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他還年輕》 藍祖蔚:一部千載難逢的紀錄片

更新於 2024/09/2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不和你談論詩藝
 不和你談論那些糾纏不清的隱喻
 請離開書房
 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
 去看看遍處的幼苗
 如何沉默地奮力生長
—〈我不和你談論〉
童子賢出資拍攝「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紀錄片,每部片以一位文學家為主角,試著紀錄下台灣文學家的身影,系列第17部作品《他還年輕》,拍攝台灣農村鄉土文學家吳晟,這部紀錄片就像作家吳晟的詩作一樣,不和你談論人生大道理,而是帶領觀眾跟著作家到田裡走走,去插秧、去耕耘、去種樹、去寫作。
吳晟本名吳勝雄,1944年生於彰化溪州,28歲於《幼獅文藝》發表《吾鄉印象》詩作,寫下台灣鄉土文學的新風貌,詩作更被羅大佑改譜寫成歌曲,廣為流傳。吳晟除了耕作與創作,也參與許多社會運動,反對國光石化、反對中科搶水都能見到他的身影,積極為環境、農村發聲,筆觸緊貼著台灣這塊土地。
2022年吳晟受邀至東華大學擔任駐校作家,校方授予他名譽文學博士。紀錄片《他還年輕》近期展開校園巡迴播映,9月22日首站來到花蓮東華大學放映,也邀請國家電影中心董事長藍祖蔚出席,與東華師生談談對這部紀錄片的看法。
(右起)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藍祖蔚、作家吳晟、東華大學英美系教授王君琦

藍祖蔚:導演林靖傑的鏡頭像風,拍下了毫不掩飾的吳晟

藍祖蔚指出,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的主人翁,多是已經功成名就的作家,而這部《他還年輕》跳躍了歌功頌德的論述,讓文學家的身影更立體也更有生命力。多數人看到攝影機都會不自覺得有表演有掩飾,要如何去捕捉人物的本色、真實樣貌是所有紀錄片拍攝過程的難題,而《他還年輕》做到了,攝影機就像是風一樣的自然存在,幾乎讓人感覺不到攝影機的存在感,片中吳晟沒有任何的掩飾,非常自然地呈現出真實的一面。
藍祖蔚說,《他還年輕》這部紀錄片就像詩一樣,不去說教、沒有過多的解釋。舉例來說,電影中有一個場景,在吳晟的家中,他的屋子裡有一棵樹,這是很奇特的事情,但紀錄片沒有特別解釋為什麼吳晟家中有一棵樹,也沒有用太多文字解釋吳晟有多麼喜愛種樹,只是透過這個場景,呈現出人與樹共生的情懷,文學家愛樹愛到可以讓樹成為家庭的一部分,電影像是詩一樣,讓觀眾、讀者自己去領略與體會影像的細節。
影像是詩還有另一個例子,藍祖蔚指出,紀錄片開場看似只是一個普通的風景,其實那一幕別有用心。《吾鄉印象》開篇詩句:「古早古早的古早以前/自吾鄉左側綿延而盡的山影/就是一大幅陰鬱的潑墨畫/緊緊貼在吾鄉人們的臉上」。而紀錄片那一幕風景,正是左側綿延而盡的山影,是吳晟每天看見的日常風景,也透過電影銀幕緊緊貼在觀眾的眼前,多數觀眾或許都不會發現風景的含意,只有讀過吳晟的詩、記得《吾鄉印象》的觀眾才會發現影像的意義。
藍祖蔚強調,看《他還年輕》要很用心,才不會錯過導演埋藏在影像中的細節,紀錄片的場景不停的變化,在吳晟的家中、在田裡、在河邊、在出海口,這些都是吳晟筆下時常出現的寫作對象,他書寫農田、種樹,他書寫《筆記濁水溪》,還有出海口的溼地,這不僅是讓作家重回寫作場域的取景,更是試圖讓攝影機從樹、從河流、從農田、從生態的角度,對吳晟一生創作歷程的回眸。
藍祖蔚指出,從文學角度來看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拍攝的文學家,都已經享譽盛名,傳世經典早在多年前就已經被寫做出來,紀錄片頂多只能重回寫作的現場,或是請文學家朗讀作品、談論寫作歷程,但不可能真的紀錄下文學作品的寫作過程。《他還年輕》卻陰錯陽差地,紀錄下這個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藍祖蔚:《他還年輕》意外記下其他紀錄片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紀錄片拍攝於2018到2020年間,拍攝過程中剛好遇上了「北農事件」——吳晟的女兒吳音寧進入臺北農產運銷公司擔任總經理,卻因諸多政治因素被台北市議會放大檢視,導致吳音寧頻頻登上媒體版面,網路酸民、政治民嘴紛紛將炮口對準吳音寧及吳晟。
