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求知問學精神

更新於 2024/09/2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過讀書是為了什麼?正確的讀書態度是什麼?如果你確認讀書是一件對的事,那麼你對於身邊不讀書的家人朋友是什麼想法?可以用人權觀點去尊重不讀書的人嗎?
我想這些問題,至少早在兩千五百年前已有明確的答案,請讓我引述一段大家再熟悉不過卻又常被誤解的經典名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一)》
白話翻譯
孔子說:「治學而不斷複習所學,豈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啊!有同學從遠方來訪(切磋論學),豈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啊!自己求知問道而不介意他人的忽視,豈不是一個君子的高尚風骨啊!」

求知是人生第一要事,否則時間不斷前進,人不進步便是退步。而求知最好的方式就是讀好書、讀經典,畢竟生活周遭未必存在真正博學有道之人可以請教,單憑自己的能力也無法僅從日常生活中就能有所感悟而進步。學而時習的「習」字,不單單只是複習的意思,還含有實行、應用之意,將道理與人事結合、以理性解釋經驗並建立知識,而不是單純地死讀書和複習所學而已。
論語最常被人錯誤引用的就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句話,常常被當作社交用語。其實這裡的「朋」絕不是指一般朋友,而是指志同道合、一同求知問道的同學,否則孔子說的這段話便失去了承先啟後的作用,邏輯不對且結構鬆散。「自遠方來」指治學者的學問日深,同道心悅誠服,慕名前來問道的盛事,這應是孔子感到欣慰的為學自述,也可作為治學者有同志可一同論道、教學相長的欣悅。錢穆將「有朋自遠方來」解作「有許多朋友從遠而來」,將「方」解成「並」,所以「方來」是「並來」,這也是指孔子學問之大,來訪者不只一人之意,雖然這樣的解釋可能違背直接感受,但於大義無礙。
求知問學不為其他,單純求知這件事便能讓求道者感到開心,正如求仁得仁,這是凡夫俗子難以想像的境界。孔子的學問之淵博非常人所能理解,因此有曲高和寡的心境,所以他感嘆「知我者其天乎!」。而對於走在正道的治學者來說,求知是為了求道,而不是為了聲名,所以「人不知而不慍」
有人說,孔子這段話有三個層次,第一句話是自立自修;第二句話是自立立人;第三句話是治學有成後的修養態度,這樣的解釋並無不可,然須強調「人不知而不慍」的態度比「有朋自遠方來」的現象重要,因為治學者應探究天人之際而不是維持人際關係、求知求道不是為了尋找同溫層,雖然有同道的存在確實讓人欣慰。因此本文大義是「求道者志於學,若得同道交游確是美事,然無人相知亦不改其志。」
avatar-img
36會員
45內容數
這是一個以史學家與年輕人的對話錄形式呈現真理的作品,內容將談及愛情、藝術、知識、道德、正義、真理等超越的或形上的主題,也會論及政治、法律、經濟、社會等現實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其實不論在諮詢或是朋友閒聊的過程中,時常會討論到:自己現在所做的選擇,真的是正確的嗎? 以下希望透過這篇文章,來聊聊我對於正確選擇的看法。也希望能為正在選擇之間躊躇的人們,提供些想法與支持。
前天許多人都問我這個問題,在此稍微展開回應。 如果先講結論的話,我認為好奇心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可以很簡單地將我們常說的「歷史」分為兩個部分。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 歷史事實就是具體發生了什麼。比如說順治皇帝在1638年出生,1644年即位。 歷史解釋就是試圖詮釋這些「具體的事件」的意義。例如
Thumbnail
教練,這個動作是練哪裡? 如果我練到不對的肌肉會不會長得很奇怪? 這樣對嗎?怎麼看起來跟其他人的不太一樣 這些問題雖然常讓我心裡莞爾一笑,但卻也習以為常,這個時候我已經會習慣性的掛上職業微笑,慢慢說到 「放寬心,我們先把動作學好做確實,該練的自然就會練到」 當然
Thumbnail
這幾天忙,一直沒空上來寫點什麼。 來到這個平台開始寫文章時,我就告訴自己,要在這裡學習寫作習慣、檢視自己的習慣,因為環境之故,也只有有上班的日子能夠上來寫文,而工作若是忙起來,又不受控制,所以要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儘可能依照原本的規劃,有上班的日子就儘量上來練習寫文及記錄自己的自我檢視。 這幾天裡
Thumbnail
搞了這麼久,接下來好像是真的要回到凡間了。
Thumbnail
