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讀想 | 「一次讀10本書的串聯閱讀法」讀後感

2022/10/2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次讀10本書的串聯閱讀法」作者:金炳完 譯者:林侑毅 出版社:采實文化

這本書在說什麼?

閱讀的目的不僅僅在於學習,更重要的是要能產生新的觀點、解決問題。
但閱讀一本書時,難以避免的會處於作者的框架,畢竟每個人皆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可參考另一篇讀後感框架效應),甚至挑到內容有所偏頗,或是難以理解的書籍也不無可能;而一次閱讀多本書可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從不同書籍交叉查找閱讀,可截長補短,整合成更完整、更有用的資訊,並且找出交集之處或是矛盾之處,尤其是跨領域且針對同一主題的相關書籍群,其框架、角度、著力點都有所不同,有助於我們更客觀、多元、宏觀的看待這個主題,且更能觸發創意思考,而這就是我們最想要的:創新的洞見。

誰適合讀這本書?

  1. 喜愛閱讀但閱讀速度緩慢的讀者
  2. 想要快速、廣泛、深入研究主題者

摘要

整本書緊扣著核心觀念「串聯、整合、建構」。整體流程大致如下:
  1. 從一開始選定主題,主題可能是我們想解決的問題,或是想瞭解的議題。初學者可將主題盡量具體化,並越聚焦越好,如此較容易掌握串聯閱讀法的妙用,因為若太抽象或是範圍太大,較容易失焦,會因此無法發揮串聯的效果。
  2. 依主題挑書,挑選與主題相關的書,一開始可從書籍的銷量、作者產量等量化指標挑書,並瀏覽目錄檢視架構,如此挑選相對較安全,也許挑三本、五本、十本,依個人狀況而定。
  3. 將不同書籍分解並加以串聯,串聯時務必緊扣主題,必須清楚的知道我們要找的內容為何。常見的情況是,一本書與主題緊密相關且對我們有用的資訊,往往不到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其他篇幅用於鋪陳、解釋、說明實驗方法、解析以及案例分享,這些內文對於我們想要快速掌握重點並無太大的實質幫助,因此,我們就只擷取需要的內文即可。當然,若想細細品味整本書的前後編排就另當別論了,畢竟享受一本書的全部與串聯閱讀法的目的並不相同。
  4. 整合所串聯之重點,只保留與主題相關的有用資訊,其餘與主題較無關而卻是我們也感興趣的議題,可以考慮另開一個主題來探討,但它必須與眼前這個主題明確地分離,因為現階段我們只保留目前有用的資訊即可,專注於眼前的主題是唯一重要的事;若太多不相關的資訊令我們捨不得放棄,可能造成資訊量太過龐雜而失焦,自然也就喪失了串聯閱讀法應有的效用,此即標準的「該斷不斷,反受其亂」。
  5. 最終目的是建構出創新觀點,找出主題的解答。運用在前面階段的閱讀、串聯以及整合所建立起的知識網路,將主題與自身經驗、跨領域的知識,加上自己的構想,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洞見。
書中提到一個很有趣的觀點,我們其實是以大腦在閱讀,而非眼睛。意即閱讀是以眼睛為媒介,實質上是以大腦進行思考的活動,大腦理解的越快,自然閱讀速度越快,而大腦理解的速度,是建構在累積閱讀量之上,因為文章的字句是有邏輯的排列,而非無意義的亂碼組合,所以,就算我們不細讀內容,大略看過也能大致理解文章的意思,因此,我們根本不必逐字、逐句、逐行、逐段、逐頁、逐章、逐本閱讀。想像一下,一位常看報紙的人A與一位從不閱讀的人B,他們看完且理解一篇報紙社論的時間,應該有很大的差距,因為社論裡常見的用詞在A的眼裡掃過去即可瞭解,但一樣的詞在B眼裡就必須逐字閱讀才能理解意思,就是這個道理。