吳晟作為父親,作為一個長期農民運動參與者,心裡難以接受外界對女兒扭曲的嚴詞辱罵,每天看著媒體不實報導、網路酸民的留言而心煩意亂,但為避免風波擴大,他一直隱忍心中的憤恨不平,就算媒體堵在家門口,也堅持拒絕受訪,而這些過程都意外被紀錄片拍攝下來。
「北農事件」當然不是原先紀錄片就預設的腳本,完全是原先難以預料的意外,紀錄片可以選擇把這起事件完全剪掉。藍祖蔚也透露,在《他還年輕》的後製過程中,很多人建議導演要把這段剪掉,但他只要聽到這樣的看法,就會站起來與對方爭辯,「北農事件不只不該剪掉,更是這部紀錄片千載難逢的機會。」
藍祖蔚說,這部紀錄片更紀錄下了《北農風雲:滿城盡是政治秀》這本書正在寫作、思考的過程。當後世的讀者重看吳晟的生平時,可能會很好奇,為何他許多鄉土農村的詩作中,會突然冒出一本這樣厚重、嚴肅的報導紀實文學作品?這部紀錄片留下了他為何會寫這本書?以及如何寫這本書的過程。吳晟為了完成《北農風雲》要去蒐集許多媒體報導,那些報導都是對他和吳音寧的批評與辱罵,他每一次的閱讀,都是再一次的傷害,但他仍堅持要完成這一本書。
藍祖蔚直言,正因為北農事件,這部紀錄片做到了其他紀錄片無法做到的事情,更紀錄下吳晟,作為作家之外的其他面向,他做為一個父親、一個丈夫的樣貌,、捍衛文學、捍衛公理的姿態。

吳晟:家國不幸,詩家幸;我家不幸,導演幸

不過,對於藍祖蔚的看法,吳晟並不認同,他說自己比較希望留給世人的是一個開朗、樂觀的作家形象,而不是像紀錄片中那樣,一個煩惱憂愁的模樣,那確實是不想讓一般讀者看到的那一面。吳晟也說,在紀錄片開拍以前,導演林靖傑就和他約定好「不能翻臉」,就算翻臉也要等紀錄片完成才翻臉,既然紀錄片拍都拍完了,翻臉也沒有用。人家都說「家國不幸,詩家幸。」只能說這部紀錄片,是「我家不幸,導演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0會員
115內容數
只不過是一頭愛看電影的鹿🦌 不是影評人,是電影導覽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鹿刻Luke 的其他內容
「環保」與「反戰」是吉卜力及宮崎駿在創作故事的三大核心關懷,我們幾乎可以指認出每一部作品的核心價值在哪裡,《天空之城》、《紅豬》、《霍爾的移動成本》的反戰意義鮮明;環保方面,《風之谷》談空氣污染的問題,《魔法公主》討論山林破壞的情況,《崖上的波妞》關注海洋生態環境,《神隱少女》則關懷河川破壞。
自從我搬到花蓮以後,三不五時會收到好朋友傳訊息問我說花蓮有什麼好吃的,每次都要羅列一堆餐廳,於是我想說乾脆把花蓮美食推薦的口袋名單整理成文章.這份「花蓮美食推薦名單」,從早餐一路吃到消夜,甜點冰淇淋也都有,到花蓮玩怎麼吃都不怕踩地雷。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是伊朗最具代表性的導演,也是當代最重要的導演,今年是他逝世的六周年,本文綜合討論了他五部代表作《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長流》、《橄欖樹下的情人》、《櫻桃的滋味》、《風帶著我來》中,阿巴斯詩意的影像鏡頭下,生死追尋的醒悟。
解嚴後,台灣電影的歷史論述逐漸鬆綁,來了眾聲喧嘩的時代,無論是《返校》、《斯卡羅》、《茶金》、《天橋上的魔術師》都不斷的增補台灣這座島嶼曾被掏空的身世,但這個歷史的合唱團還少了一個聲音,顯而易見卻長期被忽視的聲音,一個新住民的聲音,《徘徊年代》補足了缺乏的新移民史觀,以不同的視野重新審視台灣的歷史。
電影是一種超越時間的存在,兩個小時片長,可以跨越數百年的歷史,帶人穿越時空,電影同時也把人物與故事凝結在當下,隨時代歷久彌新、永不衰老。 「未來近在咫尺,而你不會參與其中,不久之後的將來,你所駕駛的戰鬥機不再需要飛行員,不在需要吃喝拉撒、會違抗命令的飛行員。」
《雷神索爾:愛與雷霆》延續上集,鬼才導演泰卡瓦提提強烈的嘲諷幽默風格,他也親自在片中飾演戲份吃重的石頭人寇格,並透過旁白、講故事來營造喜劇橋段,電影外表看似搞笑的糖衣,實則是迂迴地再度對神與信仰提出質疑,質疑神、殺死神、並重構神。本文透過無雷的電影解析,用宗教信仰來看愛與雷霆所謂何事?
