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我剛離開工作,聯合新聞網的橘世代來找我,談到一個專案,想找人合作,問我有沒有興趣,專案內容是替別人寫自傳及回憶錄,這本來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情之一,但是當時我才離開工作,還沒有喘口氣,而且即將要面對令我焦頭爛額的碩士論文撰寫期,但是幾經思考,還是答應接下籌備的工作。
接下來要找剛從記者工作退役的朋友來合作,而且一定要有好文筆。我第一個找的合作夥伴是以前中時晚報的同事
廖德修,我經常看他在臉書上的文字,知道他有非常好的筆鋒,他聽完構想,一口就答應加入團隊,這對我是一劑強心針,大大增加了我的信心。第二個洽談的夥伴是剛從聯合報退休的
張錦弘,學生時代就是文學獎的得主,新聞工作資歷超過25年,錦弘也二話不說的決定加入團隊。連我三人團隊,就是放在聯合新聞網專頁上的三位作者。後來陸續加入團隊的四位,都是年資超過25年的資深媒體工作者,包括
柯永輝、
孫蓉華、
李莉珩、
曾桂香等人。
「
人生故事-幫您寫回憶錄」專案第一階段(2-5月)共接了10位要寫回憶錄的讀者,上半年完成六本,其餘在下半年也陸續完成。下半年,橘世代微調了部分的專案內容,重新推出全新方案。專案內容跟台北愛樂電台節目「
大大的必修課」方向符合,在橘世代的引薦下,接受了主持人高劭宜的專訪。
以下是節目製作預擬的訪談題目,我非常認真的做了準備,把想講的話寫成以下的稿子。
2022/11/19上午 「
大大的必修課」 10:00-11:00 在台北愛樂電台 FM 99.7頻道播出。
問:有的人用相片寫回憶,有的人用影片記錄家族故事,現在則興起用文字撰寫人生,為自己或家人留下一份值得珍藏的回憶錄,據說在大大朋友間特別受到歡迎。如果覺得自己沒有文筆才能,還可以請人替你代筆。「人生回憶錄」或「人生故事」大概是什麼樣的概念,能談談它的內容、呈現方式大概是什麼情形嗎?
答:基本上我把這個產品或工作定義為「人生故事」或是「故事人生」,因為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故事存在,都是一個精彩的過程,但是這個過程或故事要如何保留下來?做為永久的存在呢?曾經有一個估算,人在離世之後的70年,就不會留下痕跡,彷彿你從來不曾來過這個世界。
所以我想如果有人想把自己的故事流傳下去,文字是非常好的媒介與方式。許多偉大的人或有成就的人,有人會為他們立傳,但是我覺得庶民的故事,精彩度也不遑多讓。每一個人生故事如果被流傳下來,都是台灣社會的資產。每一個人的故事如果可以被流傳下來,也是他們家族或子孫的資產。有些中小企業家,他們的奮鬥故事,精彩度不亞於大企業家,把故事留存 下來,不但可以傳給家族,也可以給企業員工做為創業精神的傳承。
問:很多人說,現在是圖像化思考的年代,您覺得文字有什麼優勢,是圖片或影片無法取代的呢?拍照、拍影片已經日漸普及,門檻也相對變得比以前低了,但為什麼我們還是少不了文字這項工具呢?
答:拍照及影片的取得與拍攝門檻越來越低,相對文字書寫的門檻就越來越高,用照片或影片來記錄人生,當然也是很好的工具,但是文字的魅力與文字背後的想像,這是影片與照片無法超越的。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大大們在看著照片說故事,還是要靠文字敘述才能還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 影片及照片只能呈現故事的大綱,有些故事的細節,當事人的心情轉折,人際關係間的錯綜複雜,主角的心境變化,睹物思人的感概、靈機一動的興奮.....這些都是要靠文字的描述更精彩而且細膩。
因為數位記錄的工具越來越發達,文字描述的能力就越來越被忽略,但是大大們生長的年代,曾經文字是一切紀錄的唯一工具,文字的百轉千迴與溫度,對於大大們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問:回到人生回憶錄這個主題,一個人從呱呱墜地開始,歷經數十年甚至上百年,這麼漫長的歲月,如何披沙揀金,挑選出適合記錄的故事?為了避免成為流水帳,如何聚焦主題?有沒有哪些建議的內容方向可供大大朋友們參考?一般來說,人生回憶錄建議多長的篇幅來完成?