讀後感

一直以來,我是屬於「字字珠璣」的讀者,看書是逐字的看,所以看書的速度總是很慢,且往往看到後面卻忘了前面,造成前後不連貫,因此無法融會貫通。總是按部就班的我從沒想過看書是可以挑/跳著看,直到之前看了另一本書「不用記憶的記憶術」,當中提到的「富士山記憶術」完全顛覆了我的想像,原來看書是從目錄看起,接著依序從大標、中標、小標、粗體字依序閱讀,將整本書的架構置入腦中,因此在閱讀內文時,可以很自然地將內容放進各自的位置,速度當然有所提升,且能夠輕鬆理解。而且在大腦被內文塞滿之前,可在剛剛建立的架構下,保有自由發想的空間,可以自行推敲、猜測及連結,發揮創意建構新想法,說不定建構出內文沒提到的創新觀點,如果我們依書本編排順序閱讀,這些想法就會夭折在作者的框架中呢!「富士山記憶術」我的閱讀改革1.0。
而「一次讀10本書的串聯閱讀法」是我的閱讀改革2.0,讓我驚豔之處不只在於閱讀量與速度的提升,而是以主題為中心而展開的閱讀,可避免見樹不見林、避免作者的框架,並且以更宏觀的視野俯瞰這個主題。這也讓我連結到讀過的另一本書「卡片盒筆記法」,它是個跳脫框架的好工具,它也是以主題分類,同樣不侷限於某個領域,只要是相關的主題,也可跨領域連結,也正因為如此,才能展現它的威力,不同領域的結合,向來是發明的前奏。例如將燈泡、電線、變壓器、發電機、燃料歸類為相關主題,將眾多單一事、物適當歸類後,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這就是價值所在。當然,「卡片盒筆記法」與「一次讀10本書的串聯閱讀法」是完全不同的系統,他們重視的要素不同,但我認為他們的共同之處,除了兩者皆有廣泛且跨領域的性質,而且可輕易的達到多產的目標。這對於身處資訊爆炸時代的我們,重要性是不言可喻的。
本書介紹了多種閱讀法,有量子閱讀法、抄書閱讀法、編輯工學閱讀法、主題是閱讀法...等,而據本書作者評論,串聯/平台閱讀法乃是集大成,融合多種閱讀法之優點。關於這點,我認為每種閱讀法的目的不同,因此很難說哪一種閱讀法最好,或是哪一種最沒效率,套句老話,「沒有最好的閱讀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法」。因此,建議大家可以先問問自己,自己閱讀的目的到底為何?確定之後挑選一種較可行的閱讀法嘗試一段時間,給自己嘗試、試驗的機會,畢竟試錯是人生必經之路,說不定閱讀法的試錯反而是好事呢!
最後,書中提供了量子閱讀技巧的練習,目的是突破眼睛逐字閱讀的習慣,從逐字、逐詞、逐句,達到一次閱讀多句的程度,道理就是練習上述的「不以眼睛閱讀,而是以大腦閱讀」。關於這個練習,目前我持保留態度,因為我還沒有試驗過,而且這些練習方法看起來很神奇,例如將書本轉45度、90度、270度、315度閱讀,或是反向閱讀(從最後一個字往前讀到第一個字)以及顛倒閱讀(將書本倒轉閱讀),據作者表示這些練習可提升閱讀的速度及理解程度,老實說目前我很難相信,也許以後等我有興趣練習一陣子,再來更新練習結果。
資料來源:「一次讀10本書的串聯閱讀法」第233頁

問問自己

  1. 「串聯閱讀法」對我真的有幫助嗎?當中的哪些觀念對我有用?
  2. 我想運用「串聯閱讀法」研究什麼主題?
喜愛分享、提供價值。 分享創業、企業經營大小事;分享閱讀的感想及樂趣;分享生活中的面面觀。 邀請你一同參與,並從中獲得價值與樂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