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的現實面:落敗的「自由」—康德的純粹實踐理性(Pure Practical Reaso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理性對於我來說是最深的困難,才意識到我早已身處『不自由』的我大膽推測,有人跟我一樣,無論是大人或青少年,希望這篇文章能勾起你對周遭的反思。」

實踐理性(practical reason)

每個人都擁有「理性」(reason),它指的是內心的思考活動。康德認為我們的理性是大於情感的,也就是理性是我們自己的「最高主宰」。不同於18世紀末的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所追求的幸福最大化原則,康德反對這種依據感性做出決定的做法。他認為依靠「理性」才是最佳的作法,而當我們內心的思考將會影響到我們下一步行為就稱作「實踐理性」,相對於只在腦中思考的「理論理性」(theoretical reason)。

raw-image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理性的運作模式

在康德的思想裡,理性能力和自由密不可分。他提出的理性運作模式對於西方哲學影響頗深。康德把理性的運用分為兩類,假言令式(hypothetical imperative)和定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兩者差別在於後者是無條件的。

心理的活動(activities of mind)

透過實踐理性我們知道,理性的運做直接影響我們下一步的行動(action),從而得到我們的目標(end),而這是我們所追求的good,一種美好的人生。我們的傾向(inclinations)讓我們去追求達成某些good。而康德認為理性能夠讓我們達成這些目標,找到在「完全理性」的情況下所有人都會依循的方式(means)。

假言令式(hypothetical imperative)

在上述的理性的運作時,當我們的目標如果是被給予的話,在這種情況下理性所下達的命令就稱作假言令式,包括任何的和自然的被給予的目標(any or naturally given end)。舉個例子,假設我們是 "因為" 誠實可以避免懲罰 "而" 誠實地去做的話,那這就是屬於假言令式。假設我們是為了追求快樂而去做某件事,那這件事也屬於假言令式,在康德眼中對於這件事的道德價值都會下降。也就是任何帶有「條件」的行為。

自主(Autonomy)的對立面—他律(Heteronomy)

理性在運作時會受到經驗、情感、環境等因素影響,康德認為我們會因為外在的、不是理性的那些事物所選擇與理性相反的抉擇。舉例來說,有一個高中生想考台大,你問他:「為什麼想考台大」「因為可以找好工作」「為什麼想找好工作」「因為要薪水高」「為甚麼要薪水高的工作」「因為可以買自己想要的東西,生活過得比較好,比較爽!!!」這就是標準的因為外在環境所給予的目標(包括成就感、快樂、金錢等)而影響我們決定的「他律」的表現。

定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

而定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是無條件的。是所謂的「義務」。是無條件的,撇開所有「自利」、傾向(inclination)和目標(object),而單純遵守理性的行為就是定言令式。也就是符合道德上的價值(morally good),是一種道德律(moral laws)。這也是純粹實踐理性的表現。

資本主義(Capitalism)—環境之於理性

資本主義鼓勵競爭和自我實現,同時也帶來價值觀的改變,更追求經濟獲利和物質利益。這大大的影響了我們理性運作,當因為大環境而被給予傾向(inclination)的我們是不理性,理性在整個大環境中變的更重要,因為不管是假言令式還是定言令式,「人」終究屬於「不完全理性」的,而與日俱增的外在慾望逐漸剝離我們對於理性的掌控力。

Z世代: 有理性才有自由的世代

這裡的「自由」並不是我們常見的政治、言論、宗教等個人權利方面的自由,而是定言令式裡一種真正的自由,關乎於道德,由純粹理性構建的「真正的自由」。當我想到「成功」,第一時間的我想到了全校前幾名的幾位同學,社會上的醫生、律師。這時的我已經不「理性」了,我是以社會地位、金錢、成績等角度出發,我被社會定義的「成功」影響了,儘管只是理論理性。

Z世代作為首代從小接觸網際網路和數位行動裝置的社會群體,科技進步、資訊爆炸、社群媒體、資本主義、追求平等、言論、宗教、政治和經濟權利自由是我們的成長環境,接觸的資訊是以往人們的n倍,我們或許被評為「最難共事的一代」、「躺平族」,享樂主義的我們面對跟便當一樣貴的手搖依舊毫不猶豫,面對這一狀況有的人或許會感慨一句「世風日下」、「道德敗壞」。

