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傷口怎麼辦?整形外科醫師解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曾琬玲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曾琬玲醫師:大家好,我是曾琬玲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什麼是慢性傷口?
曾琬玲醫師:正常來說傷口癒合有四個階段,包括止血期、發炎期、再生期和成熟期。當一個傷口離開了這四個階段,或是臨床上一個傷口評估起來,一個月到一個半月都沒有癒合或是沒有合理的進展,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定義它為慢性傷口。
劉育志醫師:哪些原因會造成慢性傷口?
曾琬玲醫師:常見的慢性傷口有四種,包括糖尿病潰瘍、動脈潰瘍、靜脈潰瘍還有壓瘡。糖尿病病人常常合併周邊感覺異常、神經病變,他的免疫功能也不好,很容易傷口造成感染。動脈潰瘍發生在周邊動脈血管狹窄或是阻塞,周邊可能會有缺血性的潰瘍出現。在靜脈的潰瘍,病人的周邊靜脈回流受阻,周邊組織鬱積,可能會反覆發炎,嚴重也會形成潰瘍。壓瘡常見在臥床或是不良於行的病人身上,他們身體特定的部位受到壓迫,造成潰瘍。
劉育志醫師:請問要如何治療慢性傷口?
曾琬玲醫師:對於慢性傷口,我們還是要先治療根本的原因。比如說糖尿病病人要控制好血糖,靜脈或動脈阻塞要去請專家評估是不是需要血管手術的介入,壓瘡就是要防壓、抗壓,建議要請專家去評估傷口的狀況,包括它的範圍、深度,有沒有感染、需不需要清創手術。大原則還是要先控制感染,接下來才是積極的促進傷口的癒合。
劉育志醫師:在家裡要如何照顧慢性傷口?
曾琬玲醫師:在家中的傷口照顧除了基本的清潔、消毒,用適當的敷料去覆蓋,建議在換藥的時候,要觀察傷口的狀況,包括滲液、範圍,周邊的皮膚有沒有變化?如果有預期外的變化,建議要積極的處理、積極的就醫。
劉育志醫師:請問要如何預防慢性傷口復發?
曾琬玲醫師:身體的清潔衛生很重要,要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尤其是有傷口癒合不良因子的病人,比如說,糖尿病病患、洗腎病患或是有在使用免疫抑制劑的病人,除了積極的控制慢性病,自己也要定時的去檢查自己身體皮膚的狀況。
曾琬玲醫師:之前有遇到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奶奶,她因為大腸癌接受了手術治療和化療,整個療程讓她長期的臥床時間造成一個三度的壓瘡,範圍很大,超過十幾公分,而且傷口還併發感染。住院、接受了清創手術,積極的抗生素、傷口的治療,她的感染被控制住了。之後我們就開始積極的幫她做傷口癒合,除了一般的藥膏替換以後,我們開始用負壓傷口治療,她的家屬對他的營養、抗壓,這些周邊的照護也都很仔細,她另外合併使用了血小板的自體注射,還有一些膠原蛋白敷料。這個傷口一開始評估覺得會超過半年的時間,不過這個病人後來順利的在兩個月左右,傷口體積縮小了八成,也接近在四個月的時候,傷口接近癒合。所以是很好的一個狀況。
劉育志醫師:感謝曾醫師來到照護線上,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本圖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慢性傷口怎麼辦?整形外科醫師解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69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B型肝炎何時該治療?能不能停藥?請余明隆教授來解答。
能夠在急性期之後,立即有一個急性後照護復健的環境,可以預防遭受急重症傷害的小朋友失能,得到一個重新出發的機會!
