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圖解引導力01、三個臭皮匠真的勝過一個諸葛亮嗎?千萬別忘了這個前提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三個臭皮匠真的勝過一個諸葛亮嗎?

大家千萬別忘了這個前提,就是【你要懂得團隊引導】
否則聚集了一群人不但沒有創造出1+1>2的群體智慧,反而更容易陷入【集體失智】的迷航列車之中。

這點,我回想以前職場會議中的場景,真的上述狀況的發生次數兩隻手指頭都數不完(慘~><)

記得曾經在一場公司對外活動平台系統改版的會議中,聚集相關單位的承辦人員一起討論,對於既有系統的問題、困擾,以及新改版的需求、期待。

但問題來了!

現場人員普遍可分為兩種狀態,

其一就是【被動不參與】

這類型的人就是單純來當個旁觀者,其背後的原因可能包含不清楚會議目的、非直接相關人(覺得不干他的事),以及缺乏信任(這點非常關鍵)。

然而這樣類型的人一多,很容易團體的討論就會被少數人主導而失去客觀性。

另一種則是【主動參與積極分享】

乍聽之下感覺很不錯是吧!但千萬小心當一場討論缺乏適度的引導,積極發言可能成為天馬行空、情緒抒發、離題扯遠等無效表達。

更可怕的是當這類型的人主導了討論,真的極有可能將帶領團隊前往『失智列車』前進。

而當時的情景正是如此,當各單位盡情發表自己的想法卻無人整合收斂,這場名為【活動平台系統改版】會議,前前後後開了不下五次,還包含了合成班廠商的提案討論,然後最終的結果是【主管認為預算遠超乎之前的預期,決定再評估幾年做改版】。

當下,我似乎明白了為何當時有這麼一群人不願意分享意見、想法,或許是他們早已預見這樣的結果發生吧!

當然,以上是我自己親身體驗難忘的失敗會議經驗,提到【會議】這件事可說是充斥著我們日常職場的生活,如果能有效且有趣地開一場好會議,那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

這也是今年為何我想透過第三季規劃【職場圖解引導力】的原因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在圖解引導力的主題上,有個關鍵的能力就是【引導】

而說到【引導】的定義,我最愛的莫過於『把複雜的事情變簡單』

▋我們常說引導者的信念假設是

『來的人有能力解決問題,只是需要把他們的能力、觀點和智慧整合起來』

那麼既然有能力解決問題,為何還要來呢?

▋如同上個月我們導讀的《視覺協作》一書中提到的經典故事-盲人摸象

raw-image


在面對現實問題時,我們往往只掌握了一部分的資訊,而需要透過引導者來協作實現以下五大價值

1、資訊的共享與流動

2、對事物的研討和分析

3、腦力激盪新的創意想法

4、對重要的事項達成共識

5、增進彼此了解與關係

這周四晚上將線上導讀《SPOR團隊引導》一書,如同老規矩我們依舊會用視覺模板,帶領大家用邊畫圖、邊學習的方式進行操作與交流。

▋這本書提供了團隊引導的操作方法、步驟和工具

專業清晰地闡明了SPOT四大引導要素:空間一過程一成果一時間,為人力資源工作者、團隊領導、較學者、教練、咨詢顧問等專業工作者提供了團隊溝通和決策的利器,幫助他們為組織、團體創造更大的價值,是一本實用的團隊引導工具書。

▋而我在去年完成線上的認證課程收穫非常大

基本上現在我的課程設計都是依照這套體系來做規劃,很碰巧上周五是我們家孩子的班親會,真心覺得【班親會】是個超棒進行團隊引導的機會,可惜目前我遇過的班親會,都是以老師單方面分享、講授的方式為主,關於這點之後我在專欄來寫一篇我的想法,也設計一個班親會模板給大家喔~

同時我針對這本書《SPOT團隊引導》所繪製共計23張的系列手繪知識圖卡

raw-image
像是引導的價值在於【整合集體智慧與經驗】,在這主題下透過引導,可以帶來提升參與者的主動性、創新的問題解決、動力提升支持結果、提升聆聽、貢獻、歸屬感等效果。
raw-image
這次導讀的《SPOR團隊引導》中,分享了4D研討會設計法,其實也是我目前在課程設計上參考的主要架構,從問題、機會、環境出發的明確需求開始,會讓我們是著以終為始來有效聚焦,所辦理的每場課程、會議、讀書會的目標、產出與成果


