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冰山:行為背後的真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文引用親子天下,另外再加其他說明

維吉尼亞.薩提爾女士,在美國被稱讚為20世紀最偉大的家族治療心理師之一,1972年她出版的《家庭如何塑造人》(People Making)這本書,提到「冰山」一詞。

薩提爾的學生“約翰貝曼博士”,根據他對薩提爾女士的觀察,發現薩提爾女士的「對話」,非常有穿透力而且具有啟發性,因此貝曼博士根據與薩提爾女士的對話脈絡,歸納並發展了冰山模式,這個模式運用在與他人溝通,也運用在釐清自己。

很多學習冰山的人,紛紛讚嘆冰山的奧妙。

冰山只是一張圖,怎麼會有這麼強大的力量?冰山就像是吉他的弦,一把吉他只有六根弦,冰山還比吉他更多一點。透過吉他的六根弦,能彈奏出美妙的琴音,只要你練好基礎指法,就能彈奏屬於自己的音樂,冰山也是如此美妙,而每個人都有彈奏的指法,彈出不同的節奏與韻律。

冰山模式是什麼呢?

冰山理論其實是一個隱喻,人就像一座冰山,能被人看見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像是行為、或事件或者故事。也就是冰山水平面以上的部分,水平面的那一條線,指的是人應對的模式,也稱為「求生存的姿態」。

人更大的一部分,卻藏在更深的層次,那就是人的內在。人無法看見自己的內在,就像是一座冰山,只有七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七分之六的層次是藏在水面下,分別是:感受、感受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自我。

探索冰山模式下的6層感受,幫助了解內在的自我

raw-image

感受

「你記得你上次生氣或上次快樂是什麼時候嗎?有沒有整天工作下來,發現今天都沒提過自己的感受呢?」

有很多人都習慣忽略的自己的感受。

長期的忽略感受,就會對情緒越來越無感,也會使自己越來越難理解,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麼事情。

感受的感受

情緒跟感受對很多人已經很難懂了,更何況是感受的感受?那什麼是感受的感呢?

感受的感受,就是你允不允許自己有情緒呢?

「例如,一個孩子如果有『希望自己是個孝順的孩子,而孝順的孩子是不能對爸爸生氣的』這樣的觀點,他就會不允許自己對爸爸生氣。也因此,會壓抑自己的生氣,甚至對自己對爸爸生氣,而感到生氣。」

在這裡,「對自己對爸爸生氣感到生氣」就是感受的感受。

而會有感受的感受,通常是因為有特定的觀點,導致言行不一致,或情緒與作為不一致產生的現象。

觀點

例如:當你到搭公車時,看到有人咳嗽不戴口罩。

有的人會感到生氣,有的人選擇忽略。

那為什麼有的人會生氣呢?

那有可能生氣的人有一個觀點:認為大家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加上他也相信,不戴口罩就是不負責的行為,就會感到生氣。

而觀點通常是很主觀的,或許是對的,但不一定所有的人都這麼認為。


期待

那為什麼我們會有觀點跟情緒呢?
隱藏在觀點跟情緒背後,都是因為有一種期待。
例如:看到別人在搭公車時不戴口罩,為這樣行為感到生氣的人,可能他背後就有一個對美好世界的期待,因此,他希望大家都能共同遵守。

當你往更深層的期待去了解,你會發現每一個情緒的背後,其實都存在著一個對「善」的期待。

例如:你看到兩個朋友的衝突。其中一方遲到了,因此大吵一架。

深入了解到最後,發現他們一方因為重視且相信對方,因此對遲到的朋友擁有良好的形象有所期待;另一方則是因為在乎對方,希望對方可以溫柔對待自己。

最後,當他們都了解彼此是相信自己,並且在乎自己後,反而能夠相擁和解。


渴望

比期待再深入一層的就是渴望。
乍聽之下,很容易跟期待產生混淆,但其實與期待完全不同。
若有混淆時候,可以根據人類共同對生存的基礎渴望去理解,分別是「渴望被愛」、「被接納」、「生命有意義」、「有價值」、「自由」。這就是渴望

渴望的這一層,才是真正驅動人們行動的深層內在動力,而不是觀點。

所以就算探討出了觀點,也只是了解為什麼我會這麼做,很難真正改變;只有探討到渴望,才有機會自發性的改變。


自我

「這是最底層的力量,會感受到完整。要觸及自己的感受、承認自己的感受、管理自己的感受。」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


