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帶來大學倒閉風潮,捨棄文憑迷思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臺灣所面臨的少子化問題對於教育單位的衝擊擴大,這一波接一波的倒閉風潮吹進了私立大學校園,招收不足額的情況一年比一年嚴重,招生不佳的私立大學只能依法停招,目前仍有被教育部列入專案輔導的私校如中州科大、台灣首府大學、明道大學、環球科大等,這意味著若是將來輔導改善無效,終將難逃倒閉的命運。

不僅私立大學招生人數不足,就連國立的頂大也罕見出現招生缺額,根據111學年度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公告,今(2022)年大學考試率取率高達98.94%、總缺額數為1萬4493個,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其中文化大學招生缺額達到2378個為全臺最多,國立大學如清大及臺師大也都罕見出現招生缺額,顯見少子化之衝擊為教育單位帶來多大的威脅。(資料來源:今周刊報導

然而,已有多位國際名人、高等教育專家認為大學的倒閉潮才剛開始,美國未來學家(Futurist)、知名演講者湯瑪斯.傅萊曾於2013年發表言論時提到:「2030年,全球將有一半的大學會消失,綑綁學生四年的大學學制也將走入歷史。」美國高等教育專家凱文.柯瑞(Kevin Carey)也在2015年出版的《大學的終結》(The End of College)一書中對未來高等教育預測道:「20年後,我們所熟知的大學將不復存在」,與湯瑪斯.傅萊所說的話一脈相承。

其實企業很早之前就已經提出了大學文憑無用論,2004年的韓國領袖論壇上,三星電子副會長尹鍾龍就曾指出大學教育的不切實際,提及學生就算從大學畢業,在工作方面也無法立刻上手,通常需要在職場接受三至四年的教育,才得以充分發揮才能;2019年3月,蘋果的CEO提姆.庫克(Tim Cook)曾在白宮舉行的美國勞動力政策諮詢委員會會議上發表:「在大學裡習得的技術,與企業的商業需求存在極大的差異,尤其在程式設計方面更是銜接不上。(中略)蘋果2018年在美國雇用的員工,有一半未具備四年制的大學學位。」

此外,全球企業評價網站Glassdoor在2018年公佈了一份不再要求應聘者須具備大學文憑的企業名單中,包含了14間跨國知名企業,如蘋果、Google、好市多、星巴克、IBM、美國銀行……等等,也就是說,我們已經不能完全仰賴大學文憑,因為未來的社會將是憑藉個人實力,韓國趨勢分析家金龍燮指出,未來,有實力的「職業學生」才能快速變遷的社會環境中生存下來。

所謂的「職業學生」(Professional Student)原本是帶有負面意味的詞,雖然「職業」(Professional,指專業、專業人士或專家等)與「學生」(Student,指大學生、學生或聽講者等)這兩個單字本身皆未帶有任何否定的含義,但當兩者結合在一起,意思就會變得有所不同。職業學生過去指的是沒有特定工作,只是一昧累積學位的大學生,他們通常是基於就業不順、害怕踏入社會生活、想逃避身為成年人的責任等,才繼續維持大學生的身份,多少帶有一點輕蔑的意思。

隨著時代變遷,「職業學生」這個詞彙的含義也產生了變化,如今代表的是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生活裡,為了迅速應對變化而隨時隨地學習、持續成長與進步的人,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就讀大學,甚至修習世界任何一所大學的課程,已然成為能夠適應各種變化、在危機中生存下來的強者。(資料來源:《懂學的人最後一個被淘汰》)