如果你對這個團隊引導系統感興趣,很期待周四晚上與你的交流,報名連結

同時這次報名的伙伴還可以獲得這本書《SPOT團隊引導》所繪製共計23張的系列手繪知識圖卡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打造你的知識圖解宇宙
12.1K會員
193內容數
「圖像力學院」,是一個推廣【圖解教育】的教育平台,希望幫助大家打破不敢畫圖心魔,啟動用畫圖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圖解習慣. 更多圖解應用學習資源: https://drawwin.kaik.io/courses/drawtowin 圖解力學院: https://drawwin.kaik.io/
2025/03/19
今天,你畫圖了嗎?✏️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 腦海裡有很多想法,但當別人問你時,你卻說不清楚?或者,你試著寫下一堆筆記,結果卻變得更亂 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不是「線性運作」的,單純的文字筆記,反而容易讓我們迷失在資訊海中。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 3 個整理思緒的圖解技巧!
Thumbnail
2025/03/19
今天,你畫圖了嗎?✏️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 腦海裡有很多想法,但當別人問你時,你卻說不清楚?或者,你試著寫下一堆筆記,結果卻變得更亂 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不是「線性運作」的,單純的文字筆記,反而容易讓我們迷失在資訊海中。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 3 個整理思緒的圖解技巧!
Thumbnail
2025/03/03
今天,你畫圖了嗎?✏️ 之前文章聊到「即使不會畫畫,也能用圖解表達想法」。 但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明明學了很多圖解技巧,看了不少範例,結果自己畫出來的圖總是缺少說服力,無法真正傳達重點? 這其實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沒有掌握圖解的核心結構」。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 3 個讓圖解更有邏輯的小
Thumbnail
2025/03/03
今天,你畫圖了嗎?✏️ 之前文章聊到「即使不會畫畫,也能用圖解表達想法」。 但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明明學了很多圖解技巧,看了不少範例,結果自己畫出來的圖總是缺少說服力,無法真正傳達重點? 這其實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沒有掌握圖解的核心結構」。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 3 個讓圖解更有邏輯的小
Thumbnail
2025/02/25
今天,你畫圖了嗎?✏️ 前幾天收到幾位小夥伴的回信,分享他們用繪畫帶來的美好時刻。 其中一位小夥伴畫了收聽的podcast圖解筆記,他把筆記分享給節目嘉賓,結果對方超級喜歡,感動得分享到自己的社群中!一舉數得,這是不是超棒呢? 或許你會想:「我又不會畫畫,怎麼可能做到?」 其實,畫圖並不
Thumbnail
2025/02/25
今天,你畫圖了嗎?✏️ 前幾天收到幾位小夥伴的回信,分享他們用繪畫帶來的美好時刻。 其中一位小夥伴畫了收聽的podcast圖解筆記,他把筆記分享給節目嘉賓,結果對方超級喜歡,感動得分享到自己的社群中!一舉數得,這是不是超棒呢? 或許你會想:「我又不會畫畫,怎麼可能做到?」 其實,畫圖並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領導者的智慧:無規矩難以成方圓,共創卓越團隊! 🚀無規矩難以成方圓 作為領導者,我們深知在建構卓越團隊的旅程中,無規矩將難以成就方圓。因此,今天中午的例行會議裡,我們迎來了一個關於「與人合作,組建團隊」的深度討論💡 🤝 與人合作,共創卓越 在現代社會,一個成功的領導者不僅僅是單