下一篇將教大家,安頓自我,六大安心護法的口訣:覺,知,手,允,納,心

一、行為(事件、故事內容)

當你看見一個人,最先看見的是「行為」,聽見那人說的「事件」。而冰山下層的內容,並不為一般人知悉。人們透過一個人的「行為」,或者人對事件的「敘說」,來「推測」或「了解」一個人。

比如孩子破壞了東西、說了一段故事、顯現在外的動作、一個人的表情,甚至是狗兒滿嘴是血,都屬於冰山上層。

二、應對姿態

冰山圖上有一條遊走於水平面的線,那是人為了求生存,應對環境而發展的生存姿態。在冰山與水平面交界處,「生存姿態」像是身體的姿勢,又像是一個立場或是所處的位置,或是一個保護自己的姿態。

薩提爾提出有四種基本應對姿態,應對姿態是怎麼學來的呢?

人們最原初的關係,就是與家人展開互動,因此關係的功課,是從家庭裡學習應對而來。大部分的人所謂的「溝通」,並不是與人連結,而是自保居多,人們從小即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以下是四種「溝通姿態」,但是目的並非與人連結,而是自保。

❶指責

raw-image


指責的應對姿態,是為了求生存,保護自己的姿態。在與人應對時,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總是用否定、命令來溝通,並不是表達自己。


❷討好

raw-image


討好的應對姿態,是為了求生存,保護自己的姿態。在與人應對時,忽略自己,在乎情境,在乎他人。為了得到父母的愛,得到他人的認同,總是唯唯諾諾,以「好」、「答應」來溝通,並不是表達自己,因為討好者擔心,一旦表達自己,就得不到他人重視、愛與價值。



❸超理智

raw-image


超理智的應對姿態,是為了求生存,保護自己的姿態。在與人應對時,忽略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為了得到被認同,溝通時總是爭辯、說理認為自己是對的,並不是表達自己。


❹打岔

raw-image


打岔的應對姿態,是為了求生存,保護自己的姿態。在與人應對時,忽略自己,忽略情境,在乎他人。為了面對壓力,溝通時不表達自己,而是用不溝通來溝通。

薩提爾模式的四種應對姿態,不僅顯現在語言訊息裡,在非語言訊息裡的身體姿勢、聲音語態,都顯現應對的姿態。一般人不易覺察自己的姿態,也不易承認自己的應對姿態。當一個人有心改變,在非語言訊息與語言訊息中,姿態被覺察了之後,會更深的認識自己。

在親子教養的關係,父母若覺察自己的姿態,對孩子的教養將帶來和諧,將帶來成長的模式。

看見自己的應對姿態,是幫助自己了解:啊!原來我遇到了壓力、我是用這樣的方式逃避啊!

那什麼樣的姿態比較健康呢?

一般而言,自己能覺察姿態,並願意為自己負責,那就是初步的功課了。比如知道自己在指責,但你就是要指責,並且願意為指責的後果負責,這樣是沒問題的。但是在教養過程中,教養者即使知道自己的姿態,也擺明要用這樣的姿態,那樣的姿態並沒有美好的結果。

在薩提爾模式中,一致性的姿態,是最健康的姿態。

一致性

一致性

一致性

一致性的姿態,內在和諧寧靜,外表專注放鬆。在與人應對時,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在乎他人。溝通時懂得表達自己

一致性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內外一致。如果心裡有某種感覺、想法與期待,那就為自己負責的表達。

一致性的意思就是一種選擇在乎自己,也在乎他人的表現(也就是下圖中的右上角)。

raw-image


達到一致性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受到平靜喜樂;若是出現言行不一致的狀態,就是一種防衛的表現。

