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求知問學精神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過讀書是為了什麼?正確的讀書態度是什麼?如果你確認讀書是一件對的事,那麼你對於身邊不讀書的家人朋友是什麼想法?可以用人權觀點去尊重不讀書的人嗎?
我想這些問題,至少早在兩千五百年前已有明確的答案,請讓我引述一段大家再熟悉不過卻又常被誤解的經典名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一)》
白話翻譯
孔子說:「治學而不斷複習所學,豈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啊!有同學從遠方來訪(切磋論學),豈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啊!自己求知問道而不介意他人的忽視,豈不是一個君子的高尚風骨啊!」

求知是人生第一要事,否則時間不斷前進,人不進步便是退步。而求知最好的方式就是讀好書、讀經典,畢竟生活周遭未必存在真正博學有道之人可以請教,單憑自己的能力也無法僅從日常生活中就能有所感悟而進步。學而時習的「習」字,不單單只是複習的意思,還含有實行、應用之意,將道理與人事結合、以理性解釋經驗並建立知識,而不是單純地死讀書和複習所學而已。
論語最常被人錯誤引用的就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句話,常常被當作社交用語。其實這裡的「朋」絕不是指一般朋友,而是指志同道合、一同求知問道的同學,否則孔子說的這段話便失去了承先啟後的作用,邏輯不對且結構鬆散。「自遠方來」指治學者的學問日深,同道心悅誠服,慕名前來問道的盛事,這應是孔子感到欣慰的為學自述,也可作為治學者有同志可一同論道、教學相長的欣悅。錢穆將「有朋自遠方來」解作「有許多朋友從遠而來」,將「方」解成「並」,所以「方來」是「並來」,這也是指孔子學問之大,來訪者不只一人之意,雖然這樣的解釋可能違背直接感受,但於大義無礙。
求知問學不為其他,單純求知這件事便能讓求道者感到開心,正如求仁得仁,這是凡夫俗子難以想像的境界。孔子的學問之淵博非常人所能理解,因此有曲高和寡的心境,所以他感嘆「知我者其天乎!」。而對於走在正道的治學者來說,求知是為了求道,而不是為了聲名,所以「人不知而不慍」
有人說,孔子這段話有三個層次,第一句話是自立自修;第二句話是自立立人;第三句話是治學有成後的修養態度,這樣的解釋並無不可,然須強調「人不知而不慍」的態度比「有朋自遠方來」的現象重要,因為治學者應探究天人之際而不是維持人際關係、求知求道不是為了尋找同溫層,雖然有同道的存在確實讓人欣慰。因此本文大義是「求道者志於學,若得同道交游確是美事,然無人相知亦不改其志。」
36會員
45內容數
這是一個以史學家與年輕人的對話錄形式呈現真理的作品,內容將談及愛情、藝術、知識、道德、正義、真理等超越的或形上的主題,也會論及政治、法律、經濟、社會等現實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其實不論在諮詢或是朋友閒聊的過程中,時常會討論到:自己現在所做的選擇,真的是正確的嗎? 以下希望透過這篇文章,來聊聊我對於正確選擇的看法。也希望能為正在選擇之間躊躇的人們,提供些想法與支持。
前天許多人都問我這個問題,在此稍微展開回應。 如果先講結論的話,我認為好奇心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可以很簡單地將我們常說的「歷史」分為兩個部分。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 歷史事實就是具體發生了什麼。比如說順治皇帝在1638年出生,1644年即位。 歷史解釋就是試圖詮釋這些「具體的事件」的意義。例如
Thumbnail
教練,這個動作是練哪裡? 如果我練到不對的肌肉會不會長得很奇怪? 這樣對嗎?怎麼看起來跟其他人的不太一樣 這些問題雖然常讓我心裡莞爾一笑,但卻也習以為常,這個時候我已經會習慣性的掛上職業微笑,慢慢說到 「放寬心,我們先把動作學好做確實,該練的自然就會練到」 當然
Thumbnail
這幾天忙,一直沒空上來寫點什麼。 來到這個平台開始寫文章時,我就告訴自己,要在這裡學習寫作習慣、檢視自己的習慣,因為環境之故,也只有有上班的日子能夠上來寫文,而工作若是忙起來,又不受控制,所以要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儘可能依照原本的規劃,有上班的日子就儘量上來練習寫文及記錄自己的自我檢視。 這幾天裡
Thumbnail
搞了這麼久,接下來好像是真的要回到凡間了。
Thumbnail
