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信念】「內在小孩」的概念與幾個問題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曾被說過「幼稚」嗎?那即是類似內在小孩的概念。
我們從未真正長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在小孩,例如男性在長大後重拾對玩具/玩耍的熱情,像個大男孩。

「內在小孩的受傷」

『如果一次震驚或絕望強烈不已,它會永久地凍結我們對自己的看法,以及我們對這世界的期待。我們其餘部份成長,我們讓自己從經驗、從所見所聞或別人的經驗中學習;但是,真正受傷的那部份卻維持不變。…
每當你期望被了解或滿足時,你會立刻覺得受傷或成為生活的奴隸,你依然感覺到,就像九歲小孩的感覺,當他的需求被斷然拒絕,只好不去期待任何人願意或能夠回應他。』(Basch, 1980/1996)
受傷那部份也是「內在小孩」,是受傷的情緒,是噤聲的孩子,它如同孩子般的無助、失控、無理取鬧,除了像孩子外,找不到其他太具體的描述,因為我們把它關起來太久了。
受傷內在小孩的存在,通常與真正的焦慮議題有關,為了避免它,成長中我們會發展出一套防衛系統,好讓它不被感知,結果感受(情緒)系統被限制了,我們也就無法真正了解自己在想什麼、做什麼,可以看見的永遠只是我們所準備要看的世界。

受傷內在小孩的意義

封閉受傷部份,使得生活多數可以繼續,這是人的生存策略,然而遇見「重要事件與重要關係」時,內在小孩就會掙脫枷鎖從縫隙給予影響,再次遇見挫折時也會潛意識地用「退化」解決問題,讓自己成為無能者或壞小孩,好期待對方對我們施予解救。然而當一個人不懂自己要什麼時,另一個人無論如何也滿足不了我們的期待。如同溺水,還是要出聲求救,還是要伸手去抓,他必須接受這個事實,自己仍有潛在能力為自己做些改變。
大多時候,生活的滿意與快樂在於:我們能否成功地處理那些早期需要,並融入成人角色中自己和他人的期待。

內在小孩的幾個問題

1.小孩的意象
內在小孩只是一個意象,年紀通常在3-12歲之間,當然不是一定如此,不過13歲以上也不會被稱為小孩了,這與身心發展有關,年紀越大的能動性越高,較少無助。
(1)受傷內在小孩的象徵,是情緒能力的發展停滯,當需求被拒絕,甚至被傷害,這部份就會封閉/切除以求自我保護。封閉/切除不會僅封住受傷,而是整體情緒感受皆受影響,包括難以覺察負向的悲傷與憤怒,難以相信有人會給安全、信任、接納、親密、撫慰等等早期發展最需要的情緒經驗。
(2)小孩的情緒發洩:與壓抑相反,不可控制時,小孩對情緒的反應一向是全心投入那個瞬間與情緒,難以回頭。大人通常會逗他們笑,轉移注意,或者擁抱給予安全感幫他們跳脫這些狀態。當我們發現情緒出不來時,也請這樣對自己,不是嚴苛,而是諒解。
(3)與小孩相處的方式:小孩是沒有時間感的,「現在」要得到滿足,「未來」的觀念並不存在,「等待」並確定某人會歸來是要學習的;小孩欠缺對語言的理解,對他的關懷,話語不如擁抱、牽手,身體語言比較能被接受。當我們發現這些現象時,不必阻止或認為不應該,向可信任的人尋求安全感吧,滿足小孩的需要。
2.對話的可能
受傷的小孩比較敏感,易躲藏,我們如何與它對話呢?
(1)先承認它的存在。讓它知道現在雖然無法解決也沒關係,日後定會處理,放下解決問題的企圖,只要承認、接受,告知。
(2)可用禱告、書寫來自我對話。回想自己的童年往事,說一說,從第三者角度描述,一個孩子要面對當時處境,必定犧牲了什麼,可不可憐、委屈、孤單、無措,卻又要堅忍,你面對這樣的孩子,會不會同情與摸摸頭,安慰他什麼。
如果你真的很排斥,腦中一片空白,那也沒關係,也許還不到時候,也許你需要有人幫忙一把。可以考慮心理諮商/治療,諮商所協助的,就是在此重要部份協助我們達到目標。
3.成長後內在小孩還在嗎?
過去發生的事不會改變,但是經驗可以被重新詮釋賦以新意,內在小孩永遠會在,但它不再是無理取鬧或無助的孩子,它將變成另一個主體,是可以商量的,是一個夥伴,同時也給予你活力、能量、天真與好奇等動能,小孩不就是對世界充滿好奇嗎。
小孩的能量與好奇,成人的理性與方法;他是你,你也是他,然後就完整了。