但必須認知的是,「一致是個選擇,不是個規則。」人可以選擇任何姿態,但是人必須為自己負責。



avatar-img
6會員
78內容數
不要做一個無知的人know it all,而是做一個無所不學的人learn it all,我們一起不斷學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露小西Lucy 的其他內容
重新對人、事、物的好奇心,除了時時提醒自己,也需要在日常對話中刻意練習。我給刻意練習的功課是:不給答案、不說道理、不解決問題、不問(為什麼?)、第一句不說(你覺得呢?)、不輕易以(嗯嗯)回應對方。 假設一個孩子遭遇困難,大人沒有任何好奇,只想給予解決方法,就沒有機會傾聽,孩子卡在哪裡?孩子未被同理
情緒是短暫的。 情緒沒有分對錯好壞,勉強分為正面和負面。 情緒來來去去,但我不屬於這個情緒,它只是此時此刻走進我的心裡,它不是我的。 來了就讓它來,走了就讓它走;它來了我就讓這個情緒暫時的停留在我心裡。 只是暫時停留而已。感受喜歡或厭惡也好,都一樣它會來也會走,我就接受它,不要抗拒。 既然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們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深入探討了恐懼、憤怒、生命力量的某種紊亂失調以及人類心臟的相關議題。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這篇文章介紹了情緒表達的六個步驟,包括覺、知、手、允、納、心。這些步驟能夠幫助人們處理自己的情緒,進而達到更好的情緒管理和情緒表達。
你指責我,我感受到你的受傷。 你討好我,我看到你需要認可。 你超理智,我體會你的脆弱和害怕。 你打岔,我懂得你如此渴望被看到。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我不再防衛。 所有力量,在我們之間自由流動。 委屈、沮喪、內疚、悲傷、憤怒、痛苦, 當他們自由流淌。 我在悲傷裡感到溫暖, 在憤怒裡發現力量, 在痛苦裡
重新對人、事、物的好奇心,除了時時提醒自己,也需要在日常對話中刻意練習。我給刻意練習的功課是:不給答案、不說道理、不解決問題、不問(為什麼?)、第一句不說(你覺得呢?)、不輕易以(嗯嗯)回應對方。 假設一個孩子遭遇困難,大人沒有任何好奇,只想給予解決方法,就沒有機會傾聽,孩子卡在哪裡?孩子未被同理
情緒是短暫的。 情緒沒有分對錯好壞,勉強分為正面和負面。 情緒來來去去,但我不屬於這個情緒,它只是此時此刻走進我的心裡,它不是我的。 來了就讓它來,走了就讓它走;它來了我就讓這個情緒暫時的停留在我心裡。 只是暫時停留而已。感受喜歡或厭惡也好,都一樣它會來也會走,我就接受它,不要抗拒。 既然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們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深入探討了恐懼、憤怒、生命力量的某種紊亂失調以及人類心臟的相關議題。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這篇文章介紹了情緒表達的六個步驟,包括覺、知、手、允、納、心。這些步驟能夠幫助人們處理自己的情緒,進而達到更好的情緒管理和情緒表達。
你指責我,我感受到你的受傷。 你討好我,我看到你需要認可。 你超理智,我體會你的脆弱和害怕。 你打岔,我懂得你如此渴望被看到。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我不再防衛。 所有力量,在我們之間自由流動。 委屈、沮喪、內疚、悲傷、憤怒、痛苦, 當他們自由流淌。 我在悲傷裡感到溫暖, 在憤怒裡發現力量, 在痛苦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你想要學習日語嗎?日語學習的過程就像是一場有趣的冒險,無論是對於初學者還是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這段旅程都充滿了挑戰與驚喜。在這裡,我們將一起了解如何從日語50音開始,逐步邁向更高的目標,例如日語檢定,讓每位學習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式。
踏上一段探索天主教世界的旅程,深入了解其豐富的歷史、組織結構和靈修實踐。從其古老的起源到在現代香港的影響,本文旨在對天主教會及其在當今世界上的持續相關性提供清晰而平衡的視角。 了解天主教 天主教會的歷史與組織: 早期教會的形成: 天主教會的組織在第四世紀形成,以**「基督徒」的信仰為基礎。
Thumbnail
是否曾經想過放棄,但看到別人堅持不懈,心裡不禁問:「他們是怎麼做到的?」答案是願力!願力不是光靠意志力硬撐,而是來自內心的力量,讓我們不怕困難、不被情緒影響,甚至不需要外界推動就能持續努力。它來自清楚目標、內心渴望、過去累積,還有自我承諾。當你找回這股力量,無論挑戰再大,你都能繼續走下去,直到成功!