✦當個懂學的人,學習未來生存的必修課➡《懂學的人最後一個被淘汰

《懂學的人最後一個被淘汰》/寶鼎出版

《懂學的人最後一個被淘汰》/寶鼎出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寶鼎出版的沙龍
6會員
48內容數
寶鼎出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6
文 / 卡希米爾.希爾(Kashmir Hill) 人們經常為新科技辯護,說某項新的和令人害怕的科技就像刀子一樣,只不過是一種可以用於善、也可以用於惡的工具。但多數的科技,從社群媒體平台到人臉辨識技術,並非價值中立的;而且相較於刀子,它們更加複雜。 2019年11月,我剛加入《紐約時報
Thumbnail
2025/05/06
文 / 卡希米爾.希爾(Kashmir Hill) 人們經常為新科技辯護,說某項新的和令人害怕的科技就像刀子一樣,只不過是一種可以用於善、也可以用於惡的工具。但多數的科技,從社群媒體平台到人臉辨識技術,並非價值中立的;而且相較於刀子,它們更加複雜。 2019年11月,我剛加入《紐約時報
Thumbnail
2025/04/11
文 / 蒂姆.施瓦布 (Tim Schwab) 蓋茲基金會推動農業改革,試圖在非洲創造一場「綠色革命」,但這場變革真正的受益者是當地小農,還是為跨國企業開拓市場? 蓋茲基金會推廣 GMO 的雄心,只是它推動非洲農業產業化抱負的一項議程──它希望藉由擴大使用所謂的「投入要素」(化學品、肥料
Thumbnail
2025/04/11
文 / 蒂姆.施瓦布 (Tim Schwab) 蓋茲基金會推動農業改革,試圖在非洲創造一場「綠色革命」,但這場變革真正的受益者是當地小農,還是為跨國企業開拓市場? 蓋茲基金會推廣 GMO 的雄心,只是它推動非洲農業產業化抱負的一項議程──它希望藉由擴大使用所謂的「投入要素」(化學品、肥料
Thumbnail
2025/02/11
文 / 安迪・維斯特(Andy West) 「原地踏步毫無意義……但假裝行動自由就更沒意義了。我感覺即將發生巨大的轉變,但這轉變可能像對其他事物產生興趣那樣簡單。」 ──英國作家愛德華.史特.奧賓(Edward St Aubyn) 其餘的人都到了,我便開始上課。 「請大家想像一下某個
Thumbnail
2025/02/11
文 / 安迪・維斯特(Andy West) 「原地踏步毫無意義……但假裝行動自由就更沒意義了。我感覺即將發生巨大的轉變,但這轉變可能像對其他事物產生興趣那樣簡單。」 ──英國作家愛德華.史特.奧賓(Edward St Aubyn) 其餘的人都到了,我便開始上課。 「請大家想像一下某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台灣新生兒數量逐年下降,少子化的浪潮逐漸衝擊教育環境,各位家長將開始面臨一個對於孩子未來的重要選擇。越來越少的孩子,意味著越來越過剩的教育資源,可預見在未來幾年內,國內大學的入學門檻將會急速降低。
Thumbnail
台灣新生兒數量逐年下降,少子化的浪潮逐漸衝擊教育環境,各位家長將開始面臨一個對於孩子未來的重要選擇。越來越少的孩子,意味著越來越過剩的教育資源,可預見在未來幾年內,國內大學的入學門檻將會急速降低。
Thumbnail
臺灣某大學因財務問題宣佈倒閉,將23.6億的校產全數過戶給另一機構,成為全臺首例。此事件揭示了少子化對私校招生的嚴重影響,並引發關於如何經營及轉型教育機構的討論。根據《私立學校法》,停辦學校後可改辦其他教育或社福事業,結合醫療與長照概念,可能成為未來應對人口結構變遷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臺灣某大學因財務問題宣佈倒閉,將23.6億的校產全數過戶給另一機構,成為全臺首例。此事件揭示了少子化對私校招生的嚴重影響,並引發關於如何經營及轉型教育機構的討論。根據《私立學校法》,停辦學校後可改辦其他教育或社福事業,結合醫療與長照概念,可能成為未來應對人口結構變遷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隨著台灣少子化的加劇,私立學校面臨著招生不足、經營困難的挑戰。2024年高一新生人數預計將降至18.1萬人,這將對教育市場,特別是私立學校,帶來深遠的影響 。面對這一變局,家長們必須重新考量孩子的教育路徑,靈活選擇適合的學校,確保孩子能在未來的職場中具備競爭力。
Thumbnail
隨著台灣少子化的加劇,私立學校面臨著招生不足、經營困難的挑戰。2024年高一新生人數預計將降至18.1萬人,這將對教育市場,特別是私立學校,帶來深遠的影響 。面對這一變局,家長們必須重新考量孩子的教育路徑,靈活選擇適合的學校,確保孩子能在未來的職場中具備競爭力。