關鍵不是我知道的有多少,而是我知道該如何處裡自己不知道的事。 沒有原則,我們將被迫對個人生活中的所有事物個別做出反應,就好像我們第一次體驗到每件事情一樣。把情況分類,並對應到相應的原則,處理起來會更有效率且表現更好、更穩定。 正確的失敗: 漫長一生中,失敗無可避免,能從痛苦的失敗中學到教訓,
Thumbnail
正確的判斷源自「靈魂」 你有沒有遇過那種感覺,你的心告訴你某事是對的,而大腦卻說另一回事?這就是我們所謂的「靈魂感覺」,而它在做正確判斷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有時候我們會被許多信息、建議和壓力所淹沒,但在這些混亂中,你的內心深處有一個指南針,它是你的靈魂,它知道正確的方向。
Thumbnail
哈瑪斯創始人之子出面譴責哈瑪斯,此話題在這幾日內依然吸睛。 本文分析「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核報告發表後,可能出現的情報操作:「時間差攻擊」。 說在前面,並不是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查核報告是錯的」,只是要分析這一項查核會如何影響人們的認知。
Thumbnail
外國有一名男童數年前突然遭受慢性痛苦的折磨,儘管尋求了17名醫學專家的幫助,卻仍無法找出病因。這名男童的母親後來利用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ChatGPT,輸入了男童的所有症狀,結果竟然成功發現男童患有脊髓栓系綜合症。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其實不論在諮詢或是朋友閒聊的過程中,時常會討論到:自己現在所做的選擇,真的是正確的嗎? 以下希望透過這篇文章,來聊聊我對於正確選擇的看法。也希望能為正在選擇之間躊躇的人們,提供些想法與支持。
前天許多人都問我這個問題,在此稍微展開回應。 如果先講結論的話,我認為好奇心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可以很簡單地將我們常說的「歷史」分為兩個部分。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 歷史事實就是具體發生了什麼。比如說順治皇帝在1638年出生,1644年即位。 歷史解釋就是試圖詮釋這些「具體的事件」的意義。例如
Thumbnail
教練,這個動作是練哪裡? 如果我練到不對的肌肉會不會長得很奇怪? 這樣對嗎?怎麼看起來跟其他人的不太一樣 這些問題雖然常讓我心裡莞爾一笑,但卻也習以為常,這個時候我已經會習慣性的掛上職業微笑,慢慢說到 「放寬心,我們先把動作學好做確實,該練的自然就會練到」 當然
Thumbnail
這幾天忙,一直沒空上來寫點什麼。 來到這個平台開始寫文章時,我就告訴自己,要在這裡學習寫作習慣、檢視自己的習慣,因為環境之故,也只有有上班的日子能夠上來寫文,而工作若是忙起來,又不受控制,所以要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儘可能依照原本的規劃,有上班的日子就儘量上來練習寫文及記錄自己的自我檢視。 這幾天裡
Thumbnail
搞了這麼久,接下來好像是真的要回到凡間了。
Thumbnail
關鍵不是我知道的有多少,而是我知道該如何處裡自己不知道的事。 沒有原則,我們將被迫對個人生活中的所有事物個別做出反應,就好像我們第一次體驗到每件事情一樣。把情況分類,並對應到相應的原則,處理起來會更有效率且表現更好、更穩定。 正確的失敗: 漫長一生中,失敗無可避免,能從痛苦的失敗中學到教訓,
Thumbnail
正確的判斷源自「靈魂」 你有沒有遇過那種感覺,你的心告訴你某事是對的,而大腦卻說另一回事?這就是我們所謂的「靈魂感覺」,而它在做正確判斷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有時候我們會被許多信息、建議和壓力所淹沒,但在這些混亂中,你的內心深處有一個指南針,它是你的靈魂,它知道正確的方向。
Thumbnail
哈瑪斯創始人之子出面譴責哈瑪斯,此話題在這幾日內依然吸睛。 本文分析「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核報告發表後,可能出現的情報操作:「時間差攻擊」。 說在前面,並不是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查核報告是錯的」,只是要分析這一項查核會如何影響人們的認知。
Thumbnail
外國有一名男童數年前突然遭受慢性痛苦的折磨,儘管尋求了17名醫學專家的幫助,卻仍無法找出病因。這名男童的母親後來利用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ChatGPT,輸入了男童的所有症狀,結果竟然成功發現男童患有脊髓栓系綜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