參考資料

Basch, M.F. (1980/1996),《心理治療實戰錄》。呂紹文 劉慧卿譯。台北,張老師文化出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42會員
174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諮商的學院學習跟實務現場有兩大落差這篇文章討論在心理學領域中,留住個案的重要性,並指出年資和晤談能力並不是留住個案的關鍵。文章主張在當心理師時,不應只依賴學校教育的模式,而應有多元思考、跨系統的合作等不同觀點。作者強調在學習與實務之間存在落差,因此提倡接受整合取向的督導,並在助人技巧的教學中思考如何安心上手。
Thumbnail
avatar
平安補習班
2024-06-04
諮商能帶給來訪者快樂嗎?一位出色的心理諮商師,不會片面追求給來訪者帶來快樂,而是努力讓他們認識到自我完整的價值。
Thumbnail
avatar
高浩容
2024-05-23
諮商心得分享:一間讓我慢慢愛上自己的「沙遊室」- Part.1第一次走進諮商室,帶著傷痕累累的自己。溫暖的空間、流程介紹和對談內容。認識自己、探索觀點和深入對話。第五次對談,嘗試沙遊室進行對話。諮商師專業細心,讓我能聽到內心聲音,開始覺醒和領悟。多面向的自己,值得探索和了解。系列文待續。
Thumbnail
avatar
Kuma
2024-05-04
諮商筆記─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使用心得雖然以嚴謹的心態看待這樣的議題,卻不輕易認為這是種「病」,很多時候只是人生路途上或有磕磕絆絆、或有塵土濛濛,於是越走越遲疑,總懷疑是不是在哪裡遺落了什麼,以至於步步都深陷,且再看不見明媚風光。這時候若有個專業力量,引領你回溯、爬梳,並適時提供力量,也未嘗不是件壞事!
Thumbnail
avatar
Yihan
2024-03-05
承熙 2023/7/21 投資週報|營造股在住宅及非住宅市場的商機與調整|根基、達欣工、新建、中鼎和潤弘承熙 2023/7/21 投資週報|營造股在住宅及非住宅市場的商機與調整|根基、達欣工、新建、中鼎和潤弘
Thumbnail
avatar
承熙
2023-07-23
[諮商現場] 心累,是因為你還在尋求父母的認同在諮商室裡,我說著我覺得我媽媽好煩,每一個過於節儉的舉動都令我憤怒,心理師問我「她不能節儉嗎?」。常常我在抱怨另一個人的舉動時,我的心理師都會這樣問我。為什麼對方不能做他自己?他怎麼做跟你有什麼關係? 常常都不是事件的問題,我都是陷在父母帶給我的情緒裡。 當我說出我跟我爸媽常常都意見不同,我每次都對
avatar
奇異果博士的雜思漫想
2023-02-04
誰是心理師:諮商中的態度與信念我在督導或教學的時候,時常會分享幾個概念,包含:「心理師是以自己作為改變的工具」、「諮商是互動的過程」等等。一位心理師的態度與信念會體現在與案主互動的過程裡,許多不經意的話語會影響到兩人在諮商之中隱而未顯的關係、以及諮商能帶來多少改變。
avatar
余岳庭心理師
2023-01-11
諮商有效嗎?-談個別諮商與伴侶諮商的效果(下)上週已經簡單說明個別諮商在做什麼,也洋洋灑灑列出個別諮商的效果,本週輪到伴侶諮商出場囉!好奇伴侶諮商在做什麼、可以達成什麼效果的朋友,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avatar
§詹惠文§ 諮商獅
2021-08-30
諮商有效嗎?-談個別諮商與伴侶諮商的效果(上)  去年十二月本獅在方格子發表一篇文章〈諮商有效嗎?-談諮商的效果與功能〉,自己重新閱讀一遍,發現講得有點籠統,可能不夠貼近社會大眾的視角或需求,所以再寫一次,希望把諮商的效果講得更清楚。   這次直接將諮商切分出「個別諮商」與「伴侶諮商」兩個不同模式,本文交代個別諮商的效果,與你分享~
Thumbnail
avatar
§詹惠文§ 諮商獅
2021-08-23
諮商師的祕密日記諮商師的祕密日記 『本文的所有內容皆為虛構!』 共計十篇 番外一篇  前言 花了一周終於結束我思考許久的這篇文章 再打這篇文章時有很多掙扎和矛盾 故事虛虛假假.但裡面有很多是身為這圈子的我們需要面對的 而故事內容絕對超乎你的想像 他非一篇為了滿足性慾的文章 而在你決定看這篇文章時 請先做好心理準備
avatar
瘋狂人生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