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鮮人選擇第一份工作或是轉職時,常會提問該選大公司或是小公司比較好?這樣的問題,好像也彷彿我們求學過程中的類似決定,該選家裡附近的社區高中,還是所在城市最好的高中?然而,求職和求學不同的是,求學是我們繳錢去學習,然而求職是我們希望公司可以花錢來買我們曾經有的學習,包括所累積的經驗和技能,還有可以與公司共事的潛力。
身為曾經待過50人上下,或是超過萬人跨國公司的自己,回溯過去的經歷,無論是小公司還是大公司,都曾經給予過自己不同的視野、訓練和體驗。以小公司來說,因為階層扁平加上組織架構透明,因此決策速度與反應速度,相較於大公司來說的確快得多,對於資歷不深的職場人來說,也更有可能獲得前輩手把手地引導或帶領,或是碰到專案撞牆時,可以即時獲得協助,就像是在家附近的診所一樣,有小感冒時只要掛號稍微等一下,就可以馬上看到醫生。
然而,小公司的優點也同時是它的缺點,因為規模跟人力有限,往往能承接的案子與所服務的客戶的規模也較為有限,小公司對於客戶的服務多是專案性質服務,或是承接預算較小規模的案子,好處是有助於磨練職場人的基本功,壞處是當基本功磨練得差不多了,若無法爭取到更大規模的案子,往往有可能能力跟眼界成長的速度,也隨著專案的規模的不變而放緩。
大公司的的制度嚴明、階層分工明確,甚至是有更多的內/外部學習資源自然是不在話下。在當中工作的人,就像是Google Map上的一個地標,需要靠著與公司其他人的密切連結,才有可能構成一幅完整的專案圖像。大公司所給予的福利、明文制度、品牌聲量和業界知名客戶的光環,往往會讓工作者有種自己也是光環一份子的錯覺。然而,事實上卻是,像是最近的Twitter裁員事件一樣,大船航行的方向不隨單一水手而有所改變,要改變的永遠是水手自己,就連高階主管都有可能隨時被解職,更何況是組織裡的個別工作者。
因此,選大公司或是小公司,其實應該不是二選一的問題,更需要放入自己的個人技能、資歷與當下的生活樣態進行考量,而這可能也會是職涯動態移動的過程。就好像是我們在規劃自己的自助旅行一樣,無論是步行、搭車、搭火車、搭船或飛機,每一段的過程,都是為了讓自己更靠近自己的目的地,而當中有可能發生一些突如其來的意外,無論是鐵路罷工停駛、飛機因為機械故障改期,或是該來的車沒來,這些都像是職涯上會有意外狀況。
因此,如何讓自己保有彈性跟適應力,讓自己無論在什麼狀況下都保有選擇的自由,或許會更為重要,也讓無論大公司或小公司的經歷,都能成為自己成就職涯的里程碑而非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