然而現實情況是短視頻和遊戲開發商為我們的停留時間而設計,社群媒體帶來的容貌焦慮與自卑使我們失眠,資本主義的貧富差距和追求利益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如果康德的「理性」運作模式為真,在假言令式裡我是個loser,在定言令式我是「道德敗壞」缺乏「理性」沒有「自由」的爛草莓。

raw-image


理性能力成為關鍵的世代

康德說「理性」是我們之所以為人的原因,我們擁有選擇的能力,如今的世代與以往大大的不同,資訊的倍速傳播、科技的倍數成長,我們的理性在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只是大多數的我們還未意識到這些,青少年的「電玩失調症」(gaming disorder)、假消息時代的「後真相政治」(Post-truth politics )、社群媒體擴張導致的「社群媒體成癮」(social media addiction)、自卑、FOMO(fear of missing out)等… 皆訴諸著我們其實沒有很理性,尤其是需要被訓練「紀律」(discipline)的青少年在這點上尤其明顯,作為青少年的一份子我也身處失控的泥淖,並發出無聲的吶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泓予的沙龍
14會員
7內容數
泓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3
你的小孩想當兵嗎?我才不想。 教育是個鼓勵個人思考、發展思想的地方,而軍隊與戰爭要求抹煞這些的地方。當政府無法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手上的社會契約又有幾分效力? 雖說如此,我並非否認國家擁有軍隊的必要性。 而且......我會去。
Thumbnail
2025/02/13
你的小孩想當兵嗎?我才不想。 教育是個鼓勵個人思考、發展思想的地方,而軍隊與戰爭要求抹煞這些的地方。當政府無法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手上的社會契約又有幾分效力? 雖說如此,我並非否認國家擁有軍隊的必要性。 而且......我會去。
Thumbnail
2025/02/13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現狀,從司法、勞動、教育、文化等面向,試著與教改30年來的成效與困境扯上關係,並指出貧富差距擴大、產業政策失衡等問題。文章以一位108課綱高三生的視角出發,批判傳統價值觀的束縛,並呼籲世代對話與改革。
Thumbnail
2025/02/13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現狀,從司法、勞動、教育、文化等面向,試著與教改30年來的成效與困境扯上關係,並指出貧富差距擴大、產業政策失衡等問題。文章以一位108課綱高三生的視角出發,批判傳統價值觀的束縛,並呼籲世代對話與改革。
Thumbnail
2023/12/15
最近媒體給我一種擔憂,課綱會不會走回頭路,就因為我們彼此之前世代的差異,我感覺我們從來不在同個頻率上,我也很不能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大人」支持區老師講的話?
Thumbnail
2023/12/15
最近媒體給我一種擔憂,課綱會不會走回頭路,就因為我們彼此之前世代的差異,我感覺我們從來不在同個頻率上,我也很不能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大人」支持區老師講的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真正的幸福在於內在的完善,在於對自己品格、品行的錘煉。
Thumbnail
真正的幸福在於內在的完善,在於對自己品格、品行的錘煉。
Thumbnail
康德在文章開頭,即對啟蒙給出定義:「啟蒙是人之超脫於他自己招致的未成熟狀態。」所謂的未成熟狀態,即是不經他人的指導,就無法使用自己知性的那種無能。會造成這種未成熟狀態,原因不在於缺乏知性,而是在缺乏不靠他人指導去使用理性的決心跟勇氣。
Thumbnail
康德在文章開頭,即對啟蒙給出定義:「啟蒙是人之超脫於他自己招致的未成熟狀態。」所謂的未成熟狀態,即是不經他人的指導,就無法使用自己知性的那種無能。會造成這種未成熟狀態,原因不在於缺乏知性,而是在缺乏不靠他人指導去使用理性的決心跟勇氣。
