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書「羞辱創傷」

2022/10/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的兒子說他想自殺,我不知道他怎麼了,我兒子他一直都有過動症,在學校常常做一些故意調皮搗蛋的行為,每天作業都寫很久,我常常接到導師的投訴,我真的好累,有時候我也會罵他,說別的小孩做得到的他怎麼都做不到,有時候我先生情緒上來也會忍不住動手打他,我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羞辱創傷>是周慕姿心理師的著作,「複雜性創傷」係指由可能在無法逃脫情境下,由一連串長期的身心傷害所引起的心理創傷。例如:父母的情感忽視、遭受霸凌、長期被批評指責....等。而羞辱創傷一書,闡述了華人社會代代引發的羞辱創傷共犯結構。這讓我聯想到我母親最常使用的羞辱性語言是「你真自私」、「你長大會撿角啦」、「你真懶惰」、「別人家的孩子都可以....,你怎麼...」、「都是你害得」,這些語言出現常常是我不照他的意思做的時候,這些羞辱性語言,曾經某個時候控制了我的心,讓我覺得自己是個很糟糕的人,換作是旁人說出一樣的話,我可能不會那麼受傷,但偏偏是最親近的家人,原本可望從父母身上獲得的安全感,卻成為了自我攻擊,每當自己無法做到他人期待的事時,自我責怪油然而生,但卻從沒思考過「符合他人(社會的)的期待與標準才是對的」,這個假設或命題的錯誤。
特殊兒童,特別是外觀看不出缺陷的孩子,常常更給大人有了辱罵、指責或攻擊的理由。這其中過動症的孩子常常被貼上搞怪、調皮、故意、粗心、拖拖拉拉、衛生習慣不好等等的負向標籤,顯露不符合(他人)社會期待的特質,當無法符合主流期待時,人們總是採取羞辱的語言,並以「為你好」來做包裝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但幫孩子貼上這些標籤,孩子真的有感覺到被接納、被愛、被尊重嗎?更多是覺得自己總是不好的,特別是當特殊的孩子如自閉症、妥瑞症、過動症,他們的腦部結構和一般的孩子不同,無法像一般孩子輕易控制自己的衝動行為、肌肉抽動、察覺那些隱而不說的人際線索時,承受這些羞辱性的指責,對他們其實是很受傷的。
孩子,為什麼你想自殺呢?我討厭我自己,大人叫我不要衝出去馬路可能會被車撞到,把我罵了一頓覺得我不受教,可是我一下子就被對面馬路的小花給吸引了,我沒辦法控制自己,我很生氣自己,我覺得我是不好的,是無藥可救的。
「情緒重現」是當經歷到過往創傷相似的情境或事件時,所引發出創傷當時與現在事件的混合負面感受,當孩子想要自殺或出現自傷行為,可能並非單一創傷,而是長久累積的創傷,自傷在青少年最常見的方式是用美工刀在白皙的手腕割上一條條割痕,有些人會以為這是青少年的模仿遊戲,但很多時候是青少年有許多難以消化但情緒及無法控制的感受,透過自傷可以暫時讓那些情緒消停,進而達到控制自己,而自殺也藏著想殺掉那個不好的自已的意念。
一些人則是採取「關掉情緒」策略,當問感覺時,這樣的人會說沒有感覺,或許是他無法接觸到自己的感覺,也害怕讓他人接觸到感覺,更可能是只有維持「沒有感覺」的模式,他才能生存下來。「否認」也是受到創傷的防衛機轉,當用否認來淡化自己的情緒感受,似乎在顯示我沒有那麼難受。當然也有說教、打岔等等的防衛方式。而這些防衛機轉在人際互動裡,常常讓那些關係更加霧裡看花,而隱藏了這些表面行為底下的那些創傷。
你是很特別的。
人從來都不只有單一面向,只關乎於你想要看的是哪一個面向。某些人會以指出別人的不對、弱勢來彰顯自己的優越感或能力,進而滿足自己的掌控感,而這些人可能往往也是受到羞辱創傷的人,用讓自己受傷的方式來對待別人,以此得到安全感,<你很特別>這本繪本是我很喜歡的,它強調人生來就特別,接納自己原來的樣子反而能給人帶來更多的力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5會員
    1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