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一直談一個「一個皮箱」的理論,很多朋友一直都沒有辦法明白,剛好最近把思緒整理了一下,我來說一個關於「一個皮箱」的故事。
緣由來自一個1995年上演的美國電影「Heat」,由「Al Pacino 」跟「Robert De Niro」所主演的,故事其實深沉但簡單,就正義警察+想退休的壞人之類的,只是裡面,Robert De Niro的台詞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他說:「生命裡總不能有太多太多的牽拌,如果有什麼事情發生了,你有沒有在20分鐘之內用一個皮箱就可以撤離一切的打算?」聽起來;是天涯浪子的一種浪漫情懷,講的其實是生命裡需要與不需要的取捨。
而另一部2010的電影「Up in The Air」裡,「George Clooney 」在一場演講裡說到;「拿起一個背包,把日常最基本所需放進去,然後放進你的收藏、放進你的狗、家具、檯燈、沙發、高爾夫球、房子、車子,再走幾步,看你能走不走的動?」其實講的都是一樣的事情;「必要的牽拌」與「需要和不需要」。這兩段話後來都住在我的心裡;我常想,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能不能在20分鐘之內收好一個皮箱,帶上我非得要帶著的,然後開上我的車馬上離去?而現在手邊所擁有的,到底哪一些是真的「必需要的」?
最近也和朋友談到整理收納的問題;很多朋友說房子收納始終是生活中最大的課題,只是有時我去勘查了一下現場,發現,問題;其實其實都不在於「怎麼收」?都在於太多的「放不下」!
超商兌點換回來的公仔、快餐店的紀念杯,十年前買來只看一次的書和雜誌、旅行時帶回來的草帽和造型煙灰崗、夢幻風的大型檯燈、情人送的小熊、大減價時買的床邊桌、旅行買的城市杯、十五年前有過簽名的T卹、後來五年內都再也沒有穿過的衣服,甚至是流行時買只用兩次的豆漿機。那些,是不是真的都放不下?
如果只有20分鐘,你想帶走什麼?過期的旅遊書? 10年前的CD?畢業紀念冊?怪尺寸的精裝版豪華CD紀念盤?峇里島路邊買的神像?沖繩買回來的鯉魚?莫斯科帶回來的軍裝防寒皮草帽?菲律賓帶回來卻不會彈的烏克麗麗?北京帶回來還要拖運的大幅字畫?美國帶回來會唱歌的牆板道具魚?關島帶回來長達一米五的貝殼串珠門簾?你會帶走什麼?有什麼東西是捨下了之後其實不會那麼心疼的?那;如果舍下也沒有那麼心疼;為什麼不現在就舍下呢?這就是我這些年在談的「一個皮箱」理論。減去;除了是實質眼見的,更有太多是心裡牽拌和放不下的,你能不能也想想看這個問題?也許,家里和心裡的收納,一次都能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