「環保」與「反戰」是吉卜力及宮崎駿在創作故事的三大核心關懷,我們幾乎可以指認出每一部作品的核心價值在哪裡,《天空之城》、《紅豬》、《霍爾的移動成本》的反戰意義鮮明;環保方面,《風之谷》談空氣污染的問題,《魔法公主》討論山林破壞的情況,《崖上的波妞》關注海洋生態環境,《神隱少女》則關懷河川破壞。
自從我搬到花蓮以後,三不五時會收到好朋友傳訊息問我說花蓮有什麼好吃的,每次都要羅列一堆餐廳,於是我想說乾脆把花蓮美食推薦的口袋名單整理成文章.這份「花蓮美食推薦名單」,從早餐一路吃到消夜,甜點冰淇淋也都有,到花蓮玩怎麼吃都不怕踩地雷。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是伊朗最具代表性的導演,也是當代最重要的導演,今年是他逝世的六周年,本文綜合討論了他五部代表作《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長流》、《橄欖樹下的情人》、《櫻桃的滋味》、《風帶著我來》中,阿巴斯詩意的影像鏡頭下,生死追尋的醒悟。
解嚴後,台灣電影的歷史論述逐漸鬆綁,來了眾聲喧嘩的時代,無論是《返校》、《斯卡羅》、《茶金》、《天橋上的魔術師》都不斷的增補台灣這座島嶼曾被掏空的身世,但這個歷史的合唱團還少了一個聲音,顯而易見卻長期被忽視的聲音,一個新住民的聲音,《徘徊年代》補足了缺乏的新移民史觀,以不同的視野重新審視台灣的歷史。
電影是一種超越時間的存在,兩個小時片長,可以跨越數百年的歷史,帶人穿越時空,電影同時也把人物與故事凝結在當下,隨時代歷久彌新、永不衰老。 「未來近在咫尺,而你不會參與其中,不久之後的將來,你所駕駛的戰鬥機不再需要飛行員,不在需要吃喝拉撒、會違抗命令的飛行員。」
《雷神索爾:愛與雷霆》延續上集,鬼才導演泰卡瓦提提強烈的嘲諷幽默風格,他也親自在片中飾演戲份吃重的石頭人寇格,並透過旁白、講故事來營造喜劇橋段,電影外表看似搞笑的糖衣,實則是迂迴地再度對神與信仰提出質疑,質疑神、殺死神、並重構神。本文透過無雷的電影解析,用宗教信仰來看愛與雷霆所謂何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在一部關於瘂弦老師的紀錄片裡學到「樹,是上帝寫的詩。」(好像是這麼說的,總之,樹是詩。)就那麼剛好,認識的一位詩人名字裡就有「樹」,太美好的巧合。 懂得欣賞安靜的植物後,的確也愛看樹的姿態:在高雄像花椰菜的一棵樹,發現它的相似性,立馬我笑了﹗登山也愛看耶穌光射下樹林裡的朝氣希望感﹗甚至也曾覺得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竹裏館 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詩中描繪了詩人隱居山林、怡然自得的生活情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山水和自由生活的熱愛。詩的語言清麗淡雅,意境幽遠。首聯以「獨坐」點明主人公的孤獨,以「幽篁」點明環境的清幽。頷聯以「深林」強調
Thumbnail
【以貎取歌】 《油麻地莎士比亞》-- 呂爵安 失落已久的香港情、事、物 因為吳鎮宇的一句說話在不知多少年後由黃偉文之手寫成《油麻地莎士比亞》的愛情故事。當時的吳鎮宇能說出此話可見他真的思想真的非常獨立深刻,他那句說話大意如此﹕他的父母讀書不多,「志強」這個兩個字必定是他們為他所選最好的
Thumbnail
昨晚《公視主題之夜》破天荒的播了三個鐘頭的紀錄片─談《他們在島嶼寫作二─如歌的行板》,介紹瘂弦(本名:王慶麟)先生的一生。從1932出生在中國河南,到後來從軍來台(因為可以吃肉),擔任過高雄左營軍中廣播電台編輯、聯合報副刊主編、創立《創世紀詩社》,發行《創世紀》詩刊,現居加拿大溫哥華。 原
Thumbnail
◇舊寶物◇ (心得內容提及情節,請斟酌閱讀) 《他還年輕》在上映前我就陸陸續續看到非常多次廣告,還因此關注了目宿媒體,吳晟老師是從國一認識,一直到如今常常聽見名字的文壇前輩,但其實台灣文學史上他已經算是新秀了。
Thumbnail