答:每一個人的故事都不一樣,每一個人生的高峰與低谷都不一樣,我們通常會先跟故事主角做廣泛的溝通,主角通常都會有自己的人生想要描述的重點。我們會根據他們想要講的重點加以深入的訪談,再從訪談中找出故事性最強的部分給予建議來書寫,大部分的大大們,他們或許自己無法詳細的書寫。但是大部分人,對於文字都是有一定的熟悉度及敏感度。我們書寫完成後,再給他們閱讀,看看他們的反應再對內容做一些調整。
主題的聚焦是很重要的,如果把人生粗分為家庭及出生、求學與成長、成家與家庭、工作與事業、社會參與及影響力...等幾個面向。每一個階段,會選出一些關鍵的人生轉折來書寫,我們書寫會以文字說故事的方式來處理。
至於篇幅的長度,要看主角大大想用多少的篇幅來寫自己的人生,目前我們規畫了三種篇幅,分別是12000字、25000字及50000字三個建議字數。端看主角大大要把自己的人生講的多詳細。當然如果超過5萬字,我們也有能力處理的。
問:如何進行人生回憶錄取材?是透過訪談方式來蒐集撰寫題材嗎?訪談對象一定是傳主本人嗎?是否會參酌其他訪談對象?如果兒女想為父母製作回憶錄,有沒有可能由兒女負責口述,談記憶中的父母?
答:我們取材的方式,主要是透過訪談及記錄,再從訪談中去做一些事實的查證,就跟我們做新聞採訪是一樣的道理。
訪談對象最好是傳主本人,如果傳主本人無法受訪,可以由兒女負責口述父母的事蹟,我們目前就一本進行中的回憶錄,就是由子女口述父母的事蹟來進行書寫的。
至於其他相關人的訪談內容,我們也可以進行,但是想關人士的安排,還是靠傳主自己的安排。
問:這部份似乎和您長久以來擔任記者工作相關,記者的專業養成對於您在撰寫素人回憶錄上有什麼相通之處?記者對於話題的敏銳度又提供什麼樣的助力?在撰寫回憶錄上有沒有什麼您認為少不了的重點?
答:新聞工作上,記者的能耐就是沙裡挑金,這是我們工作上的訓練,我們才有辦法在眾多訊息中,找出最有用,或最有趣,或影響最深遠或最關鍵的新聞點。 編輯及內勤的新聞工作者,則是要發揮畫龍點睛的效果,才能把記者採訪回來的內容做最好的安排,跟最有趣的呈現。 這些訓練,對我們在為素人寫回憶錄時,當然都是很好的訓練與能力的培養。
在跟傳記的主人進行訪談時,有些人會天馬行空的廣泛聊天,我們就必須在他們漫天飛舞的內容中,抓住重點,深入追蹤下去。舉一個例子來說,我在跟一個中小企業主訪談時,他對於做女工的生涯一語帶過,但是我卻花了很多時間,細細的挖掘了他女工及工讀生活的點點滴滴,他不太理解我為何在這裡花那麼多的時間及篇幅。後來我在成書時,把書名定為「從女工到董事長之路」,女工生活的點滴,對照後來的成就,是重要的養分,也是人生重要的轉折與對比,才有很強的故事性。 再例如: 亞典蛋糕的創辦人的故事,我把他摔蛋糕出氣,卻意外成功的故事詳細描述,也是很好看的故事張力,這些都是資深記者的功力所在。
好看的人生故事,主要是要看如何取材,如果運用文字描述的能力,還原故事的現場與故事的張力,人生都是好故事。
問:如同拍攝紀錄片,需要先讓被攝者習慣攝影機的存在;替人撰寫回憶錄,有沒有一些必經過程,以便讓傳主可以對陌生人侃侃而談?
答:記者的功力就是要跟陌生的採訪對象,在最短的時間取得信任,而且願意真誠無保留的把自己的故事說清楚,我想無論是我或我們團隊的資深記者們,都有這個記者的基本能力的。
還有一件事情很重要,回憶錄不一定都是美好的過去,有些事情的轉折或別人造成的苦難都要描述時,就要考慮到回憶錄是否要公開,要注意到用字譴詞會不會造成不必要的困擾,這些我們都要先跟傳主溝通,才能得到傳主完全的信任。
問:聊聊您所參與過的人生回憶錄,有沒有哪些經驗特別令人難忘?又有哪些故事曾讓您掬一把辛酸淚?
答:今天上半年,我寫了五本人生故事,每一個人生都有令人相當動容的部分,像亞典果子工坊創辦人賴文典,對於蛋糕製作的堅持,投資失敗,賠光人生之後,堅忍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嘉祥發董事長張淑麗,兒時家中的一貧如洗家徒四壁的描述及生活背景,跟我小時候一模一樣,我每次寫到這裡或看到他的稿子,心裡都會有波動。其他像呷七碗老闆李東原勇於嚐試新事物,斜槓一生的創業精神。亞東醫院副院長陳芸,堅持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成功完成台灣第一個小腸移植的手術。全鋒總經理于蓓蒂、從破產邊緣的永不放棄的精神,終於成為台灣最大的車輛服務王國。
目前這些傳主都是台灣中小企業主,或是企業主管,其實我更想寫的是上班族或是基層公務員或是勞工。 他們的人生或許平凡、但是一定會有不一樣的人生經驗值得傳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