「小莉的身高都比同學矮,需要看醫生嗎?」看著一群小朋友玩耍,媽媽擔心 地說。 「聽人家講大隻雞慢啼,過幾年就會長高吧?」奶奶發表意見。 「如果一直等,會不會來不及啊?」媽媽顯然相當憂慮。 究竟孩子的身高怎樣算正常?何時該就醫?哪些狀況需要補充生長激素?一起來了解!   若有相關問題,請向內分泌科醫師
吃東西卡卡、長時間吞嚥困難,別以為改吃流質或容易下嚥的食物就好,小心可能罹患食道癌。黃才旺醫師表示,食道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求診患者中高達6成已是三四期 ,不僅較容易復發轉移、治療選擇也較為受限。
模範糖友劉先生75歲,罹患糖尿病已經26年,一直能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6.5%的標準範圍內。劉先生分享他的秘訣,就是遵守控糖鐵三角「飲食、運動、用藥」,保持各項的均衡。 銀髮病人要如何控糖才能樂觀不憂鬱呢?請李奕德醫師講解說明。
50歲的王大叔(化名)幾年前手肘內側出現小塊皮屑,起初以為是濕疹,就使用皮膚藥膏解決,豈料半年後紅疹逐漸擴大蔓延全身,脫屑飄雪花的外觀,讓他飽受外界異樣眼光。之後腳踝跟膝蓋關節出現疼痛,幾度痛到他無法下田工作,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最後輾轉轉診到免疫風濕科檢查,確定罹患「乾癬性關節炎」。
B型肝炎何時該治療?能不能停藥?請余明隆教授來解答。
能夠在急性期之後,立即有一個急性後照護復健的環境,可以預防遭受急重症傷害的小朋友失能,得到一個重新出發的機會!
「小莉的身高都比同學矮,需要看醫生嗎?」看著一群小朋友玩耍,媽媽擔心 地說。 「聽人家講大隻雞慢啼,過幾年就會長高吧?」奶奶發表意見。 「如果一直等,會不會來不及啊?」媽媽顯然相當憂慮。 究竟孩子的身高怎樣算正常?何時該就醫?哪些狀況需要補充生長激素?一起來了解!   若有相關問題,請向內分泌科醫師
吃東西卡卡、長時間吞嚥困難,別以為改吃流質或容易下嚥的食物就好,小心可能罹患食道癌。黃才旺醫師表示,食道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求診患者中高達6成已是三四期 ,不僅較容易復發轉移、治療選擇也較為受限。
模範糖友劉先生75歲,罹患糖尿病已經26年,一直能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6.5%的標準範圍內。劉先生分享他的秘訣,就是遵守控糖鐵三角「飲食、運動、用藥」,保持各項的均衡。 銀髮病人要如何控糖才能樂觀不憂鬱呢?請李奕德醫師講解說明。
50歲的王大叔(化名)幾年前手肘內側出現小塊皮屑,起初以為是濕疹,就使用皮膚藥膏解決,豈料半年後紅疹逐漸擴大蔓延全身,脫屑飄雪花的外觀,讓他飽受外界異樣眼光。之後腳踝跟膝蓋關節出現疼痛,幾度痛到他無法下田工作,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最後輾轉轉診到免疫風濕科檢查,確定罹患「乾癬性關節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瞭解損傷循環的六個步驟對於預防和治療損傷至關重要。這篇文章介紹了損傷循環的過程以及預防和打破損傷循環的方法。
Thumbnail
傷口的癒合分為出血期、炎症期、增生期和重塑期。傷口必須經歷這些過程才會完全癒合。炎症期需要免疫系統與細菌病原體戰鬥。增生期需要濕潤的環境才會生長肉芽組織。傷口最終會以疤痕形式癒合,並且經過重塑期使疤痕組織變得整齊和柔軟。
Thumbnail
何謂慢性傷口 皮膚如果產生傷口,從受傷到癒合的過程中,皮膚組織會歷經發炎期、增生期與重組期,但如果傷口造成皮膚缺損,且超過四週以上未癒合,即稱為慢性傷口。 臨床上,常見病人的慢性傷口動輒歷經3個月至半年仍不見癒合,因而造成病人生活上諸多不便,且增加感染的風險。
光田神經內科 大甲分院/ 鄭智文 醫師 “錐心刺骨的痛鑽過了層層的皮,像是火在燒“ 帶狀皰疹復發的原因,可能有:年紀因素、自律神經失調、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或長期使用免疫力的藥物 初期症狀不明顯,疾病前兩、三天時,特色的”紅疹”及”滴狀水皰”尚未長出,病人有時會已感到觸電或燒灼的神經疼痛感。
Thumbnail
在外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撕裂傷的縫合傷口問題,其實這類患者也是在急診居多,因為近期又有遇到縫合傷口的一些相關爭議性議題,所以我把縫合傷口的一些注意事項大致上分享一下,給大家參考。
