做愈深入時,愈覺得自己要不斷更新自己,無論是知識技術、還是身心狀態,要不然要怎麼好好陪伴他們呢?
食色性也。我是個好色的人,喜歡賞心悅目的事物。 我身邊圍繞著美麗的女孩們,有些會用眉筆描繪眉毛,有些用亮粉粧點眼周、戴髮箍作秀髮的配件,把頭髮燙直、燙捲、染金、染粉,配戴各種耳飾,穿著緊身的短版上衣、細肩帶,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果然會像飛蛾一樣,靠近閃閃發亮的人們。
Thumbnail
韓國職業能力研究院於6日發表了「讓青年不想上門求職或待不下去的職位特徵」。研究員以8353名1999年生、一邊完成大三學業、一邊準備就業的韓國Z世代為對象,於2019年至2020年間實施問卷調查。
Thumbnail
我在白色桌布上畫圈,圓心畫叉號。 我來到攝影機旁,將記號映入螢幕。身旁的座地燈亦對準桌面,熱力害我汗流浹背。 我看表,時間差不多了。
Thumbnail
最近 RUBY 大叔不斷在網路上看到與 Z 世代相關的文章,其中不乏是一些具偏見的觀點,像是:說得多做的少、職場抗壓性低等,前陣子還有一位朋友因為跟 Z 世代同事一起共事,感到挫折滿滿地表示:「覺得未來經濟快毀滅了。」
Thumbnail
12月去醒吾科大一個工作坊當青年講師,參加工作坊的人是不同科大的老師,而主題是要了解Z世代,也就是我們這些高中生、大學生,讓他們克服在安排課程或是教學上的種種問題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今天,我想聊的主題是Z世代的時間。不分世代,每人一天擁有24小時,妥善的時間分配,會獲得更高的生活品質。 我特別聚焦在Z世代,這群生於1996~2012年的數位原住民,因為手機,對年輕世代影響最大。 我的爺爺奶奶,透過收音機、電視認識世界。上世紀末網路開始普及,我的父母輩,成年後用電腦、手機取得
Thumbnail
最年長的嬰兒潮一代和最年輕的Z世代之間存在著近50年的年齡差距。多年來,我們一直聽到這些世代之間的差異有多大,從他們如何花錢、如何工作到如何使用表情符號。 我們在TikTok上看到了「OK Boomer」的趨勢,Z世代批評他們的長輩,而嬰兒潮一代則反駁說年輕世代應該「停止抱怨」。
Thumbnail
還記得第一次聽到Olivia,是在參加人生中第一場模聯的前一天晚上,滑著youtube,忽然看到Drivers license,心裡想著:[這不是最近很紅的那一首嗎? 那不然我來聽一下好了。] 就因為這樣,我認識了Olivia Rodrigo,也滿心期待著他第一張專輯的到來... 老娘被甩了→生氣中
Thumbnail
你以為Z世代資源更好了、更不缺錢了,但他們卻更多人在與焦慮、茫然、身心症拚搏。職涯諮詢這職業,當愈做愈深入時,愈覺得自己要不斷更新自己,無論是知識技術、還是身心狀態,要不然要怎麼好好陪伴他們呢?
食色性也。我是個好色的人,喜歡賞心悅目的事物。 我身邊圍繞著美麗的女孩們,有些會用眉筆描繪眉毛,有些用亮粉粧點眼周、戴髮箍作秀髮的配件,把頭髮燙直、燙捲、染金、染粉,配戴各種耳飾,穿著緊身的短版上衣、細肩帶,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果然會像飛蛾一樣,靠近閃閃發亮的人們。
Thumbnail
韓國職業能力研究院於6日發表了「讓青年不想上門求職或待不下去的職位特徵」。研究員以8353名1999年生、一邊完成大三學業、一邊準備就業的韓國Z世代為對象,於2019年至2020年間實施問卷調查。
Thumbnail
我在白色桌布上畫圈,圓心畫叉號。 我來到攝影機旁,將記號映入螢幕。身旁的座地燈亦對準桌面,熱力害我汗流浹背。 我看表,時間差不多了。
Thumbnail
最近 RUBY 大叔不斷在網路上看到與 Z 世代相關的文章,其中不乏是一些具偏見的觀點,像是:說得多做的少、職場抗壓性低等,前陣子還有一位朋友因為跟 Z 世代同事一起共事,感到挫折滿滿地表示:「覺得未來經濟快毀滅了。」
Thumbnail
12月去醒吾科大一個工作坊當青年講師,參加工作坊的人是不同科大的老師,而主題是要了解Z世代,也就是我們這些高中生、大學生,讓他們克服在安排課程或是教學上的種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