Accenture 是全球領先的管理諮詢與 IT 服務公司,2024 年營收 648.96 億美元,營業收入增長 8.9%。公司專注於 AI、雲端運算、數位雙胞胎技術與外包服務,並透過併購與技術創新擴展市場,與 IBM、Infosys、Cognizant 等競爭,推動企業數位轉型與成長。
Thumbnail
安妮最喜歡用七色脈輪彩虹卡延伸做「正念占卜」,為你的目標提供「心態建立」與「行動導航」,有時候宇宙也會跳出來發表自己的意見。是非常有趣又正面的占卜方式。
Thumbnail
本文介紹如何成為學習型領導者,並以麥肯錫三位資深顧問的實踐成果為例。內容包括學習型領導風格、冰山理論、心態切換、生理與認知上的介入調整以及生活模式建議。
Thumbnail
在薩提爾模式工作坊中,家庭圖是一個有力的工具。分享我在畫家庭圖的過程中,開始欣賞並接納過去,進而改善了與家人的關係。
Thumbnail
藉由瞭解習慣使用的溝通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做出改變,為自己的成長與人際關係互動帶來正面影響,幫助自己往想要的自在生活前進。本文介紹薩提爾模式中的5種應對姿態,以及如何練習更一致的溝通方式。
Thumbnail
瞭解自己在溝通模式中的行為模式,及改變其中不舒服的部分,提升自我意識,獲得更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冰山對話》是本在引導讀者具備與人溝通的方法,以薩提爾的冰山理論為基礎進行延展。冰山理論是用來隱喻一個人內在經驗與外在歷程。從直觀上僅能看見一個人外在水平面上的部份,就像冰山一樣,只顯露一小部分,在水平面下看不見的部份才是人的內在,而這些在水平面之下的內在,需要透過對話、核對才有機會進行深層的挖掘。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你想要學習日語嗎?日語學習的過程就像是一場有趣的冒險,無論是對於初學者還是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這段旅程都充滿了挑戰與驚喜。在這裡,我們將一起了解如何從日語50音開始,逐步邁向更高的目標,例如日語檢定,讓每位學習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式。
踏上一段探索天主教世界的旅程,深入了解其豐富的歷史、組織結構和靈修實踐。從其古老的起源到在現代香港的影響,本文旨在對天主教會及其在當今世界上的持續相關性提供清晰而平衡的視角。 了解天主教 天主教會的歷史與組織: 早期教會的形成: 天主教會的組織在第四世紀形成,以**「基督徒」的信仰為基礎。
Thumbnail
是否曾經想過放棄,但看到別人堅持不懈,心裡不禁問:「他們是怎麼做到的?」答案是願力!願力不是光靠意志力硬撐,而是來自內心的力量,讓我們不怕困難、不被情緒影響,甚至不需要外界推動就能持續努力。它來自清楚目標、內心渴望、過去累積,還有自我承諾。當你找回這股力量,無論挑戰再大,你都能繼續走下去,直到成功!
Accenture 是全球領先的管理諮詢與 IT 服務公司,2024 年營收 648.96 億美元,營業收入增長 8.9%。公司專注於 AI、雲端運算、數位雙胞胎技術與外包服務,並透過併購與技術創新擴展市場,與 IBM、Infosys、Cognizant 等競爭,推動企業數位轉型與成長。
Thumbnail
安妮最喜歡用七色脈輪彩虹卡延伸做「正念占卜」,為你的目標提供「心態建立」與「行動導航」,有時候宇宙也會跳出來發表自己的意見。是非常有趣又正面的占卜方式。
Thumbnail
本文介紹如何成為學習型領導者,並以麥肯錫三位資深顧問的實踐成果為例。內容包括學習型領導風格、冰山理論、心態切換、生理與認知上的介入調整以及生活模式建議。
Thumbnail
在薩提爾模式工作坊中,家庭圖是一個有力的工具。分享我在畫家庭圖的過程中,開始欣賞並接納過去,進而改善了與家人的關係。
Thumbnail
藉由瞭解習慣使用的溝通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做出改變,為自己的成長與人際關係互動帶來正面影響,幫助自己往想要的自在生活前進。本文介紹薩提爾模式中的5種應對姿態,以及如何練習更一致的溝通方式。
Thumbnail
瞭解自己在溝通模式中的行為模式,及改變其中不舒服的部分,提升自我意識,獲得更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冰山對話》是本在引導讀者具備與人溝通的方法,以薩提爾的冰山理論為基礎進行延展。冰山理論是用來隱喻一個人內在經驗與外在歷程。從直觀上僅能看見一個人外在水平面上的部份,就像冰山一樣,只顯露一小部分,在水平面下看不見的部份才是人的內在,而這些在水平面之下的內在,需要透過對話、核對才有機會進行深層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