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雷神索爾:愛與雷霆》(Thor: Love and Thunder),終於等到串流平台上映。
之前就聽到關於「女雷神」翻譯的討論,我看電影時也注意到了。其實雷神的漫威電影字幕翻譯,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問題了,之前已經有人批評過不應該將 "Thor Odinson" 翻成「索爾・奧汀森」,因為 "Odinson" 的意思是 "Odin's Son"(奧汀之子),北歐神話的神跟世界上某些民族一樣,會用父親的名字來當作姓,所以正確名字應該是「奧汀之子索爾」,這樣才能顯示他們的命名文化。
這次引發大家討論的翻譯問題,則與性別有關。
弒神者稱呼Jane Foster 為 Lady Thor ,但Jane對此表示不悅,嗆聲說:我不叫 Lady Thor,是Mighty Thor.
這段對話的字幕,將 Lady Thor譯為「索爾女士」,將 Mighty Thor譯為「女雷神」。
首先索爾(Thor)是名字,雷神(God of Thunder)是稱謂,在每部漫威電影裡,身邊的人都以索爾來稱呼那個角色,只有提到他是誰的時候,才會說雷神。以人類來說,Jane Foster 是名字,但Dr. Jane Foster是稱謂,只有在介紹他的身份時,才會以Dr. ...來稱呼,因此兩者是不同的。這部分情形在中文語境也相同,只不過雷神索爾有點算是特例,因為不可考的原因,台灣中文世界裡往往會把「索爾」跟「雷神」連在一起或是混用,所以片商和網路所有的討論也就從善如流,而這樣的結果也影響到翻譯。
一般來說,翻譯講求的是信、達、雅,信就是不悖離原文意思,達是要通達順暢,雅就是要有美感。但這只是很久以前的原則,而且是大原則,實際上在翻譯的時候,會遇到許多能「同時」達到信達雅三個條件的阻礙,更別說現在語言之間交流頻繁,「幽默」、「反諷」的原則越來越相對化,在這種情況之下,Lady Thor 和 Mighty Thor的翻譯,就很值得討論了。
雷神就是索爾,索爾就是雷神?
首先,從索爾/雷神來討論。字幕在 Lady thor 時翻成「索爾」女士,在 Mighty Thor 時,翻成女「雷神」,這對於觀眾來說並不會造成混亂,因為對觀眾而言,索爾就是雷神,雷神就是索爾。但其實雷神不一定都會是同一個人,如同到了漫畫電影第三、四階段,已經慢慢出現許多下一代的超級英雄(美國隊長、黑寡婦等),也就是說,雖然語意不會造成混亂,但漫威電影設計劇情與對話微妙的言外之意,都無法讓觀眾感受的到。
從性別層面來看
翻譯成「女雷神」,很有可能是為了與電影從一開始宣傳預告時就有的一致性。台灣人與媒體都習慣在女性擔任的身份上加上「女」,例如「女」警官、「女」老師、「女」醫師、「女」總統,或甚至是老闆「娘」(即使在老闆本身就是女的,而非意指「老闆的太太」也是如此),好像該身份以男性來擔任才是原型,所以由女性來擔任,就要特別加註「女」,大家才不會搞混。這就連結到翻譯上的性別問題。
Lady Thor 直譯就可以翻成:索爾女士,由於Lady直接可連結到「女的(如同 "She" Hulk)」所以可直接翻成女索爾。若從Lady也可意指「太太」來看,也可以直接翻成索爾太太、索爾夫人。我個人覺得這裡翻成「索爾夫人」應該更為適合,因為弒神者說出這個稱呼時,語氣裡是滿滿的不屑,更可以直接顯現Jane 回說自己是「Mighty Thor 」的反差,因為在Mighty Thor 裡面沒有性別的暗示,Mighty 一詞,更蘊藏「不用是誰的誰,我就是強大的」暗示。
以上都是背後含意的詮釋,單就 Mighty 的字意來看,就是「強大的」意思,但因為用在稱號上,所以必須簡潔又朗朗上口,因此不能有「的」。如果要對應對話語境的話,Mighty Thor 可以翻成強人索爾、大能索爾,再怎麼樣也不會自稱「女」雷神,因為他就是要抗議弒神者給他「女」雷神的稱號
結語
翻譯的目的是讓閱聽者能懂,但所謂「懂」又有程度上的差別。一般的翻譯者可以做到讓閱聽者懂得基本意思,但厲害的翻譯者,可以讓閱聽者在讀到、聽到譯文時,就聽懂、理解許多背後的含意。而且翻譯時要考慮的要素不少,除了性別和劇情脈絡之外,還有音調的對仗或諧音等因素,以這兩個稱號為例,要考慮的還:La-dy跟Migh-ty 對仗跟押韻,所以要達到「雅」,又必須多花一部分的時間與腦力,單單要翻譯這四個字,就不是一、兩分鐘可以決定的。
但在現實世界裡,翻譯工作者往往無法掌握所有的決定權,我相信片商、市場等其他很多因素,都會左右譯者最後做出來的成品。所以我很喜歡這種討論,包含之前《媽的多重宇宙》等相關討論也是,這些都能促進讀者與譯者,甚至刺激片商/出版商的思考,對於翻譯的提升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