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金馬影展系列專題
翻開三十多年的台灣同志電影史,有一個絕對無法迴避的名字:周美玲。拍攝紀錄片出身的周美玲導演,憑藉紀錄片《私角落》得到2002年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而開始受到關注。之後,2004年的首部劇情長片《豔光四射歌舞團》即獲得第41屆金馬獎年度最佳台灣電影的殊榮。再後來,2007年上映的女同志電影《刺青》,更是一舉拿下當年柏林影展泰迪熊獎。從此,周美玲和她的同志電影成為了台灣電影史上不可抹滅的重要印記。
同志系列三部曲
周美玲導演的電影,呈現了豐富多元的同志/性別景觀。《豔光四射歌舞團》將道士形象與變裝皇后結合,展示身體與扮裝的越界可能;《刺青》以「刺青」作為隱喻,刻畫兩位女性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三段式的《漂浪青春》(2008),則觸及了視障、老年同志、愛滋病、阿茲海默症等更加邊緣的非主流議題和群體。這三部於2000年代面世的電影,合而為「同志系列三部曲」,是周美玲導演創作前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六城彩虹
2017年,周美玲導演與其伴侶劉芸后的全新創作系列「六城彩虹」,用同志的六色彩虹旗為概念,計畫拍攝台北、北京、成都、香港、新加坡、檳城六座城市,六部同志影片,期望能紀錄、反映當代亞洲華人的LGBT生命史。成都篇《偽婚男女》(2017)為「六城彩虹」之起點,之後是北京篇《替身》(2017)、新加坡篇《帥T空姐》(2019),到最新的台北篇《愛・殺》(2021)和檳城篇《弓蕉園的秘密》(2021),從形婚、宗教、政治和族群等多重視角,再深挖同志議題。
其中,《弓蕉園的秘密》(2021)即是以白色恐怖時期的1979年和美麗島事件作為時代背景,講述來自高雄旗山和馬來西亞檳城,兩個女大學生的愛情故事。電影將馬來西亞華人與台灣人並置於影像之中,形成對照。政治投射、性別隱喻和族群議題,環環相扣、彼此牽動,發人深省。
新生訓導處再叛亂案
而今年,周美玲導演推出了新作《流麻溝十五號》,電影改編自曹欽榮的口述書籍《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繼《弓蕉園的秘密》後,周美玲導演又再次觸碰白色恐怖時期,只是這次她將目光轉向1950年代的綠島,描述一批女性思想犯的故事。
整個故事以綠島新生訓導處於1953年4月發生的「再叛亂案」為原型,再叛亂案共計有29名「思想犯」涉案。最終,陳華、吳聲達、宋盛淼、張樹旺、楊俊隆、許學進、崔乃彬、蔡炳紅、傅如芝、游飛、陳南昌、高木榮、吳作樞、楊慕容14人被判處死刑。黃采薇、方宗英、黃祖權、宋孟韶4人判感化;劉文俊、傅鍾韓、盧鴻池、施顯華、張皆得、吳相故、彭金木7人判無罪;吳樂焱、洪文瀾、許曉霞、張常美4人則判不付軍法審判。(容許我將他們的名字一一列出)
他們分別因結合反抗力量、破壞感訓目的、筆記出現反動文字、拒絕參與「一人一事良心救國運動」等事由而遭到指控並接受軍法審判。《流麻溝十五號》則選擇用三位女性作為全片的核心人物,揭露了這一段被逐漸遺忘的傷痛歷史。
他們都笑著赴死
周美玲導演在《流麻溝十五號》裡,以女性視角形塑了余杏惠、陳萍和嚴水霞三位女性人物,她們就像是現實中再叛亂案的所有女性思想犯的集體共相;分飾三位女性角色的演員余佩真、連俞涵和徐麗雯亦表現得相當出色。可惜,全片卻因人物眾多與過於複雜的情節,分散了敘事的完整性,反而失去該有的力道。
然而片中仍不乏有精彩之處,最令人震撼的一幕,即是嚴水霞被槍決前,笑著赴死的模樣。這不禁令我想起目前正在國家人權博物館景美紀念園區展出的「大浪襲來-綠島新生訓導處再叛亂案的真相與平反」特展中,那14名被判死刑的思想犯們,同樣也都是掛著滿臉笑容而慷慨就義的。
讓人動容的還有一名叫作昭娣的女性,她在「新生」訓導處裡生下了孩子。雖然嚴水霞堅定認為:「犧牲會帶來力量。」但周美玲導演卻透過這名「新生」兒,投以了更多女性/母性的力量。當所有人圍繞著孩子,笑著逗弄著孩子的時候,彷彿所有的苦難都瞬間消失了,畫面裡盡是滿滿的愛與溫柔。
《流麻溝十五號》當然是一部必看的電影。畢竟它乘載的是一段真實的過去,更難能可貴的,它是一段「Untold Herstory」。在那黑暗的時代裡,她們曾渴望自由,儘管不為人知,卻值得被永遠銘記。
豔光四射到黑暗無光
從「豔光四射」走到「黑暗無光」,從性/別議題跨足政治歷史,周美玲導演一直都以女性的眼光溫柔對待,但是該大聲質疑的時候,她也不曾退怯。相信,在《流麻溝十五號》之後,她依舊會持續為台灣電影貢獻更多,屬於周美玲的理解,屬於周美玲的獨具風格的影像作品。
🎬 本片已於10.28全台正式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