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地

2018/10/0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香港潮語:貼地。從前沒有這詞,現在社會很需要,因為一眾高官高官都擺着晉惠帝「何不食肉糜」之姿(這比喻可非出自小女,而是建制第一建筆),訴諸此刻即「離地」價值漠視民間疾苦,例子繁多不勝枚舉。反思之時方驚覺,家教之中從沒尺度量度究竟要小女有多「貼地」,甚或怎樣才可教養出比較「貼地」的孩子。
從前家貧的人沒有離地感覺,只因呱呱墮地一刻已爭扎求存:見父母朝晚為口奔馳老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地呢喃自己,貧童知道要向上流只得努力發奮做好本份,偶然還得為家事張羅分憂,心理比生理成熟快很多,長大成人後即使沒成社會「才俊」,也會感受到民間疾苦知道社會問題所在而且珍惜所有。及至社會漸富庶中產開始離地發跡,把孩子推到私校住進私樓塞進私家車假期飛往外地,孩子自小就慣了離地生活。以為趁假期去扶扶貧週末賣幾枚旗便得昔日貼地之技?幾代下來港孩的舉動告訴父母別傻別天真。
香港還好,見某新興鄰國不單孩童,連父母祖上都被冠以「巨嬰」之號就知道離地者可以有多野蠻可怖。沒有同理心是原因之一;欠缺常識是其二。父母寵出一個個離地巨嬰要社會無限量接收,而且因為國富家強把巨嬰強輸海外製造社會問題,身為父母的在下也覺汗顏不已。雖然事不關己,卻對離地之人的退化有點興趣,起碼希望稍稍了解好讓自己別教出這一種「既非生於帝皇家,卻擺天朝架勢堂」的怪物。
「貼地有甚麼好?離地不好嗎?不是贏在起跑線嗎?」若家中十代無憂當然可以繼續離地,但中產們容我為大家算一下:明天的事我們尚且未知,既要為自己退休籌謀又上有高堂下有妻房,若果孩子真的在消費享樂及人生觀方面大幅拋離社會基層,你以為憑自己的人脈知識身家可以既保自身又保孩兒不滑落向下流嗎?人家富數代當然沒問題,自曾祖幾代都已腰纏萬貫哪怕坐食山崩,可我只是某人住在某區駕着某小車上着某份工作,吃力地在維持中產生活小確幸時又可否確保自己老年身體健康百病不侵又吝嗇享樂好等剩一點浮財予孩子安樂過渡人生?還未算香港已追過日本成為全球平均人壽最長的地方哩。孩子品格行為要貼地應是中產父母最佳的退休計劃,他朝飛黃騰達的應該是孩子們知識和事業而非使費或生活方式。若果不幸調轉,那只能嘆句家門不幸。
社會在進步,偶然消費享受一下其實不應被批判。香港人的貼地和印度人不同,也和美國人無關。孩子的貼地應該是基本的,親民的,伸手可及的。外國教育沒有亞洲般嚴謹嚴格早已知曉,但倒有可圈可點之處:不是死記硬背要愛國愛黨愛人愛民,而是公民教育做得好:打風暴雨後學校很多時會發起清理運動;閒時探訪貧戶感恩節辦籌款賣物捐助社會弱勢社群;教會社區慈善不缺國家災後總有小鎮或村落捐助重建……一點一滴都灌溉着下一代的寬容待人種籽,總有一天孩子長大後會懂怎樣愛惜自己的居住地。只要有一顆善心配上適時行動,人長大後就算居在何方,心都「貼地」得很。
只對社會予取予攜而不懂付出的人才會特別離地。離不離地和你駕車還是乘巴士上班、是否一身奢華吃喝睡香無關。離地,是因為無心肝;不懂民間疾苦是因為你根本不在乎也不懂以心比心。方濟聖人出身貴族,但他不介意委身幫助社會上最低層的貧戶,這非紆尊降貴而是「貼地」。史上有愛民如子的皇帝也有何不食肉糜的九五之尊,人的尊貴和常識並不一定成反比,而是價值觀夠不夠「普羅大眾」。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連區區一個風災都沒想過善後需時而要市民等班不會到站的列車的所謂「領袖」,不單止離地簡直是離譜。還記得美國911嗎?雖是人禍但破壞力不下於天災,市長茱利亞尼成功把災後創傷減到最低,給予市民(其實那一刻的紐約人人皆可比難民)最適切的安慰和支持。可能你會以為「天災每個人都不想啦,沒人死都已經要感恩」,可香港自稱「國際大都會」,面對可預見的天災,政府可否做得好一點?多一點?適切一點?這一切都關乎人命,而坐在管理層最高的一位卻告訴你:我們都不錯了,大家彈性處理吧。這就算不是泯滅人性也算得上鐵石心腸吧?
讀到某富幾代的漂亮女兒親手下區幫忙清理倒樹,不論人家批抨她是否「做show」、「呃like」,起碼她懂得反應,知道社區此刻最需要的是甚麼。人家父親身家多得要數零頭都不知數到猴年馬月,可幸她仍活得貼地,行為合情合理。而我們的一位前特首還在輸掉司法覆核後無理取鬧指摘興訟者政治指控他。請問為甚麼公眾要犧牲航空安全去為你女兒送個忘記帶上機的手提行李?
身教重於言教,狗口長不出象牙,見孩子野蠻魯莽,要問因由觀察一下他的父母或照顧者已露點點端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9會員
161內容數
本來以為一邊當媽一邊學做媽,怎知反過來被女兒每天調教的是小女子。所謂親子,原來是互動而非從上而下的教養。拋棄八股的君臣父子兄弟等包袱,原來當媽所得更教我驚喜萬分。有孩子的人,是上天多賜重活一趟的機會。把握這機會把點滴記下來,提醒自己無論當媽當爸當甚麼,最重要其實是當好一個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