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享福的勞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經文:傳道書 3:9-13
2022年9月18日 臨安教會華語堂

上週我們在傳道書1:3看到了作者提到了某一種類型的人,他們的勞碌是沒有好處的,反而是會傷害關係的。因為這種人,他勞碌的重心,只是求自己的生存,沒有感應器。所以,在上週的經文裡,勞碌是有區分的,一種是只求自己的,而跟這種勞碌不同的,就是有想起地是永遠站立的,跟上帝一樣。

「勞碌」=享福?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Abun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70會員
165內容數
從神學連接繪本、文學、哲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bu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沒有感應器的人」,他的勞碌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沒有辦法感受到人是生活在各種關係裡。關係指的是:人跟人、人跟動物、人跟生態環境。人類,並不是唯一生存在宇宙上的物種;人類從一開始,就是被放在環境中,是宇宙裡的一個成員而已。
一如往常的,本人司會兼設計的開會禮拜,像脫離軌道的衛星(遠目)。因為,按照整個營會的氛圍,應該是比較⋯⋯早禱或晚禱那種輕柔感,但因為掛有「禮拜」二字,我就⋯⋯誤會了。
這一講的靈感來源,是今年(2022)小孩因為Covid19的緣故,從5月開始又在家遠距上課。我也因為這樣,有大半期間是選擇在家遠距工作——一切幾乎回到 2021年的三級警戒夢魘中。自己從一開始非常拚命的找出平衡點,到後來心理/情緒狀況崩塌(explode)——即使有前一年的經驗了,但還是崩潰了。
第四季的教會禮拜安排上,有很大的變動。除了原本同時進行的台語和華語堂,要拆開為先台語後華語,另一項很瘋狂的挑戰,就是打破「主日學」的既定框架。 在旁人看起來可能是稀鬆平常的討論,但其實支撐起背後、讓我在最後收尾時逼著小孩想出那要怎麼解決?的,是吸納了許多想法後的結果。
經文:約11:20-27 會提出這樣問題的,代表有用心在讀聖經。四卷福音書,有各自的神學觀點,所以紀錄的內容,會不一樣,否則只要有一卷就夠了。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見,有時是後來的人不知不覺把一些刻板印象、或有其他意圖,在處理經文的過程中加進去。 伯大尼的馬大與馬利亞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給工作坊的題目是「平信徒做神學的見證」。「做神學」之於我,就是信仰的實踐。我個人的神學思路與信仰,總是互相交織,無法分割。「做神學」看上去是個好壯麗的詞,但說穿了,即是個人信仰的體悟與經驗。(很抱歉這個部份我沒有一開始就說明,一股腦的就進入信仰歷程)
「沒有感應器的人」,他的勞碌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沒有辦法感受到人是生活在各種關係裡。關係指的是:人跟人、人跟動物、人跟生態環境。人類,並不是唯一生存在宇宙上的物種;人類從一開始,就是被放在環境中,是宇宙裡的一個成員而已。
一如往常的,本人司會兼設計的開會禮拜,像脫離軌道的衛星(遠目)。因為,按照整個營會的氛圍,應該是比較⋯⋯早禱或晚禱那種輕柔感,但因為掛有「禮拜」二字,我就⋯⋯誤會了。
這一講的靈感來源,是今年(2022)小孩因為Covid19的緣故,從5月開始又在家遠距上課。我也因為這樣,有大半期間是選擇在家遠距工作——一切幾乎回到 2021年的三級警戒夢魘中。自己從一開始非常拚命的找出平衡點,到後來心理/情緒狀況崩塌(explode)——即使有前一年的經驗了,但還是崩潰了。
第四季的教會禮拜安排上,有很大的變動。除了原本同時進行的台語和華語堂,要拆開為先台語後華語,另一項很瘋狂的挑戰,就是打破「主日學」的既定框架。 在旁人看起來可能是稀鬆平常的討論,但其實支撐起背後、讓我在最後收尾時逼著小孩想出那要怎麼解決?的,是吸納了許多想法後的結果。
經文:約11:20-27 會提出這樣問題的,代表有用心在讀聖經。四卷福音書,有各自的神學觀點,所以紀錄的內容,會不一樣,否則只要有一卷就夠了。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見,有時是後來的人不知不覺把一些刻板印象、或有其他意圖,在處理經文的過程中加進去。 伯大尼的馬大與馬利亞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給工作坊的題目是「平信徒做神學的見證」。「做神學」之於我,就是信仰的實踐。我個人的神學思路與信仰,總是互相交織,無法分割。「做神學」看上去是個好壯麗的詞,但說穿了,即是個人信仰的體悟與經驗。(很抱歉這個部份我沒有一開始就說明,一股腦的就進入信仰歷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什麼所有人都在追求幸福的生活, 但有些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些人卻獲得了不幸福的生活?
