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對香港的好奇,掌握歷史真相話語權:讀《空白的一百年-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的香港歷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還記得中學時期的歷史科嗎?從小我就對歷史很有興趣,加上娛樂性十足的歷史電影、電視劇盛行,我總忍不住追看,繼而查證劇情的真確度。所以我也特別喜歡喜歡上歷史課,感覺就像了解過去的故事,令人趣味盎然。高中選科時,即使會大幅限制升讀大學的選擇,我也毅然選擇了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兩科。

可即使是如此喜歡歷史的我,對於香港歷史,卻是毫無興趣,甚至可以用厭惡來形容。在我讀書的時候,除了老師會花一節課憤憤不平地講述六四屠城和香港人的反應,以及只有一個段落左右的主權移交概略,中國歷史是不包含香港的。要讀香港歷史,就得在世界歷史的脈絡下理解。偏偏課本上講的是麥理浩改革、選舉制度、功能組別等等艱澀又無趣的事情,沒有故事性可言,自然讓我討厭香港歷史的部分起來。

事後我才知道,功能組別是比較罕見的制度,算是香港政制的特徵之一。要是有人這樣講的話,我大概會對香港歷史和政制有更大興趣吧?可惜的是,老師似乎也對香港歷史不感興趣,照本宣科就了事。潛移默化之下,我開始有種認識世界歷史就會高人一等的自豪感,至於香港史嘛,就算我成了專家,又有誰會想知道呢?

要不是雨傘革命及反送中抗爭的啟蒙,鼓勵我們多認識本土文化歷史,我還會抱着這個無知的錯覺。有賴Last Minute 香城史港識多史WatershedMovistory等努力守護和推廣香港歷史的團體,才發覺香港歷史的豐富和趣味比其他國度毫不遜色,大大擴闊課本以外的想像空間。《空白的一百年—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的香港歷史》正是這麼一本著作,淺白生動地還原1841-1941年間,開埠到香港保衛戰的歷史。

raw-image


開埠之初,香港不過是民智未開、官黑勾結的黑暗之城,似乎讓人提不起興致去認識更多。但作為女皇故事的愛好者,命名香港島為維多利亞城的決定,是我最喜愛的部分之一。港島成為女皇城正值維多利亞女皇即位初期,社會上下都期待着變化,命名為維多利亞城猶如回應着新風,某程度上也顯示出對香港的期待和承諾——誰想侮辱女皇之名呢?

無奈的是,學校教育抹去了我們對香港的好奇,隱沒了珍貴的歷史刻記。能跟上維多利亞時期的輝煌發展,是香港的福氣,就更應憶記維多利亞城的風韻。書中引述《線下導賞:屢見仍鮮的香港古蹟》,值得我們反思:

「無可否認,我們缺乏的是歷史感,對身邊的建築和歷史不如其他地區的人耳熟能詳。而在今日的香港,就算是位處同一個社區的建築,我們或許亦說不清當中的故事和歷史。」

港人習慣讚歎外國的一切新奇事物,殊不知香城早已埋藏着毫不遜色的美好。乘着鎖國持續的清零政策,我們也不妨發掘周遭的歷史故事吧。

另一個讓我感概甚深的部分,則講述了機會主義的香港根底性格。隨着英國佔領香港,銳意發展香港成遠東商業基地,就吸引了大批附近的華人,甚至海外華僑前來掘金。彈丸之地的香港要如何容納如此多的外來人口?自然就造成樓價高企、地產商掌握香港命脈的現象。

這些地產商和資本家雖說是華人,理應跟其他港人一樣「同聲同氣」,抵抗英人的「不公平待遇」才是。可惜人性往往是黑暗的,為求利益,甚麼同胞情誼都可以輕易放棄。以1887年推行改善房屋衛生情況為例,原來當時華人住宅旁邊沒有家廁,必須到公廁解決大小二便,港英政府便建議改良房屋,每戶須設有家廁、廚房和排污設施。華商卻群起抗議,辯稱加建家廁會壓縮居住空間,又違反華人習性。最終公共衛生條例被迫大幅修改,刪除家廁等要求,以滿足華商利益。嘴裡說是為了同胞,身體卻很誠實地服務自己,唯利是圖的商人性格,仍能在許多港人或華人身上看見。無奈許多人仍習慣偏頗大財團、資本家,將他們奉作精英和權威,即使飽受剝削亦自欺欺人,拱手相讓自主權。

空白的一百年以香港保衛戰作結。1941年12月8日,日軍襲擊香港,香港保衛戰掀開序幕。儘管戰前港英政府已積極備戰,爭取英軍及加拿大軍支援,並加緊訓練華籍英兵,但在武力懸殊下,香港淪陷只是時間問題。即使如此,不阻軍人守護香港的決心。開戰數日,日軍勸降不斷,更炮轟總督府附近和維多利亞城住宅區,期望英軍早日放棄。儘管兵敗如山,英軍始終不肯放棄,明知難逃敗戰,卻一次又一次奮勇抗敵,抗爭到最後一刻。看到這裏,一方面為死難者難過、不齒戰爭暴行,另一方面亦慨嘆他日發生戰爭,誰又會真心捍衛香港?我們有決心善用生命和才智,守護好寶貴的我城嗎?

