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02

讀書筆記---《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0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在談判、溝通時,很常遇到自己說了A事情,這件事情感覺是大家都會知道的,但對方偏偏就是不知道,或是對於A事情有不同的理解,然後產生各式各樣的問題,爭論誰對誰錯、事情做到一半才發現雙方的理解都不一樣,讓所有事情都卡住,無法繼續下去,甚至爆發衝突。

這在心理學中叫做「基本歸因謬誤」,我們都會誤以為別人對事情的反應都跟自己是一樣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反應都大相逕庭。

在書中,作者提供了在面對這類問題可以用的方式,就是在說「自己」的看法前,應該要去了解「對方」的想法。

必須要先去了解對方腦袋在想什麼,再跟自己腦中的想法去做比較,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最後試著設身處地以對方的立場將想法說出來,這樣對方才能看到他們完全看不到的事情。

avatar-img
鄒存恩的沙龍
5會員
14內容數
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存在著我們感到好奇的事情,像是為什麼要工作、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制度、為什麼我們會存在這樣的偏見,我們有好多想了解的為什麼。這個專題就是從這些為什麼出發,去了解及認識這些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鄒存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談判,只要為了爭取更多我們想要做的事、想要的目標,談判就會成立。 而說到談判,我們很理所當然的會認為這是很理性的事情,我們要用實際的現實去讓對方知道我們是對的,這樣選擇會是最好的結果。 好像只要「事實」如此,談判就會成功。 但作者卻給出了意想不到的觀點。
在求學階段最有壓力的事情,上台報告應該可以算是一個,它不向紙筆測驗一樣只要答案寫對、敘述完整就可以拿分,還必須要考慮報告內容、簡報設計、上台表現等很多個面向,複雜程度完全不能相比。 上了大學後,上台報告的次數變得更多,報告內容變得更多、難度更高,報告對象也變成更專業的大學教授,報告的難易度急遽提升。
台灣曾有一段時期,如今我們所熟知的自由是完全不存在的,只有政府高壓的統治。 這個時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白色恐怖時期」。 而過去位在新店的軍事看守所,如今改為白色恐怖紀念園區,保留了當時受難者的生活環境,可以從中了解到過去政府對人權的迫害。
我們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在談判,只要為了爭取更多我們想要做的事、想要的目標,談判就會成立。 而說到談判,我們很理所當然的會認為這是很理性的事情,我們要用實際的現實去讓對方知道我們是對的,這樣選擇會是最好的結果。 好像只要「事實」如此,談判就會成功。 但作者卻給出了意想不到的觀點。
在求學階段最有壓力的事情,上台報告應該可以算是一個,它不向紙筆測驗一樣只要答案寫對、敘述完整就可以拿分,還必須要考慮報告內容、簡報設計、上台表現等很多個面向,複雜程度完全不能相比。 上了大學後,上台報告的次數變得更多,報告內容變得更多、難度更高,報告對象也變成更專業的大學教授,報告的難易度急遽提升。
台灣曾有一段時期,如今我們所熟知的自由是完全不存在的,只有政府高壓的統治。 這個時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白色恐怖時期」。 而過去位在新店的軍事看守所,如今改為白色恐怖紀念園區,保留了當時受難者的生活環境,可以從中了解到過去政府對人權的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