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別記10--《生醫開拓手-吳成文》讀後小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書影
本書由天下文化出版,作者是[吳成文]與[劉傳文]兩人,但我猜主要是後者撰稿吧,前者大概是提供材料。查看作者簡介,[劉傳文]是搞文字工作的,當過記者、雜誌編輯,寫過小說、散文。所以這本書寫得像小說或講故事的散文,對想要當作故事書般輕鬆閱讀的人,倒是合適的選擇。
然而我挺怕讀這種人寫的傳記。文學家寫小說,通常不很在意時間,常用「有一天」「曾經」「幾年後」之類的片語。本書就是這樣,不太交代準確年代,例如因解聘研究人員而遭監察院約談、被輿論批評薪水太高、國衛院選址棄八德就竹南以及成立生物物理學會等重大事件,都沒告訴讀者是什麼時候的事。或許作者認為讀者對年代不會有興趣,但他似乎忘了傳記其實是一種史料,而時間點正是史料的要件之一。
左:[密特朗] 右:[席哈克]
還有一處也疑雲重重,期望方家碩學能賜教釋疑。書中第28頁說,[吳成文]在15歲時,代表台灣到菲律賓的碧瑤,參加世界童子軍大露營,當時菲國總統[麥格塞塞]設宴招待參加的孩子們。我查網路維基百科的資料,世界童子軍大露營於1959年的確在菲律賓舉行,但那時的總統不是[麥格塞塞],他早在1957年因墜機也蒙主寵召了。至於[吳成文]15歲的時候,大約是1953年或1954年,這兩年並未舉辦世界童子軍大露營。
當然,我們不應該懷疑作者存心杜撰,猜測最可能的原因是年代久遠,某些細節的記憶略有誤差,譬如年份、地點、人物或過程,所以才產生這種教人困惑的結果。可是假使作者認真一點,出版前先查證比對一下,應可修正。
天下文化出版了很多台灣人物的傳記,實在該感謝他們這份心,但我想其目的當在為台灣留下史料,而非提供休閒讀物吧。建議最好找歷史學者來寫,設若沒有學歷史的人願意執筆,起碼也要找專家對重要事件查核,以免貽誤讀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會員
13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傳義(R_Z_)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又到了小花蔓澤蘭開花的季節,假使你經過稍欠管理的山坡地或田園,很容易看到一大片綠毯上,撒著細碎的白,如霜似雪。此情此景,對於關心台灣環境的人,簡直是噩夢。 小花蔓澤蘭是外來種,台灣沒甚麼生物吃它,難以剋制。在不受干預的情況下,其擴散就像大海嘯一般恐怖,勢不可擋地淹沒大地。十多年前,這物種在台灣西部還
文言文在中華文化圈裡,從甲骨文時代至民國初年,已使用逾三千年。在這漫漫歷史長河中,古人所遺留下來的典籍汗牛充棟,內容充滿著學問與智慧,至今仍挖掘不盡,許多史書、醫書、佛經、哲學論著、技藝心得種種,都還被學者們翻閱研究著。所以,當你精熟文言文而能直接展讀原始典籍,便宛如古代大儒賢哲當面垂教。反之,如果
前面一段是約莫四百公尺的步道,泥灰色透水磚鋪設良好,周遭景觀樸素,除了淺山常見的樹種、花草,並無特意為了妝點美化的植栽,倒是不時有蝴蝶划過眼前,在花草間飛舞,大小不一,顏色繽紛。我特別注意到途中數棵在一起的枯木,樹皮爆裂捲曲,湊近端詳露出的木質部,發現表面黏附一堆堆木屑,從樹頭掃視至末梢,密密麻麻,
臺灣的選舉幾乎都著重於負面手段,因為有使用假錄音帶、造謠、耳語打擊對手而當選的前例。雖然事後經法律訴訟確證那些指控虛偽不實,但法院說無法證明會影響選舉,故而從未判決選舉無效。於是政客們便樂此不疲,抹黑、抹紅、恣意扣帽子乃成必備的伎倆,指控主要競爭對手抄襲、貪汙、黑道、賄選、侵權等種種罪名,不絕於媒體
在帝制的年代,賞罰大權抓在少數當權者手上,憑好惡而可大可小,沒有一定的標準。那種社會黑暗正義難伸的情況,我相信歷朝各代必定頗多,所以給了明、清傳奇小說不少題材。但時代巨輪推進到21世紀,中國的帝制早已消失了百十餘年,在台灣也進化到民主政治、總統直選的境地,這種仰仗「有大人罩著」的想望是否也消失了呢?