之前看過一些文章,一般的筋骨退化、舊傷痠痛,蠻多人都是看骨科、疼痛科、復健科……(吃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打針,復健推拿),除此之外,等到嚴重就被建議開刀了。 回想起這麼多年來,太壹的患者如何經過中醫內科治療保養,🤜💥打破一般認為的🤔“退化年齡”和“治療方法”的迷思💬 第1️⃣位是
Thumbnail
★你正在發炎嗎? 身體內許多慢性疾病的形成,都是由小的炎症不知不覺發展起來的。
Thumbnail
先進性血管性傷口是一種複雜的慢性傷口,需要多學科團隊合作的綜合治療。及早發現、進行詳細血管評估和適當的藥物和手術治療對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素至關重要。我們需要提高對這個問題的認知,建立完善的護理標準,加強教育宣傳,以減輕這類傷口帶來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李醫師門診中,通過仔細觀察、詢問和檢查,能夠找出疼痛的根源並提供適當的治療方式。除了注射和手術外,還包括日常保健和復健原理。這篇文章介紹了李醫師在治療過程中的方法和態度。
Thumbnail
正骨復位推薦? 整骨針對多種痛症,包括急性、亞急性及慢性痛 😊   港人常見痛症有頭痛、腰背痛、關節痛、肌肉痛和神經痛,痛症持續3個月或以上,則屬於長期痛症(或稱慢性痛症),我們常常面臨各種疼痛問題,包括急性、亞急性和慢性痛。這些疼痛可能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今天,我們要介紹一種被廣泛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瞭解損傷循環的六個步驟對於預防和治療損傷至關重要。這篇文章介紹了損傷循環的過程以及預防和打破損傷循環的方法。
Thumbnail
傷口的癒合分為出血期、炎症期、增生期和重塑期。傷口必須經歷這些過程才會完全癒合。炎症期需要免疫系統與細菌病原體戰鬥。增生期需要濕潤的環境才會生長肉芽組織。傷口最終會以疤痕形式癒合,並且經過重塑期使疤痕組織變得整齊和柔軟。
Thumbnail
何謂慢性傷口 皮膚如果產生傷口,從受傷到癒合的過程中,皮膚組織會歷經發炎期、增生期與重組期,但如果傷口造成皮膚缺損,且超過四週以上未癒合,即稱為慢性傷口。 臨床上,常見病人的慢性傷口動輒歷經3個月至半年仍不見癒合,因而造成病人生活上諸多不便,且增加感染的風險。
光田神經內科 大甲分院/ 鄭智文 醫師 “錐心刺骨的痛鑽過了層層的皮,像是火在燒“ 帶狀皰疹復發的原因,可能有:年紀因素、自律神經失調、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或長期使用免疫力的藥物 初期症狀不明顯,疾病前兩、三天時,特色的”紅疹”及”滴狀水皰”尚未長出,病人有時會已感到觸電或燒灼的神經疼痛感。
Thumbnail
在外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撕裂傷的縫合傷口問題,其實這類患者也是在急診居多,因為近期又有遇到縫合傷口的一些相關爭議性議題,所以我把縫合傷口的一些注意事項大致上分享一下,給大家參考。
之前看過一些文章,一般的筋骨退化、舊傷痠痛,蠻多人都是看骨科、疼痛科、復健科……(吃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打針,復健推拿),除此之外,等到嚴重就被建議開刀了。 回想起這麼多年來,太壹的患者如何經過中醫內科治療保養,🤜💥打破一般認為的🤔“退化年齡”和“治療方法”的迷思💬 第1️⃣位是
Thumbnail
★你正在發炎嗎? 身體內許多慢性疾病的形成,都是由小的炎症不知不覺發展起來的。
Thumbnail
先進性血管性傷口是一種複雜的慢性傷口,需要多學科團隊合作的綜合治療。及早發現、進行詳細血管評估和適當的藥物和手術治療對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素至關重要。我們需要提高對這個問題的認知,建立完善的護理標準,加強教育宣傳,以減輕這類傷口帶來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李醫師門診中,通過仔細觀察、詢問和檢查,能夠找出疼痛的根源並提供適當的治療方式。除了注射和手術外,還包括日常保健和復健原理。這篇文章介紹了李醫師在治療過程中的方法和態度。
Thumbnail
正骨復位推薦? 整骨針對多種痛症,包括急性、亞急性及慢性痛 😊   港人常見痛症有頭痛、腰背痛、關節痛、肌肉痛和神經痛,痛症持續3個月或以上,則屬於長期痛症(或稱慢性痛症),我們常常面臨各種疼痛問題,包括急性、亞急性和慢性痛。這些疼痛可能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今天,我們要介紹一種被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