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乃身外之物,但沒有錢萬萬不能』
父母說子女到現在都沒自己房子,繳租金給房東,好不容易終於其中一個孩子買房了但揹了好幾百萬房貸,父母又開始哀怨,覺得可能一輩子都還不完這些錢。
長輩省吃儉用,來到兒子家洗手,寧願用洗碗精代替洗手乳,直到兒子說其實洗碗精比大容量的洗手乳貴,長輩才停止用洗碗精洗手。
上面的每個故事,都和「錢」脫離不了關係,也可以說我們每天生活從早上睡醒刷牙洗臉所有用具,可能都得用「錢」去交易購買。不僅讓我想起金庸小說神鵰俠侶裡的李莫愁「問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這句話轉換成「問錢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似乎也頗為相通。
不知何時開始,速食店的店員變成中高齡族群,消費者以年輕族群為主,記得聊天時,不少長輩都說摩o漢堡太貴,吃一餐就要一百多塊,當生命的經歷不同,消費的方式也不一樣。這個世代的長者,除非天生家境富裕,否則多半小時候是苦過來的白手起家,甚至不少人從小就要幫忙顧弟弟妹妹和幫忙父母工作,也因為對金錢曾經匱乏和苦過而更加節儉。反觀年輕世代,在少子化下,大家生得少給的好,每個孩子都是家中寶,因此在金錢的使用上他們比起上一個世代更加的注重當下享受,也會更靈活地去使用錢。
在上面的故事裡的,父母哀怨子女沒房,但買房了卻又哀怨子女房貸到老還不完,呈現出台灣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在過去的年代只要工作幾年就能買得起房子,但在房價年年上漲的現代,買了一間房可能要揹數十年貸款,或許父母的哀怨是一種擔憂,擔憂子女沒一個自己棲身之所。而長輩來到兒子家洗手的故事,則呈現了用兒子家的東西,長輩希望盡量減少兒子生活用品花費,因此選擇在他們認知裡較便宜的洗碗精,直到兒子提醒才發現原來洗手乳較為便宜。這其實都在呈現父母表面上談的錢,但在錢底下其實是對子女的愛,只是他們不善表達,往往把關心轉變成哀怨或碎念的語言。
「錢,是表面議題,但有錢的人同時擁有權力」。錢看似充滿了銅臭味,但同時也代表了權力,老闆發薪水給下屬,因此老闆有請下屬工作的權力,父母提供孩子生活所需,孩子想要什麼,要父母同意才能購買。還記得長輩們說的,老的時候身邊沒留點錢,孫子都不會理你,錢除了代表權力外,也代表著安全感和價值感。
擁有不同財富規模的人,過著不同等級的生活,資金投資而賺取更多金錢,他們在人生裡也擁有較多的選擇。捉襟見肘的人則忙於應付生活,為了三餐溫飽而付出所有心力,在生活中的選擇也相對變少了。最近熱播的韓劇<金湯匙>中,主角害怕賠償而寧願被同儕毆打,因為他知道當有賠償出現債務會不斷增加,為了減少家中經濟負擔,他願意忍著。錢乍看之下是千元大鈔百元紙鈔,但其實他代表了不同的形態,代表安全感、權力、價值感或世代傳遞下的悲傷,隨著我們與錢相處的不同方式,錢在內心幻化成各種型態,有時給予溫暖,有時讓人悲傷,有時則使人憤恨不已,這些都是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卻在活著的人生裡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