撇開回教律法壓抑女性的問題,單就伊朗專制政權不恤民命,任意屠殺手無寸鐵的人民,以圖壓制國民的反對怒火,就必須予以批判與譴責。國家與政府為人民而存在,並非為獨裁者而存在。任何政府如果靠殺人來維護其統治,便已失去正當性,其人民應獲得來自全世界的支持力量,唾棄這樣的政府,向進步的道路改變。
又到了小花蔓澤蘭開花的季節,假使你經過稍欠管理的山坡地或田園,很容易看到一大片綠毯上,撒著細碎的白,如霜似雪。此情此景,對於關心台灣環境的人,簡直是噩夢。 小花蔓澤蘭是外來種,台灣沒甚麼生物吃它,難以剋制。在不受干預的情況下,其擴散就像大海嘯一般恐怖,勢不可擋地淹沒大地。十多年前,這物種在台灣西部還
文言文在中華文化圈裡,從甲骨文時代至民國初年,已使用逾三千年。在這漫漫歷史長河中,古人所遺留下來的典籍汗牛充棟,內容充滿著學問與智慧,至今仍挖掘不盡,許多史書、醫書、佛經、哲學論著、技藝心得種種,都還被學者們翻閱研究著。所以,當你精熟文言文而能直接展讀原始典籍,便宛如古代大儒賢哲當面垂教。反之,如果
前面一段是約莫四百公尺的步道,泥灰色透水磚鋪設良好,周遭景觀樸素,除了淺山常見的樹種、花草,並無特意為了妝點美化的植栽,倒是不時有蝴蝶划過眼前,在花草間飛舞,大小不一,顏色繽紛。我特別注意到途中數棵在一起的枯木,樹皮爆裂捲曲,湊近端詳露出的木質部,發現表面黏附一堆堆木屑,從樹頭掃視至末梢,密密麻麻,
臺灣的選舉幾乎都著重於負面手段,因為有使用假錄音帶、造謠、耳語打擊對手而當選的前例。雖然事後經法律訴訟確證那些指控虛偽不實,但法院說無法證明會影響選舉,故而從未判決選舉無效。於是政客們便樂此不疲,抹黑、抹紅、恣意扣帽子乃成必備的伎倆,指控主要競爭對手抄襲、貪汙、黑道、賄選、侵權等種種罪名,不絕於媒體
在帝制的年代,賞罰大權抓在少數當權者手上,憑好惡而可大可小,沒有一定的標準。那種社會黑暗正義難伸的情況,我相信歷朝各代必定頗多,所以給了明、清傳奇小說不少題材。但時代巨輪推進到21世紀,中國的帝制早已消失了百十餘年,在台灣也進化到民主政治、總統直選的境地,這種仰仗「有大人罩著」的想望是否也消失了呢?
撇開回教律法壓抑女性的問題,單就伊朗專制政權不恤民命,任意屠殺手無寸鐵的人民,以圖壓制國民的反對怒火,就必須予以批判與譴責。國家與政府為人民而存在,並非為獨裁者而存在。任何政府如果靠殺人來維護其統治,便已失去正當性,其人民應獲得來自全世界的支持力量,唾棄這樣的政府,向進步的道路改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幾篇不斷在說1970年代是台灣文學研究的開端,難道在此之前就沒有台灣文學研究嗎?當然也不是。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戰後真正要說「台灣文學研究」──與台灣相關、在台灣書寫、台灣人書寫文學開端,大概還是得從1970年代算起。
Thumbnail
台灣的50年代文學,是懷鄉、反共與戰鬥文學興盛期,也是由政府主導文學走向的特殊文學時代,是時自由主義的風氣固然受到壓抑,文學作品的政治價值遠勝過藝術價值,但無論如何,這畢竟是一段特殊的文學歷史,台灣新文學無可磨滅的一頁。 當年,司徒衛(1921-2003)《書評集》和《書評續集》,正為1950年代
Thumbnail
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共同決定   好書分享:台灣國家的進化與正常化(第二版) 作者:陳隆志博士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出版 因楊醫師而獲贈的一本好書,也因為聽了要有一個人而知道這位麻豆考試第一名的陳隆志博士。可是在此之前,可從來沒有從這樣一個國際法的角度來認知與理解台灣應該有的定位何在,又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舊寶物◇ (心得內容提及情節,請斟酌閱讀) 《他還年輕》在上映前我就陸陸續續看到非常多次廣告,還因此關注了目宿媒體,吳晟老師是從國一認識,一直到如今常常聽見名字的文壇前輩,但其實台灣文學史上他已經算是新秀了。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Thumbnail
司馬遼太郎出生於 1923 年,橫跨過日本殖民台灣的時期以及二戰期間;作為那個年代的日本人,他對台灣的心境很複雜、且懷有鄉愁——此一作品便是 1993 年時他造訪台灣、於1995 年出版的成果。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幾篇不斷在說1970年代是台灣文學研究的開端,難道在此之前就沒有台灣文學研究嗎?當然也不是。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戰後真正要說「台灣文學研究」──與台灣相關、在台灣書寫、台灣人書寫文學開端,大概還是得從1970年代算起。
Thumbnail
台灣的50年代文學,是懷鄉、反共與戰鬥文學興盛期,也是由政府主導文學走向的特殊文學時代,是時自由主義的風氣固然受到壓抑,文學作品的政治價值遠勝過藝術價值,但無論如何,這畢竟是一段特殊的文學歷史,台灣新文學無可磨滅的一頁。 當年,司徒衛(1921-2003)《書評集》和《書評續集》,正為1950年代
Thumbnail
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共同決定   好書分享:台灣國家的進化與正常化(第二版) 作者:陳隆志博士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出版 因楊醫師而獲贈的一本好書,也因為聽了要有一個人而知道這位麻豆考試第一名的陳隆志博士。可是在此之前,可從來沒有從這樣一個國際法的角度來認知與理解台灣應該有的定位何在,又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Thumbnail
◇舊寶物◇ (心得內容提及情節,請斟酌閱讀) 《他還年輕》在上映前我就陸陸續續看到非常多次廣告,還因此關注了目宿媒體,吳晟老師是從國一認識,一直到如今常常聽見名字的文壇前輩,但其實台灣文學史上他已經算是新秀了。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Thumbnail
司馬遼太郎出生於 1923 年,橫跨過日本殖民台灣的時期以及二戰期間;作為那個年代的日本人,他對台灣的心境很複雜、且懷有鄉愁——此一作品便是 1993 年時他造訪台灣、於1995 年出版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