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國學第8講:「儒家」思想1/3:如何學習四書(大學、論語、孟子、中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傳統中國,2000年的治理脈絡,有這麼一個說法是以「外儒內法」去形容它。因此,儒家思想,是我們若想深入理解國學時,所無法迴避的一個重要環節。
  受清末民初的新文化運動(德先生、賽先生)影響,以及當時主流的知識份子(胡適、陳獨秀、魯迅…等人)宣揚;後來的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多有抗拒,或認為保守、或認為愚民政策…等種種觀點,大體來說,是偏向負面的。
  首先,我並不打算長篇大論(這整段歷史的來龍去脈,怎麼梳理?是項大工程),只是想要回歸基本面:「一項物品、一件事、一個人,好不好?我不知道!等我了解它(他)之後,或許我會知道、我能評斷。」
  況且,我一直以來都認為(我個人的信念):「是什麼(What)?為什麼(Why)?怎麼辦(How)?好不好(Judge)?」是四個完全不同層次的問題。
  關於儒家思想(What)的學習方式(How),在典籍的選擇方面,我會建議先讀《大學》,後讀《論語》,再讀《孟子》,最後,才去讀《中庸》。為什麼?

先讀《大學》

  儒家思想的體系,其實是極為龐雜的,而《大學》能提供一個最簡明的大框架,相當於展開儒家的大地圖給我們看,讓我們可以知道「喔,原來儒家的重點就是在講這些!」當腦海裡有了比較清楚的「大地圖」觀念,再去深入學習儒家的內容時,才不容易迷路。

後讀《論語》

  研讀《論語》時,首先,要多回顧《大學》的內容(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輔助自己「重新定位」,或許你也會有豁然開朗之感:「原來這段是在指『正心』喔!」(《論語》的每一個段落,都會指向《大學》所提及的8個階段的其中之一)。再者,《論語》的內容,要儘量嘗試「跳著讀」,前後文要多參照,過程,會有點像是在「拼圖」,拼圖拼得精不精準、好不好?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拼圖過程當中的思考,這個思考過程,會胡思亂想蠻多的,且挺容易因為其中的某句話而「定格」,卻想很久都想不明白;這種過程對我們有什麼好處?以我自身的經驗,會有點像是「頓悟」的感覺:原來讀書真的可以「開智慧」(論語,是本很特別的書,可以讓人讀很久、反覆讀許多遍)。最後,如果讀不懂、想不明白,怎麼辦?跳過!強烈建議你別糾結,會遇到有些內容讀不懂?太正常了!《大學》雖然能提供「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的功能,但就像是只有「骨骼」,真的太空泛;而《論語》雖然填充了不少「血肉」,好像讓我們稍微懂儒家了,但它的闡述方式,仍有些過於精要,仍不免會有語焉不詳,或是模糊之感。若真讀到有這樣的感受,非常正常!怎麼辦?沒怎麼辦,跳過,別糾結,等日後在國學的世界到處瞎逛之後,或年紀再大一些時,再回頭讀,通常,莫名其妙就讀懂了。(把讀不懂的部分,當成李宗盛的歌詞看待,就對了,別糾結!別糾結!別糾結!否則你會很容易失去樂趣)

再讀《孟子》

  我們可以正面一點看待,孟子還挺會講故事的;我們也可以稍微惡搞一下,孟子這人,實在是有夠囉嗦。《孟子》的內容,相較《論語》而言,面向,不夠廣,講的東西,其實沒有《論語》那麼豐富;但好處是,可以將《孟子》看成是《論語》的「解壓縮」,能夠回頭輔助我們加深對於《論語》的理解。因此,我會建議,將《孟子》當成一本「字典」或「工具書」,是用來補充《論語》的,這樣,你比較不會讀《孟子》讀到很煩悶。為什麼我會這樣建議?如果你真將《孟子》當成一本書籍,就好比讓你「背字典」,我想多數人都不會這麼有耐心,而且你會非常容易討厭《孟子》這本書,失去學習的興趣。反之,若你能將《孟子》看成是一本字典,當你突然想到什麼、要查什麼的時候,你會覺得字典挺好用,你不會去「嫌」字典很無聊、很枯燥,你會比較容易發現《孟子》這本書的價值。

最後,才讀《中庸》

  《中庸》是我讀過的國學書籍裡頭,難度係數,接近「頂天」的那種天書,抽象到不行!難度破表!《中庸》怎麼讀?我不會!暫時除了「土法煉鋼」以外,我沒有更好的學習方式可以推薦給你,除非等我哪天開竅了,再說(難!自認對儒家沒什麼天分,不夠有慧根)。那學習《中庸》的意義是什麼?如果你讀了這些儒家典籍之後,會有一種疑惑:「學了這些東西,可以拿來幹嘛?」首先,我覺得你蠻有國學天分的,敏感度很高;其次,要回答你的疑惑,就得回到《中庸》了:絕大部分的儒家典籍,你可以將它們理解成電腦「軟體」,至於《中庸》的內容、觀念、作用,就好比這些軟體的「驅動程式」。所以,你的學習角度,或說學習之目的,是傾向要拿來「實戰」使用,那麼,多花些心思,投入在《中庸》上面,應該會是挺必要的(軟體程式,才跑得動)。
  關於儒家的四書,若以人為喻:《大學》就如同人體的「骨骼」;《論語》就好比人體的「血肉」;《孟子》則接近人體的「筋絡」;《中庸》便如同人身的「靈魂」。因此,對於四書的學習順序,我會建議:先讀《大學》,後讀《論語》,再讀《孟子》,最後,才去讀《中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公司治理、領導、管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雍也第六)。  孔子的學說被後人稱為儒家,但孔子及弟子並沒這樣自稱。《論語》通篇只此一個『儒』字。蓋當時儒是一種職業,充當喪葬、婚禮、祭祀等重要活動的司儀。這些都是人之所需,故稱之為儒。   孔子學習過和熟悉這一套,但卻不
Thumbnail
傅佩榮:「『明德』是一個古代經常使用的術語⋯⋯你現在有兩個選擇,你如果唸〈大學〉這篇文章,它出現在秦漢之際所編成的《禮記》這本書裡面,你要參考什麼?你要參考一千多年之後朱熹的解釋?還是參考在它之前《尚書》裡面的解釋?」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培根的原意是追求知識,就是追求上帝給予人類的力量。不過這句話在今天已然變成「擺脫傳統、擺脫蒙昧」的金句,連脫離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也朗朗上口。難道我們要說不信上帝的人,就不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那也太狹隘了。
「哇,原來是喜歡論語的朋友呀。你知道『齊景公問政』嗎?」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雍也第六)。  孔子的學說被後人稱為儒家,但孔子及弟子並沒這樣自稱。《論語》通篇只此一個『儒』字。蓋當時儒是一種職業,充當喪葬、婚禮、祭祀等重要活動的司儀。這些都是人之所需,故稱之為儒。   孔子學習過和熟悉這一套,但卻不
Thumbnail
傅佩榮:「『明德』是一個古代經常使用的術語⋯⋯你現在有兩個選擇,你如果唸〈大學〉這篇文章,它出現在秦漢之際所編成的《禮記》這本書裡面,你要參考什麼?你要參考一千多年之後朱熹的解釋?還是參考在它之前《尚書》裡面的解釋?」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培根的原意是追求知識,就是追求上帝給予人類的力量。不過這句話在今天已然變成「擺脫傳統、擺脫蒙昧」的金句,連脫離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也朗朗上口。難道我們要說不信上帝的人,就不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那也太狹隘了。
「哇,原來是喜歡論語的朋友呀。你知道『齊景公問政』嗎?」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