Thumbnail
「理性」,真正的自由,也是所謂的「成功」與「道德」的關鍵。 每個人都擁有「理性」(reason),它指的是內心的思考活動。康德認為我們的理性是大於情感的,也就是理性是我們自己的「最高主宰」。身為Z世代尾端的學習者,發出對於康德「自由」最大的感慨,世代變遷下有所感嘆的我發出對自我的省思......
Thumbnail
「理性」,真正的自由,也是所謂的「成功」與「道德」的關鍵。 每個人都擁有「理性」(reason),它指的是內心的思考活動。康德認為我們的理性是大於情感的,也就是理性是我們自己的「最高主宰」。身為Z世代尾端的學習者,發出對於康德「自由」最大的感慨,世代變遷下有所感嘆的我發出對自我的省思......
Thumbnail
道德不只是強加在我們身上,我們「應當做什麼」的命令而已;道德是我們願意承認:在世界中的事物有一個豐富的層面,即使這些事物無法滿足我們的欲望,無法讓我們藉之達成我們的目的,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承認它們本身是有價值的,並且可能是值得我們去追求、保護的。
Thumbnail
道德不只是強加在我們身上,我們「應當做什麼」的命令而已;道德是我們願意承認:在世界中的事物有一個豐富的層面,即使這些事物無法滿足我們的欲望,無法讓我們藉之達成我們的目的,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承認它們本身是有價值的,並且可能是值得我們去追求、保護的。
Thumbnail
為何不能用理性去建立普世善的原則?就是因為人類是感官生物,純粹跳脫感性的理性並不存在,完美的理性制度,設立者也得要被徹底隔絕在感官之外,類似電腦般建立於紙面上,但這要怎麼去說服實際過生活的人。
Thumbnail
為何不能用理性去建立普世善的原則?就是因為人類是感官生物,純粹跳脫感性的理性並不存在,完美的理性制度,設立者也得要被徹底隔絕在感官之外,類似電腦般建立於紙面上,但這要怎麼去說服實際過生活的人。
Thumbnail
遵守著原則,如此誠實且努力地度過一生,為什麼卻一點自由的感覺都沒有呢?
Thumbnail
遵守著原則,如此誠實且努力地度過一生,為什麼卻一點自由的感覺都沒有呢?
Thumbnail
我們覺得道德是只有人類會在意的議題, 恕不知,動物也有道德感。 我們覺得真正的道德規範是靠理性思考出來的, 但實際上我們在判斷時是感性多過理性。 不過至少當我看到一個行為時,我能分辨它符不符合道德。對吧? 對嗎?
Thumbnail
我們覺得道德是只有人類會在意的議題, 恕不知,動物也有道德感。 我們覺得真正的道德規範是靠理性思考出來的, 但實際上我們在判斷時是感性多過理性。 不過至少當我看到一個行為時,我能分辨它符不符合道德。對吧? 對嗎?
Thumbnail
無論是對「努力」近乎極端的追求、對某種「成功形象」的無上推崇、或對「公平」的瘋狂執著,都奠基在強大的競爭焦慮使人無法自處,而這導致的結果是;即使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社會變得多元化,但人們潛意識裡仍然汲汲營營地尋找著與「大家」一致的標準,以消除自己的焦慮感。
Thumbnail
無論是對「努力」近乎極端的追求、對某種「成功形象」的無上推崇、或對「公平」的瘋狂執著,都奠基在強大的競爭焦慮使人無法自處,而這導致的結果是;即使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社會變得多元化,但人們潛意識裡仍然汲汲營營地尋找著與「大家」一致的標準,以消除自己的焦慮感。
Thumbnail
我們前一篇是目的論中最常被引用的效益主義,那麼在這一篇中,就要來討論康德式的義務論。康德的主張是義務論,但義務論者不只有康德,在應用倫理學中也有多種義務論說法被學者拿來當作主要方法論,或是與效益主義做某種程度的整合運用,像是普里查德和洛斯的主張。但這些理論通常沒有康德理論來得好用或「耐用」。
Thumbnail
我們前一篇是目的論中最常被引用的效益主義,那麼在這一篇中,就要來討論康德式的義務論。康德的主張是義務論,但義務論者不只有康德,在應用倫理學中也有多種義務論說法被學者拿來當作主要方法論,或是與效益主義做某種程度的整合運用,像是普里查德和洛斯的主張。但這些理論通常沒有康德理論來得好用或「耐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