關鍵不是我知道的有多少,而是我知道該如何處裡自己不知道的事。 沒有原則,我們將被迫對個人生活中的所有事物個別做出反應,就好像我們第一次體驗到每件事情一樣。把情況分類,並對應到相應的原則,處理起來會更有效率且表現更好、更穩定。 正確的失敗: 漫長一生中,失敗無可避免,能從痛苦的失敗中學到教訓,
Thumbnail
正確的判斷源自「靈魂」 你有沒有遇過那種感覺,你的心告訴你某事是對的,而大腦卻說另一回事?這就是我們所謂的「靈魂感覺」,而它在做正確判斷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有時候我們會被許多信息、建議和壓力所淹沒,但在這些混亂中,你的內心深處有一個指南針,它是你的靈魂,它知道正確的方向。
Thumbnail
哈瑪斯創始人之子出面譴責哈瑪斯,此話題在這幾日內依然吸睛。 本文分析「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核報告發表後,可能出現的情報操作:「時間差攻擊」。 說在前面,並不是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查核報告是錯的」,只是要分析這一項查核會如何影響人們的認知。
Thumbnail
外國有一名男童數年前突然遭受慢性痛苦的折磨,儘管尋求了17名醫學專家的幫助,卻仍無法找出病因。這名男童的母親後來利用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ChatGPT,輸入了男童的所有症狀,結果竟然成功發現男童患有脊髓栓系綜合症。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其實不論在諮詢或是朋友閒聊的過程中,時常會討論到:自己現在所做的選擇,真的是正確的嗎? 以下希望透過這篇文章,來聊聊我對於正確選擇的看法。也希望能為正在選擇之間躊躇的人們,提供些想法與支持。
前天許多人都問我這個問題,在此稍微展開回應。 如果先講結論的話,我認為好奇心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可以很簡單地將我們常說的「歷史」分為兩個部分。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 歷史事實就是具體發生了什麼。比如說順治皇帝在1638年出生,1644年即位。 歷史解釋就是試圖詮釋這些「具體的事件」的意義。例如
Thumbnail
教練,這個動作是練哪裡? 如果我練到不對的肌肉會不會長得很奇怪? 這樣對嗎?怎麼看起來跟其他人的不太一樣 這些問題雖然常讓我心裡莞爾一笑,但卻也習以為常,這個時候我已經會習慣性的掛上職業微笑,慢慢說到 「放寬心,我們先把動作學好做確實,該練的自然就會練到」 當然
Thumbnail
這幾天忙,一直沒空上來寫點什麼。 來到這個平台開始寫文章時,我就告訴自己,要在這裡學習寫作習慣、檢視自己的習慣,因為環境之故,也只有有上班的日子能夠上來寫文,而工作若是忙起來,又不受控制,所以要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儘可能依照原本的規劃,有上班的日子就儘量上來練習寫文及記錄自己的自我檢視。 這幾天裡
Thumbnail
搞了這麼久,接下來好像是真的要回到凡間了。
Thumbnail
關鍵不是我知道的有多少,而是我知道該如何處裡自己不知道的事。 沒有原則,我們將被迫對個人生活中的所有事物個別做出反應,就好像我們第一次體驗到每件事情一樣。把情況分類,並對應到相應的原則,處理起來會更有效率且表現更好、更穩定。 正確的失敗: 漫長一生中,失敗無可避免,能從痛苦的失敗中學到教訓,
Thumbnail
正確的判斷源自「靈魂」 你有沒有遇過那種感覺,你的心告訴你某事是對的,而大腦卻說另一回事?這就是我們所謂的「靈魂感覺」,而它在做正確判斷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有時候我們會被許多信息、建議和壓力所淹沒,但在這些混亂中,你的內心深處有一個指南針,它是你的靈魂,它知道正確的方向。
Thumbnail
哈瑪斯創始人之子出面譴責哈瑪斯,此話題在這幾日內依然吸睛。 本文分析「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核報告發表後,可能出現的情報操作:「時間差攻擊」。 說在前面,並不是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查核報告是錯的」,只是要分析這一項查核會如何影響人們的認知。
Thumbnail
外國有一名男童數年前突然遭受慢性痛苦的折磨,儘管尋求了17名醫學專家的幫助,卻仍無法找出病因。這名男童的母親後來利用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ChatGPT,輸入了男童的所有症狀,結果竟然成功發現男童患有脊髓栓系綜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