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經濟模式》|淺談平台與平台的網絡效應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現代人的生活的食衣住行,幾乎離不開平台:訂餐用 Foodpanda、買衣服可以上蝦皮拍賣、在 591 找租屋賣屋的資訊、出門搭車用 Uber 預定、看 youtube 影片時間大於電視、在 Udemy 等教育平台上學習。
但平台到底是什麼,又是怎麼在數位科技的加入後,改變大家的生活呢?

什麼是平台

其實平台並不是新的概念,大家在實體世界的經驗中:百貨公司、超商、假日市集,都是一種平台。提供生產者(廠商)設櫃進駐商品,讓消費者購物換取價值,而平台本身不負責商品的生產與控管,只透過販售抽成,或其他方式獲利。
平台經濟模式|淺談平台與平台的網絡效應
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核心互動,就是平台上最主要的價值來源。核心互動包含三個元素:

使用者:Who

使用者又分成創造價值的生產者,以及消費價值的消費者,在平台上,很有可能一個人同時扮演兩種角色。例如:在蝦皮上,我可以既是賣家也是買家,但我都是蝦皮這個平台的使用者;在 youtube 觀賞影片的同時,我也可以上傳影片。

價值單元:What

透過互動來交換的商品、資訊、貨幣,就是一個價值單元,幾乎所有的核心互動都是從生產者創造的價值單元開始,平台本身並不會參與創造價值單元。例如:fb 貼文、Youtube 影片、Amazingtalker 的外教資料⋯。
平台提供規則、建立一定的品管文化,但不直接參與控管價值單元的生產。Uber 連結了計程車司機的資訊,但不擁有計程車資產;阿里巴巴販售十億商品,但不擁有任何存貨;Facebook 的廣告收入,讓他成為最大的媒體公司,但並未製作任何原創內容。

篩選機制:How

當許多價值單元都在平台上,就需要透過合適的篩選機制傳遞給特定消費者,確保使用者交流彼此合適的價值單元。如果篩選機制建立的不好、或是沒有建立篩選機制,都很有可能因為無法正確媒合、出現太多消費者覺得不必要的資訊,而離開平台。
搜尋功能是一種篩選機制、演算法也是,不論是透過什麼方式,管理資訊的交流才能讓平台提供最符合需求的資訊。
所有平台的基本都可以通用這樣的架構:核心互動=使用者+價值單元+篩選機制
  • cakeresume 的使用者是雇主與求職者每筆履歷與職缺資訊,就是雇主與求職者創造的價值單元透過搜尋、職缺分類、進階的獵人頭系統,協助雙方的需求媒合
  • Twitch 的使用者是直播主與觀眾每個直播節目,是直播主創造出來與觀眾媒合的價值單元

還有哪些價值單元

其實不論是實體或是數位虛擬世界,生產者跟消費者之間,都在交換這三種東西:資訊、商品服務、貨幣。

資訊

資訊會決定雙方會不會進一步交流,所有資訊交流都在平台上。有些平台的目的就是為了資訊交流,像是 Reddit,而就算主要目的是提供商品或服務,仍然需要資訊讓用戶當作參考以做進一步決定,例如:Uber Eat 上會有用戶好評回饋,幫助評估要不要選擇這家餐廳。

商品或服務

用戶交流的每個項目稱為一個「價值單元」(unit of value)。有些可以全數位化,讓價值單元的交易變得簡單便利,例如:Upwork 的內建工具讓自由工作者可以將投影片、數位產品直接在平台上交易;有些則是在平台外部進行商品與服務的交易,例如:Uber、Foodpanda。

貨幣

在平台世界中,除了既有的現金貨幣外,關注、名氣、影響力,這些無形的價值也都可以扮演「消費者」支付給「生產者」的貨幣角色。例如:Youtube 的影片觀看數、Twitter 的追蹤者。
而不論是上述哪一種平台,確保金錢支付在平台上進行,才能確保整個交易完整追蹤。
平台彙整消費者跟生產者,讓他們進行這三種價值交換的活動,而平台本身只提供工具、規則,讓雙方可以各自獲得自己期望的價值。以實體世界來舉例,假日市集的舉辦方,就像是一種平台,媒合了生產者(攤位商)與消費者,本身只負責提供場地位置、與各攤位主簽約確認場地規則。平台本身的品牌推廣效應,可以帶來更多的人流,更多的人流也促進了攤位招商的吸引力,這就是平台帶來的網絡效應中的正向跨邊效應
平台經濟模式:網絡效應

