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師的讀書筆記《擁抱你的內在家庭》

2022/05/2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是探討〔內在家庭系統〕理論的書。

內在家庭,指的是我們的內在是由有許多不同的部分(自我、同屬保衛者的管理員和救火員,以及被放逐者)所組成的;於是,我在閱讀時,便將這些「部分」理解為家庭成員
相對於「人是由許多部分所組成的整體」的多元心智概念,目前心理學的主流認定是單一心智。以這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為前提時,我們便能用開放的心態來認識「有互相矛盾的想法/情緒感受/行為」的自己,不會用「精神/人格分裂」的角度來認定。

多元心智,正是「擁抱」的前提。


我是誰?

在〔內在家庭〕裡,有許多不同的家庭成員;最常出現的,便是主要的、我們呈現給他人感受的樣貌。
在書裡,作者用《腦筋急轉彎》來類比,內在家庭成員就像主角(萊莉)的腦袋裡的五個成員;其中,最常握有主控權的是「樂樂」,也就是萊莉的爸爸和媽媽最常體驗到的萊莉,而那其實是萊莉的其中一個部分。
《腦筋急轉彎》劇照|由左至右為怒怒、厭厭、樂樂、驚驚、憂憂
而〔內在家庭〕的成員有主要的三種類型:自我保衛者(又分為管理員和救火員)和被放逐者;但並不只限於「三種人格」。

❶ 每個人都有的「自我」。

自我,在〔內在家庭系統〕裡,是一種存在狀態;會呈現出八種特質:平靜、同理慈悲心、好奇心、勇氣、連結、自信、創造力,以及覺得清晰。當我們處於這個狀態時,便能觀察來來去去的內在家庭成員,以及這些內在家庭成員所呈現出來的情緒感受、想法和行為。
🧠 以〔腦科學〕的角度來理解,就是使用「上層腦/前額葉皮質」的狀態。

❷ 因為生命經驗而各自不同的「保衛者」。

保衛者,保護我們免於感受無法承受的痛苦,也讓生活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並且分為兩種類型:管理員救火員。而管理員和救火員最大的差別就是:管理員讓我們被喜愛,救火員讓我們被討厭。
① 管理員|讓我們做出符合社會框架、會被讚賞的行為表現;例如:理性分析、批判、忙碌、完美主義⋯⋯等等。
② 救火員|當深處的傷痛被觸發時,會把我們帶離,即使會傷害到我們自己;例如:成癮行為(暴飲暴食、過度消費、沈迷網路⋯⋯)、對自己/他人的暴力、逃避⋯⋯等等。
🧠 以〔腦科學〕的角度來理解,就是「杏仁核」被觸動,引發「戰鬥—逃跑—僵硬—討好」的狀態。

❸ 不見天日的「被放逐者」。

被放逐者,背負著「令人無法承受的社交痛苦」,離開我們的視線,被放逐、被遺忘;而保衛者就是在保護我們不要與被放逐者連結。
被放逐者,攬下了各式各樣的、強烈的負面感受,例如:恐懼、羞愧、悲傷、孤獨⋯⋯等等。這些感受,是內在脆弱的部分,通常是被極力避免去體會的;但也會在我們的內在力量成長、可以去面對之後,慢慢地被釋放出來。
在我的理解中,保衛者(含管理員和救火員)和被放逐者,都是內在小孩。會因著成長過程中的某些經驗/事件,讓我們衍生出一種應對模式,無論是看似正向的管理員模式、不被歡迎的救火員模式,或是將過大的情緒感受交付被放逐者。
他們,都是來保護我們的;是我們的一部份。
而這與「我們對待自己的模式,完全承襲自『原生家庭對待我們的方式』」有很細微的差異:一種是「完全來自於原生家庭」,〔內在家庭〕這種則是「這是我的選擇」,這展現出來的是「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任」的態度。

負責任的態度,是讓自身趨向完整的起跑點。

《擁抱你的內在家庭》|製圖:李詣琦/琦琦

以「我」為例

在閱讀這本書的期間,我覺察到自己對大女兒的態度,不是過度努力,就是變得冷淡⋯⋯於是,我沿著〔內在家庭〕的架構,讓「自我」做進客廳的單人椅,邀請「管理員」和「救火員」從房間裡出來,傾聽他們各自的理解和脈絡。然後走進儲藏室、找尋被負痛苦的「被放逐者」。

原來,這來自於「重要他人,在背地裡說別人壞話」的經驗。

這樣的經驗,讓我害怕自己也會被重要他人討厭;於是,我總是會努力地去理解對方,甚至會用失去自身立場的方式去同理對方。但是,這樣的努力總會在「對方流露出一點點『不喜歡我』的樣子」的時候,功虧一簣。
這樣的過度努力,是管理員模式。
在「努力也沒有用」之後,我的思考模式就會進入「保護自己,免於去感受『對方不愛我』的痛苦」之中,甚至會直接推翻「所有對方曾給予過我的愛」,然後麻木自己、減少與對方的互動。
直接退縮,就是救火員。
理解兩位保衛者之後,我覺察到:這兩種應對模式,即使是失衡的,但都是來保護我的;因為,在這之前,我總是會無意識地帶著害怕、無法信任的感受和大女兒互動,因為這樣的防備會阻礙我們之間原本可以有的、愛的連結。
於是,我開始去找尋被放逐者
被放逐者,帶著「被重要他人厭惡」的害怕,以及衍生出來的被厭棄、被逐出人際圈⋯⋯等等的恐懼,瑟縮在儲藏室的角落;自我,用堅定的態度和強壯的內在力量,牽起被放逐者的手,一起來到客廳。

那些「因為童年經驗而被破碎」的部分,終於重聚。


《擁抱你的內在家庭》用華人視角完美地詮釋了〔內在家庭〕系統。用較為大眾化的語言很好地轉譯了專業術語,照顧到了理性的左腦;也用實際的案例來進行應用和剖析了不同的部分,在觸動到讀者的情感時,也照料了感性的右腦。
這是一本好讀的書,也是一個值得學習和應用的系統,我很推薦!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