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這本書前,被這本書的標題強烈吸引。誰不想要用最輕鬆的方法做事呢?
但看完後卻發現:儘管標題很吸引人,真的照做卻不輕鬆。在「不費力」完成任務前,改變固有觀念和做法反而會比想像中來得更費力、更辛苦。而且不是一兩天,恐怕要經由反覆「刻意練習」才能辦到。
每個章節的開頭都有一則小故事印證作者的觀點。因為作者是成功人士,因此每個方法、每則故事看起來都很有說服力。然而對於想法和做法已「根深蒂固」和作者相左的平凡人(例如我),恐怕只覺得刺眼,認為就算照做也很難改變現狀。
像我想一樣想法傾向負面的人,把整本書看完恐怕會感覺更絕望。倒不如直接翻到結語前「輕鬆總結」的章節,明確列出「不費力的狀態、行動和成果」。針對自己認為有道理、可以試試看的幾個要點嘗試。如果有疑問,在翻閱相關章節的實例參考,或想想自己可以怎麼做。
「刻意練習」狀態
享受 接受工作和玩樂可以同時並進,或縮短得到獎勵的時間。
某些重要的事不像追劇、逛街、吃美食一樣輕鬆。相反的,過程枯燥、一成不變,而且還不是做了馬上就看得到效果。例如運動、準備證照考試等。與其想著把麻煩事做完再來放鬆,倒不如改成「一邊運動一邊欣賞大自然」(如果在都市裡不妨想像自己邊跑邊瀏覽櫥窗逛大街)、「一邊唸書一邊聽音樂」。
釋放 每次抱怨過後,一定要說些由衷感恩的話
我們經常說抱怨不好,盡量少抱怨。但事實是:抱怨太好用了,好用到不抱怨就想不到其他方法可以紓壓。
因此作者提出了一個解方:每次抱怨過後,一定要說些由衷感恩的話。
乍聽之下有夠「假掰」,根本違反人性。如果沒經歷過「費力的」「刻意練習」,行為模式就像以前一樣不會改變。以下是自我練習的經驗:
「居家辦公讓人無法專心」+「不用出門上班增加染疫風險真是謝天謝地」。
「快篩真難買」+「幸好目前身體健康,不需要用快篩證明自己真的生病」。
休息 小睡一下
我們通常對午睡、休息一下這個概念充滿罪惡感。老想著省下午睡30分鐘,或許可以多回一封電郵、報告多打一個段落,甚至寧可多花錢買杯咖啡提神也不肯闔眼。
該是時候改變對小睡一下的看法了。想法可以欺騙自己,但身體不會。如果已經感到疲累或難以集中精神,試著排除「這段時間可以多做什麼」的執念,給自己15-20分鐘就好,瞇一下,睡不著也沒關係。至少這點時間不會被浪費在瀏覽手機、打遊戲、或浪費錢多買一杯根本不喜歡喝的咖啡。
「刻意練習」行動
界定 完成是什麼樣子?做到後馬上停止
很多時候我們不斷拖延,不是因為不想做、懶惰,只是沒有想過「完成」一件事情的結果、以及自己或他人的回饋。簡單來說就是把目標具體化。比方說:
把「我要減肥」,想像成「當我看著鏡子的自己時,會看到清楚的腿部、背肌線條,還有渾圓翹臀,不再是鬆垮垮的贅肉。」
把「多讀幾本書」,「在我的電子書上,每週有一本的閱讀狀態顯示『已完成』。」
步調 設定上限(還有下限) 最少做到甲,最多做到乙
不可以因為昨天少做一些,今天就想把昨天的份一起補齊。每天的精神、注意力是有限的,而且還會因為各種因素拖慢進度,諸如身體狀況欠佳、工作很忙等等。另外每天還有很多需要完成的瑣碎小事(例如洗碗倒垃圾),不只有個人目標而已。
比方說,想要保持運動習慣,強迫每天都要上健身房令人感到壓力山大。不妨改成:
進度下限:每天一萬步,或健走30分鐘。
進度上限:深蹲、臀推10公斤各3組、每組8-12下。
如果覺得上下限太過極端,也可以自訂中間標準,平衡一下。
設定上限是要克制自己不要太快把精力耗盡;制定下限則是幫助自己在狀況不好的時候還可以朝著目標邁進。
推進 以低成本的方式面對失敗,小錯誤也不要緊,不要因此停下腳步
如果是準備考試,比方說語言檢定,這個方法就很推薦。
一般準備考試的順序是先讀參考書、做練習題、最後做考古題。然而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反過來做會比較有效率,儘管一開始的成績可能會慘不忍睹。
參加考試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取得高分。會不會、是不是真的懂等考過以後再說。快點答錯,才能快點知道正確答案是什麼。
順帶一題,我就是用這個方法,在一年內只會念日文五十音的程度考過二級檢定。
「刻意練習」成果
自動化 做一次就好
自動化的工作不見得都要套用高科技,也可以是檢查清單、自訂的SOP。
以這篇讀書心得為例,儘管篇幅看起來很長,其實重點只有三個:
閱讀前的想法、閱讀後的發現,以及現在開始,我打算怎麼做來運用書中傳授的知識與技巧。
不是什麼曠世巨作,至少是個幫助產出的好工具,不會不知道從何下筆。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瑣事,都可以列出屬於自己的檢查清單、工作流程,而不用總是依賴不可靠的記憶來處理事情。
信任 是需要協議(隱形合約)的
我一直以為:信任,是一種直覺、一種情緒。不過真正的信任,不過根據作者的觀點,信任的準備工作其實很花時間。下次不管在工作上領導團隊,或是家事分工,根據以下問題詢問團隊/家庭成員,或許能更快達到共識:
我們想要什麼樣的成果?
如何評估進度、給予獎勵?
務必達到最低可行標準是什麼?
誰負責做什麼?
有哪些資源(人力、金錢、工具)可用?
預防 防患未然
不管是費力的還是輕鬆的達成工作的成就、累積的財富、健美的身形、舒適的人際關係等等,常問自己以下問題來保護這些努力的成果,盡可能降低風險,是提醒自己在順境中避免小失誤鑄下大錯的方法:
有什麼問題已經造成我的困擾?
為了應付這個問題,已經花掉多少時間或金錢?
要著手解決問題,幾分鐘內馬上就可以採取的行動是?
以一個平凡人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大量成功故事不過是心靈雞湯。專注在自己能不能做到書本的建議,才是這本書正確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