什麼是網絡效應

有別於傳統重工業,透過技術或是工廠資本讓企業茁壯,以供給面經濟達成巨型企業。在網路時代,則是靠「需求面規模經濟」來創造,當需求端的需求聚集力量越大,企業所帶來的規模經濟也就越強,形成其他競爭者無法超越的網絡效應護城河。
例如:Uber 聚集了司機與乘客的需求、App store 聚集了消費者跟開發者的需求…。
網絡效應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他的成長並非線性的:當只有一個節點時,無法發揮價值;隨著節點的增加,價值也會非線性成長、凸成長。
網絡效應有兩個面向,分別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以及正向與負向,因此會組成四個象限的四種網絡效應。

正向同邊效應

單邊使用者因為使用者人數增加而獲益。例如:Nitendo Switch 的遊戲玩家,隨著遊戲平台上遇到的玩家越多,樂趣也就越多。

負向同邊效應

當單邊使用者的數量成長過多時,會讓篩選跟媒合變得不易。例如:Uber 司機過多時,會讓每位司機的接單等待時間變得更長。

正向跨邊效應

當單邊使用者因為另一邊的使用者增加而受益時,就是正向跨邊效應。例如越多商家接受街口支付時,消費者體驗的彈性跟便利性越高。
可以留意的是跨邊效應未必對稱相等,例如:在 Twitter 上閱讀訊息的人遠多於發訊息的人、在 App Store,一個開發者的應用程式,吸引力也會遠大於單一使用者。

負向跨邊效應

當單邊使用者因為另一邊的使用者增加而受害時,就是負向跨邊效應。例如越多商家投入 fb 廣告,使用者可能會因為廣告過多,不堪其擾而離開平台。
平台在一開始,往往會面對的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要先有消費者,生產者才會願意加入;但沒有生產者時,消費者又沒有加入的誘因。所以經營雙邊平台時,需要時時留意這四種網絡效應的影響,透過建立良好的平台管理方式、適度的篩選媒合原則、補貼或折扣形式來強化正向回饋。

總結

在看這本書時,覺得經營平台真的好難,尤其當平台用戶來自雙邊,任何功能的推廣與上線,都可能會讓兩邊彼此消長,設計這個抗衡的平衡點,一直都不是個容易的決定。記得剛加入方格子時,我們在產品會議討論方格子讀者的指標與功能規劃,討論尾聲老闆說:「好,讀者的解決了,接下來換作者。雙邊平台真的好X。」(X歡迎自行補充🙈)
這本書很完整的解釋了平台的基本運作,但其實沒有真的深入其中,對於裡面的文字描述都還只是片面的吸收,一直到現在又重新再看一次,才真正理解字裡行間的意思。這篇文僅筆記這本書的前三章節,說明了平台是什麼、以及啟動的方式,其他關於建構平台後,該如何獲利、如何建立政策管理、如何設定指標觀察,也都非常有收穫,等之後有空再來整理。
如果對平台經濟模式有興趣,但看書太硬的話,也推薦看 Netflix 上的 Spotify 串流王者。(Netflix 跟 Spotify 也都是平台)透過六個角色的視角,來看整個 Spotify 從成立到正式發表營運中間的成長與抉擇的困難。個人最喜歡第三集,可以看到一個平台要建立合理的商業模式時,需要抗衡的對象有哪些;設計一套變現機制,又會影響哪些利害關係人。是個只有 6 集的迷你影節,很適合成為假日片單!