Thumbnail
主日講道中,聽到牧師提到服事這回事。這當然也是很熟悉的題目,只是牧師這次從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切入。 他從創世紀的原文切入,讓我遇見不一樣的風景。 這跟一個希伯來字有關:「לְעָבְדָהּ」。 這個字創世紀裡翻譯叫耕種,倒也沒錯,只是這個字意思很多,包含了「工作、耕作、敬拜、事奉、服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為Amazing Grace,知道無法通達是一種苦,讓平衡制衡機制存在更是一種苦,而在上位的自己,居然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種事實,成為嚮往。 明明只要禱告著、嚮往著,就能成就的人,卻開始嚮往著吃苦,這種捨本逐末的降維,就好像時刻在訴說著自己「德不配位」,那又該怎麼說? 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Thumbnail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上帝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 ‭‭傳道書‬ ‭7‬:‭14‬ 人面對事物的感覺很敏銳,亨通的時候,我們會開心,患難的時候,會愁苦。但若僅止於此,我們則和動物無異。
Thumbnail
歷史教會了我們甚麼?   為甚麼人越來越不快樂? 工時越來越長?   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現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更現代更進步 但人卻沒有因此更幸福更滿足 多還要更多 好還要更好   過往的工時所製造的產出 肯定無法來得及填補現在及未來無止盡的慾望   因此 當人類想要的越多 就
Thumbnail
德國哲學家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完全工作是一種歷史上的邪惡勢力。······惡魔令人的價值混亂,導致我們不再為了生活而工作,反倒為了工作而活。」(《終結職業倦怠:工作為何將人榨乾,又該如何建造更優質的生活?》,喬納森.馬萊西克(Jonathan Malesic),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我們這一生大半沉溺在世俗生活中,所奔忙的都無非和世間的享樂相關。如何賺到更多的金錢?如何使生活所需的財富取得更多?如何使自己及家人更有安全感?佔據了我們所有的心思。我們討厭被各階層的權柄掌管,也不想被神管教。
透過大循環的天行健,與小循環的人體新陳代謝,看見向上連接周全、向下連結怠惰的道路,原來它們都羨慕著我們的生命,想透過生命活著,而我們可以選擇讓誰活著,或著活出自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什麼所有人都在追求幸福的生活, 但有些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些人卻獲得了不幸福的生活?
Thumbnail
主日講道中,聽到牧師提到服事這回事。這當然也是很熟悉的題目,只是牧師這次從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切入。 他從創世紀的原文切入,讓我遇見不一樣的風景。 這跟一個希伯來字有關:「לְעָבְדָהּ」。 這個字創世紀裡翻譯叫耕種,倒也沒錯,只是這個字意思很多,包含了「工作、耕作、敬拜、事奉、服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為Amazing Grace,知道無法通達是一種苦,讓平衡制衡機制存在更是一種苦,而在上位的自己,居然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種事實,成為嚮往。 明明只要禱告著、嚮往著,就能成就的人,卻開始嚮往著吃苦,這種捨本逐末的降維,就好像時刻在訴說著自己「德不配位」,那又該怎麼說? 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Thumbnail
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上帝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 ‭‭傳道書‬ ‭7‬:‭14‬ 人面對事物的感覺很敏銳,亨通的時候,我們會開心,患難的時候,會愁苦。但若僅止於此,我們則和動物無異。
Thumbnail
歷史教會了我們甚麼?   為甚麼人越來越不快樂? 工時越來越長?   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現在的生活比起以前更現代更進步 但人卻沒有因此更幸福更滿足 多還要更多 好還要更好   過往的工時所製造的產出 肯定無法來得及填補現在及未來無止盡的慾望   因此 當人類想要的越多 就
Thumbnail
德國哲學家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完全工作是一種歷史上的邪惡勢力。······惡魔令人的價值混亂,導致我們不再為了生活而工作,反倒為了工作而活。」(《終結職業倦怠:工作為何將人榨乾,又該如何建造更優質的生活?》,喬納森.馬萊西克(Jonathan Malesic),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我們這一生大半沉溺在世俗生活中,所奔忙的都無非和世間的享樂相關。如何賺到更多的金錢?如何使生活所需的財富取得更多?如何使自己及家人更有安全感?佔據了我們所有的心思。我們討厭被各階層的權柄掌管,也不想被神管教。
透過大循環的天行健,與小循環的人體新陳代謝,看見向上連接周全、向下連結怠惰的道路,原來它們都羨慕著我們的生命,想透過生命活著,而我們可以選擇讓誰活著,或著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