臺靜農教授(1902-1990)是安徽霍邱縣葉家集鎮人。當代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及文 史學界重要學者。原名臺傳嚴、字伯簡,在民國20年代改名為靜農,晚號靜齋,筆名 青曲、孔嘉、釋耒等。 臺靜農早年加入「未名社」,大約在1925年春初結識當代著名作家魯迅,兩人往來密切,友誼深厚。
Thumbnail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葉石濤 從日常生活被文字包圍切入,帶領觀眾進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學發展史。由原住民的口傳文學開始,反應了島嶼及海帶來的自然生命經驗,再到殖民時代、反共時代的不屈意志,最後行至每個人都能放肆書寫的現代,共寫下一個文學盛世。
Thumbnail
期待透過導演的分享,能夠讓大家對於《台灣佛教淨土先行者:李炳南居士》這部紀錄片,有更多的理解。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在一部關於瘂弦老師的紀錄片裡學到「樹,是上帝寫的詩。」(好像是這麼說的,總之,樹是詩。)就那麼剛好,認識的一位詩人名字裡就有「樹」,太美好的巧合。 懂得欣賞安靜的植物後,的確也愛看樹的姿態:在高雄像花椰菜的一棵樹,發現它的相似性,立馬我笑了﹗登山也愛看耶穌光射下樹林裡的朝氣希望感﹗甚至也曾覺得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竹裏館 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詩中描繪了詩人隱居山林、怡然自得的生活情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山水和自由生活的熱愛。詩的語言清麗淡雅,意境幽遠。首聯以「獨坐」點明主人公的孤獨,以「幽篁」點明環境的清幽。頷聯以「深林」強調
Thumbnail
【以貎取歌】 《油麻地莎士比亞》-- 呂爵安 失落已久的香港情、事、物 因為吳鎮宇的一句說話在不知多少年後由黃偉文之手寫成《油麻地莎士比亞》的愛情故事。當時的吳鎮宇能說出此話可見他真的思想真的非常獨立深刻,他那句說話大意如此﹕他的父母讀書不多,「志強」這個兩個字必定是他們為他所選最好的
Thumbnail
昨晚《公視主題之夜》破天荒的播了三個鐘頭的紀錄片─談《他們在島嶼寫作二─如歌的行板》,介紹瘂弦(本名:王慶麟)先生的一生。從1932出生在中國河南,到後來從軍來台(因為可以吃肉),擔任過高雄左營軍中廣播電台編輯、聯合報副刊主編、創立《創世紀詩社》,發行《創世紀》詩刊,現居加拿大溫哥華。 原
Thumbnail
◇舊寶物◇ (心得內容提及情節,請斟酌閱讀) 《他還年輕》在上映前我就陸陸續續看到非常多次廣告,還因此關注了目宿媒體,吳晟老師是從國一認識,一直到如今常常聽見名字的文壇前輩,但其實台灣文學史上他已經算是新秀了。
Thumbnail
臺靜農教授(1902-1990)是安徽霍邱縣葉家集鎮人。當代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及文 史學界重要學者。原名臺傳嚴、字伯簡,在民國20年代改名為靜農,晚號靜齋,筆名 青曲、孔嘉、釋耒等。 臺靜農早年加入「未名社」,大約在1925年春初結識當代著名作家魯迅,兩人往來密切,友誼深厚。
Thumbnail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葉石濤 從日常生活被文字包圍切入,帶領觀眾進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學發展史。由原住民的口傳文學開始,反應了島嶼及海帶來的自然生命經驗,再到殖民時代、反共時代的不屈意志,最後行至每個人都能放肆書寫的現代,共寫下一個文學盛世。
Thumbnail
期待透過導演的分享,能夠讓大家對於《台灣佛教淨土先行者:李炳南居士》這部紀錄片,有更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