👉 用一本書的價格交換一位作者的人生觀點吧!
靈感來自於 瓦基的公益計畫,希望透過平台的力量,來增加內容的長尾影響力。如果你對這本書有興趣,歡迎使用此 博客來連結Readmo 讀墨連結 購買。透過此行銷回購連結購書,你不會有損失,而我會預計將會把這 2% 的回饋統一捐助非營利公益教育團體!希望透過內容分享的方式,累積社會善意的力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12會員
49內容數
喜歡閱讀「設計、心理學、自我成長」等類別書籍。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不快不慢剛剛好,所以紀錄在閱讀成長的路上,覺得深刻又值得推薦的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uk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一次參加開放空間會議(Open Space)的活動,是我剛開始對 UX 感興趣時,積極參與各種社群的活動。但那時還未正式踏入 UX 相關從業領域,並未連結到這樣的工作坊活動跟工作的直接關係。這次發現低調的 Nor 老師居然舉辦了開放空間會議的體驗與教學,便重新點燃我的興趣! 什麼是開放空間會議?
內容是作者真實有料的個人經驗分享: Julie Zhuo 在 25 歲時,從 Facebook 設計師被提拔成為小主管,當時以為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到後來一路從錯誤中學習的真實血淚過程。
上週聽了曼報的 Podcast 節目:新時代典範轉移,產品導向式成長,裡面提到從 Bessemer 這家創投公司,用過去自己的投資經驗,從表現優異的 Product Led Growth 公司中,提煉出 10 個來看 Product Led Growth 公司的關鍵原則。
參加曼陀號 PM 組第二次的月會的活動心得, 這次的主題是 PRD 的撰寫,PRD 的全文是 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是每個產品經理工作中最常接觸的工作內容。
最近負責的專案還在發散摸索期,有很多待確認待驗證的題目,討論過程中不停來回。在跟其他 UX 設計師討論過後,推薦閱讀《商業思維構想》這本書,思考新創公司或 MVP 推出時的商業模式思考。 以下紀錄我在書中獲得的啟發。 跨職能的驗證團隊,讓實驗不只發生在某個部門 實驗與驗證,不只有在 UX 可以做
第一次參加開放空間會議(Open Space)的活動,是我剛開始對 UX 感興趣時,積極參與各種社群的活動。但那時還未正式踏入 UX 相關從業領域,並未連結到這樣的工作坊活動跟工作的直接關係。這次發現低調的 Nor 老師居然舉辦了開放空間會議的體驗與教學,便重新點燃我的興趣! 什麼是開放空間會議?
內容是作者真實有料的個人經驗分享: Julie Zhuo 在 25 歲時,從 Facebook 設計師被提拔成為小主管,當時以為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到後來一路從錯誤中學習的真實血淚過程。
上週聽了曼報的 Podcast 節目:新時代典範轉移,產品導向式成長,裡面提到從 Bessemer 這家創投公司,用過去自己的投資經驗,從表現優異的 Product Led Growth 公司中,提煉出 10 個來看 Product Led Growth 公司的關鍵原則。
參加曼陀號 PM 組第二次的月會的活動心得, 這次的主題是 PRD 的撰寫,PRD 的全文是 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是每個產品經理工作中最常接觸的工作內容。
最近負責的專案還在發散摸索期,有很多待確認待驗證的題目,討論過程中不停來回。在跟其他 UX 設計師討論過後,推薦閱讀《商業思維構想》這本書,思考新創公司或 MVP 推出時的商業模式思考。 以下紀錄我在書中獲得的啟發。 跨職能的驗證團隊,讓實驗不只發生在某個部門 實驗與驗證,不只有在 UX 可以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這裡不僅是 Web3 資訊的一站式平台,更是支持創作者經濟、促進雙向交流的生態系統。無論你是讀者還是創作者,幣安廣場都為你提供了豐富的功能和玩法,期待你的加入!
Thumbnail
​接下來的甲辰年,是龍年。在東方文化中,龍是非常特別的,因此今年可以感受到許多人對新的一年充滿展望與期待。除了祝大家龍年大展,生意興龍外,還要送給看到這篇的中小企業主們一個禮物,那就是:經濟部中小企業發展署推出的「中小企業法律諮詢服務」。 ​ ​ 經濟部從2005年就推出中
Thumbnail
曾經聽過有作家表示被讀者以不合理的要求而給出一顆星評價的經驗,事後跟網站平台申訴也毫無回音,於是那本書籍的銷售數字從此一落千丈。有鑑於此,前陣子有網友建議我是否考慮在介紹每一本書籍的時候給予星級評分,我的回應是不希望讀者在尚未閱讀書籍的時候便有所偏見,何況我也不希望個人的喜好去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畢
​ ​ ​近年來,隨著投資理財方式的日益多元化,外匯交易作為一種投資方式也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投資需求快速增加。但與此同時,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投資者對高收益的眼饞和對風險認知的不足進行設套騙局。典型手法包括虛構監管背景來獲取投資者信任、承諾高額且穩定的回報來引誘投資、使用各種藉口拖延提現申請等。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這裡不僅是 Web3 資訊的一站式平台,更是支持創作者經濟、促進雙向交流的生態系統。無論你是讀者還是創作者,幣安廣場都為你提供了豐富的功能和玩法,期待你的加入!
Thumbnail
​接下來的甲辰年,是龍年。在東方文化中,龍是非常特別的,因此今年可以感受到許多人對新的一年充滿展望與期待。除了祝大家龍年大展,生意興龍外,還要送給看到這篇的中小企業主們一個禮物,那就是:經濟部中小企業發展署推出的「中小企業法律諮詢服務」。 ​ ​ 經濟部從2005年就推出中
Thumbnail
曾經聽過有作家表示被讀者以不合理的要求而給出一顆星評價的經驗,事後跟網站平台申訴也毫無回音,於是那本書籍的銷售數字從此一落千丈。有鑑於此,前陣子有網友建議我是否考慮在介紹每一本書籍的時候給予星級評分,我的回應是不希望讀者在尚未閱讀書籍的時候便有所偏見,何況我也不希望個人的喜好去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畢
​ ​ ​近年來,隨著投資理財方式的日益多元化,外匯交易作為一種投資方式也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投資需求快速增加。但與此同時,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投資者對高收益的眼饞和對風險認知的不足進行設套騙局。典型手法包括虛構監管背景來獲取投資者信任、承諾高額且穩定的回報來引誘投資、使用各種藉口拖延提現申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