Thumbnail
北市老牌私校大誠高中傳出停招消息,今(113)年新生人數破天荒掛0。 私校工會理事長吳忠春認為,未來3年估計將有60所私校退場。 第4年後大學學區瓦解。 國發會推估,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即將正式突破20%。 ︎︎︎換句話說: 再過3個月(114年),45歲以上將占過半
Thumbnail
北市老牌私校大誠高中傳出停招消息,今(113)年新生人數破天荒掛0。 私校工會理事長吳忠春認為,未來3年估計將有60所私校退場。 第4年後大學學區瓦解。 國發會推估,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即將正式突破20%。 ︎︎︎換句話說: 再過3個月(114年),45歲以上將占過半
Thumbnail
臺灣2023年大學錄取率持續居高,但私校招生缺額仍未解決。在『華山論見』節目中,專家提出不同學校招生祕訣,提供多元選擇。少子化衝擊對教育環境造成影響,青年失業問題日益嚴重。此外,花蓮縣政府的青年發展中心提供創業平臺,成為花蓮青年圓夢的助力。
Thumbnail
臺灣2023年大學錄取率持續居高,但私校招生缺額仍未解決。在『華山論見』節目中,專家提出不同學校招生祕訣,提供多元選擇。少子化衝擊對教育環境造成影響,青年失業問題日益嚴重。此外,花蓮縣政府的青年發展中心提供創業平臺,成為花蓮青年圓夢的助力。
Thumbnail
2024出現重大變化的特色項目是財務體質。 不負責評論:財團是否發現教育改革30年,畢業生很難用? 不如企業自己辦大學,自己培訓自己用。台塑的確已經是這樣。 有錢不一定能好好辦學,但沒錢萬萬不能。以政府對辦學的重重管轄,以致高教學費如此低廉,私立學校從中學到大學,是時候逐漸展開貧富極端的風景。
Thumbnail
2024出現重大變化的特色項目是財務體質。 不負責評論:財團是否發現教育改革30年,畢業生很難用? 不如企業自己辦大學,自己培訓自己用。台塑的確已經是這樣。 有錢不一定能好好辦學,但沒錢萬萬不能。以政府對辦學的重重管轄,以致高教學費如此低廉,私立學校從中學到大學,是時候逐漸展開貧富極端的風景。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臺灣房價短期內不會「崩盤」,但會「修正」。房價不會「普跌」,而是兩極「分化」。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闡述少子化對於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文章討論包括「少子化」與投資熱潮的角力、兩極分化、小宅化等議題。歡迎留意未來有機會分享更多相關主題。
Thumbnail
臺灣房價短期內不會「崩盤」,但會「修正」。房價不會「普跌」,而是兩極「分化」。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闡述少子化對於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文章討論包括「少子化」與投資熱潮的角力、兩極分化、小宅化等議題。歡迎留意未來有機會分享更多相關主題。
Thumbnail
2015就說要退場,都不是新聞了~~ 私校相繼停招…5年後恐40校退場 教師離職後只能「自己看著辦」 前天(4/17)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117學年度降至最低點,新生數剩15.7萬人,屆時超過8成學生可進公立學校,私校可能招不到人。
Thumbnail
2015就說要退場,都不是新聞了~~ 私校相繼停招…5年後恐40校退場 教師離職後只能「自己看著辦」 前天(4/17)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117學年度降至最低點,新生數剩15.7萬人,屆時超過8成學生可進公立學校,私校可能招不到人。
Thumbnail
2023年8月23日朋友傳來一則新聞:「避免高教人才斷層 中研院9月起調升博士生獎助學金」。那時我不假思索地說:「斷層是活該」。
Thumbnail
2023年8月23日朋友傳來一則新聞:「避免高教人才斷層 中研院9月起調升博士生獎助學金」。那時我不假思索地說:「斷層是活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