Thumbnail
領導者的智慧:無規矩難以成方圓,共創卓越團隊! 🚀無規矩難以成方圓 作為領導者,我們深知在建構卓越團隊的旅程中,無規矩將難以成就方圓。因此,今天中午的例行會議裡,我們迎來了一個關於「與人合作,組建團隊」的深度討論💡 🤝 與人合作,共創卓越 在現代社會,一個成功的領導者不僅僅是單
Thumbnail
在職場待過幾年時間後,遇過不同領導風格的主管,有些讓人難以親近與倍感壓力,有些主管讓人如沐春風、辦事事半功倍,風格如此迥異的領導風格,一樣都能成事,但是團隊的士氣卻有明顯不同,透過閱讀這本書,解讀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如何激勵團隊士氣、帶領大家挑戰困難任務。
Thumbnail
在職場待過幾年時間後,遇過不同領導風格的主管,有些讓人難以親近與倍感壓力,有些主管讓人如沐春風、辦事事半功倍,風格如此迥異的領導風格,一樣都能成事,但是團隊的士氣卻有明顯不同,透過閱讀這本書,解讀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如何激勵團隊士氣、帶領大家挑戰困難任務。
Thumbnail
職場中我們三不五時會遇到,團隊進度不同步的狀況,有時可能來自工作經驗與能力差異,或任務分配的不平均等因素,但更多的時候我想是來自成員的溝通的不良,有些人不懂得求助,有些人不懂的關心,團隊在成員沒有連動的狀況下,無法形成互補,降低了工作效率...
Thumbnail
職場中我們三不五時會遇到,團隊進度不同步的狀況,有時可能來自工作經驗與能力差異,或任務分配的不平均等因素,但更多的時候我想是來自成員的溝通的不良,有些人不懂得求助,有些人不懂的關心,團隊在成員沒有連動的狀況下,無法形成互補,降低了工作效率...
Thumbnail
三個臭皮匠真的勝過一個諸葛亮嗎? 大家千萬別忘了這個前提,就是【你要懂得團隊引導】 否則聚集了一群人不但沒有創造出1+1>2的群體智慧,反而更容易陷入【集體失智】的迷航列車之中。 這點,我回想以前職場會議中的場景,真的上述狀況的發生次數兩隻手指頭都數不完(慘~><) 記得曾經在一場公司對外活動平台系
Thumbnail
三個臭皮匠真的勝過一個諸葛亮嗎? 大家千萬別忘了這個前提,就是【你要懂得團隊引導】 否則聚集了一群人不但沒有創造出1+1>2的群體智慧,反而更容易陷入【集體失智】的迷航列車之中。 這點,我回想以前職場會議中的場景,真的上述狀況的發生次數兩隻手指頭都數不完(慘~><) 記得曾經在一場公司對外活動平台系
Thumbnail
共同利益是消除不同立場的工具 在公司,常會遇到跨部門溝通,因為立場不同,導致各說各話,最後往往以互推皮球,沒有結論收場。 最近,公司的管理部經理應老闆要求,請各部門主管提前一周繳交KPI檢討,所以特別找了A/B/C部門進行了一次跨部門會議: A:「不可能,因為我們都要等B部門的數字。」 #會議前:
Thumbnail
共同利益是消除不同立場的工具 在公司,常會遇到跨部門溝通,因為立場不同,導致各說各話,最後往往以互推皮球,沒有結論收場。 最近,公司的管理部經理應老闆要求,請各部門主管提前一周繳交KPI檢討,所以特別找了A/B/C部門進行了一次跨部門會議: A:「不可能,因為我們都要等B部門的數字。」 #會議前:
Thumbnail
# 41《教練》(下):價值兆元的管理課!帶好團隊的三個祕訣 ─ 會議、危機、成員中下手,帶你看看 Google 、FB 是怎麼執行他們的管理計畫!想要知道比爾怎麼做好管理的嗎?那就不能錯過這本《教練》!
Thumbnail
# 41《教練》(下):價值兆元的管理課!帶好團隊的三個祕訣 ─ 會議、危機、成員中下手,帶你看看 Google 、FB 是怎麼執行他們的管理計畫!想要知道比爾怎麼做好管理的嗎?那就不能錯過這本《教練》!
Thumbnail
組織必須仰賴團隊、眾人的力量成事,幾乎已是老生常談。然而,大多數企業領導人或主管在帶領團隊時,經常忽略了自己究竟是「讓團隊發揮集體力量、完成任務」,還是習慣由上而下「交代團隊完成任務」?
Thumbnail
組織必須仰賴團隊、眾人的力量成事,幾乎已是老生常談。然而,大多數企業領導人或主管在帶領團隊時,經常忽略了自己究竟是「讓團隊發揮集體力量、完成任務」,還是習慣由上而下「交代團隊完成任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