香港本來不過是個小漁港,歷史的際遇下,幸運地發展成世上前端的大城市。遊歷過世界,才發現香港比不少知名大城市更發達、龐大,有繁榮的一面,山水又在可望可即的距離。港英政府當年仿效倫敦的模樣,建立出不相伯仲的香港,值得我們感激和慶幸。百多年功夫建造出首屈一指的城邦,卻在主權移交的廿多年間急速退化,迫令無數人離開安樂窩,教人感慨萬千。但正因如此,我們更加有認識歷史、掌控話語權的必要。作為認識香港的入門書,《空白的一百年》值得我們細閱,感受前人如何建構香港,思考如何開拓自己的未來。



讓我們在暗夜中互相守望,彼此送光

如你願意支持我繼續努力,可以請我喝一杯茶🍵

https://ko-fi.com/sarenecha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慕雲的沙龍
51會員
158內容數
觀看電影後的所思所想
慕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16
近來都在看香港歷史相關的讀物,沒甚麼明確的目標,就僅覺得想了解也該了解更多自身歷史而已。地上人口眾多,我會生而為香港人,或許全屬偶然,但我仍想探索這個身份、背景帶給我的意義。神諭說「認識你自己」,我想讀歷史也是認識自己的一種方法吧。 身份認同 政治冷感? 華人精英 守護香港 前途談判
Thumbnail
2022/06/16
近來都在看香港歷史相關的讀物,沒甚麼明確的目標,就僅覺得想了解也該了解更多自身歷史而已。地上人口眾多,我會生而為香港人,或許全屬偶然,但我仍想探索這個身份、背景帶給我的意義。神諭說「認識你自己」,我想讀歷史也是認識自己的一種方法吧。 身份認同 政治冷感? 華人精英 守護香港 前途談判
Thumbnail
2022/03/28
錄片《時代革命》成為全球關注香港的人的熱話,先後於台灣、英國及世界各地上映,引起熱話。基於國安惡法打壓,身處香港者仍未有機會觀賞電影,更令海外港人有感需肩起時代責任、見證歷史。 然而不斷堆砌、包含在港及離港者的期待,能否疏導成你我前行的動力,不免有些懷疑。 《時代革命》電影訪談錄中,一位手足說:
Thumbnail
2022/03/28
錄片《時代革命》成為全球關注香港的人的熱話,先後於台灣、英國及世界各地上映,引起熱話。基於國安惡法打壓,身處香港者仍未有機會觀賞電影,更令海外港人有感需肩起時代責任、見證歷史。 然而不斷堆砌、包含在港及離港者的期待,能否疏導成你我前行的動力,不免有些懷疑。 《時代革命》電影訪談錄中,一位手足說:
Thumbnail
2022/03/23
昨日,《誌》傳媒發出文章,坦誠經營困難的局面。一年前,《誌》傳媒推出會員制,賭香港人對新聞、獨立記者的支持。撐了一年,開始撐不住了。 眼見《誌》一直以來的努力和成績,著實於心不忍,在此呼籲大家訂閱會員,一同撐起真相:https://hkfeature.com/joinus
Thumbnail
2022/03/23
昨日,《誌》傳媒發出文章,坦誠經營困難的局面。一年前,《誌》傳媒推出會員制,賭香港人對新聞、獨立記者的支持。撐了一年,開始撐不住了。 眼見《誌》一直以來的努力和成績,著實於心不忍,在此呼籲大家訂閱會員,一同撐起真相:https://hkfeature.com/joinus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香港、澳門,中國唯二特別行政區,隔著63公里相望於珠江口,依據維基百科的說法,兩地因為地理位置、文化與歷史相近而時常被相提並論,或被合稱為「港澳地區」。 它們擁有著看似相同的背景,外人也不免將兩地混為一談;又或是因為香港太過耀眼,使澳門被大眾忽略。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我們對於港澳地區──尤其是澳門──
Thumbnail
香港、澳門,中國唯二特別行政區,隔著63公里相望於珠江口,依據維基百科的說法,兩地因為地理位置、文化與歷史相近而時常被相提並論,或被合稱為「港澳地區」。 它們擁有著看似相同的背景,外人也不免將兩地混為一談;又或是因為香港太過耀眼,使澳門被大眾忽略。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我們對於港澳地區──尤其是澳門──
Thumbnail
港協暨奧委會轄下各個體育會近日收到通知,要將國名加入自己的會名之中,以提醒國際社會「中國香港」這一名字。在近來不斷強調香港主權歸於中國的主旋律下,這個舉動其實不足為奇。
Thumbnail
港協暨奧委會轄下各個體育會近日收到通知,要將國名加入自己的會名之中,以提醒國際社會「中國香港」這一名字。在近來不斷強調香港主權歸於中國的主旋律下,這個舉動其實不足為奇。
Thumbnail
為何同為特別行政區,香港與澳門會有如此大的差別? 我們藉著訪問香港青年P、母親來自臺灣而常常往返港台兩地的H,以及澳門人S,希望能為港澳間複雜的糾葛留下一個註解。
Thumbnail
為何同為特別行政區,香港與澳門會有如此大的差別? 我們藉著訪問香港青年P、母親來自臺灣而常常往返港台兩地的H,以及澳門人S,希望能為港澳間複雜的糾葛留下一個註解。
Thumbnail
眼下的香港,面對著新近發現的歷史建築和遺跡,要採取一種「分秒必爭」的方式去盡快為其做記錄,著實也是一件很諷刺的事情。一方面,要對抗政府肆意「斬草除根」的意圖,也要慎防發展商看中了相關的地段垂涎欲滴,這個城市的歷史建築,要落得如斯的下場,這是大家樂見的嗎?
Thumbnail
眼下的香港,面對著新近發現的歷史建築和遺跡,要採取一種「分秒必爭」的方式去盡快為其做記錄,著實也是一件很諷刺的事情。一方面,要對抗政府肆意「斬草除根」的意圖,也要慎防發展商看中了相關的地段垂涎欲滴,這個城市的歷史建築,要落得如斯的下場,這是大家樂見的嗎?
Thumbnail
重光,在香港現在好像一個說不得的名字。年輕時,經常都有聽到重光紀念日這個假期,由於正值暑假,所以往往都是沒有太大的感覺。只是偶爾聽到祖父提及他抗戰時參與國軍的一些小故事,直至中學修讀歷史後開始對日軍侵華有點滴的了解,而對希望知道多一點香港淪陷的史實。可惜,在香港主權轉後,重光紀念日似乎愈來愈不受重視
Thumbnail
重光,在香港現在好像一個說不得的名字。年輕時,經常都有聽到重光紀念日這個假期,由於正值暑假,所以往往都是沒有太大的感覺。只是偶爾聽到祖父提及他抗戰時參與國軍的一些小故事,直至中學修讀歷史後開始對日軍侵華有點滴的了解,而對希望知道多一點香港淪陷的史實。可惜,在香港主權轉後,重光紀念日似乎愈來愈不受重視
Thumbnail
旅之三·六月二號,早上十點,大連博物館,鋼鐵裡包裹了幾百萬無名人的血
Thumbnail
旅之三·六月二號,早上十點,大連博物館,鋼鐵裡包裹了幾百萬無名人的血
Thumbnail
屬於世界的臺灣 因為這個紀念活動,臺灣的國旗與盟軍各國的國際並列一起,彷彿臺灣重回國際社會。事實上,臺灣從始至終都是屬於國際社會的。其實這些有「臺灣經驗」的外國人,是國際社會了解、同情臺灣的一個著力點。
Thumbnail
屬於世界的臺灣 因為這個紀念活動,臺灣的國旗與盟軍各國的國際並列一起,彷彿臺灣重回國際社會。事實上,臺灣從始至終都是屬於國際社會的。其實這些有「臺灣經驗」的外國人,是國際社會了解、同情臺灣的一個著力點。
Thumbnail
我認為〈鹿港乘桴記〉不算是篇好文章,這篇「現代古文」(民國初年的日治台灣)是否該放在國文的必選十五篇古文中,應有討論空間。不過我認為這仍是「值得一讀」的文字,因為它的「不好」,可以幫助我們變得更好。
Thumbnail
我認為〈鹿港乘桴記〉不算是篇好文章,這篇「現代古文」(民國初年的日治台灣)是否該放在國文的必選十五篇古文中,應有討論空間。不過我認為這仍是「值得一讀」的文字,因為它的「不好」,可以幫助我們變得更好。
Thumbnail
香港新中史學社 28/09/2018 這個展覽荒謬之處在於為了迎合所謂「#海上絲路」而故意扭曲演繹文物。 「海上絲路」是甚麼概念呢? 在二零一二及一七年,「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祕書處」曾向
Thumbnail
香港新中史學社 28/09/2018 這個展覽荒謬之處在於為了迎合所謂「#海上絲路」而故意扭曲演繹文物。 「海上絲路」是甚麼概念呢? 在二零一二及一七年,「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祕書處」曾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