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大概是《樂遊原》之外最受歡迎的絶句作品。全詩如次: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唐文宗開成三年(838年)春,王茂元擔任涇原節度使聘請李商隱去涇州(今甘肅省涇川縣)擔任他的幕僚,他對李商隱的才華非常欣賞,於是將女兒王晏媄嫁給他。唐.宣宗.大中二年(西元848年),李商隱滯留在巴蜀(今屬四川),很想念他的妻子王氏,這首詩便是為王晏媄而作。
起首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說道:妳問起我什麼時候歸家?我其實無法確定。這樣開頭是相當平實,却極有張力。第二句用「巴山夜雨」「秋池高漲」的景象,映襯自己的覊旅愁苦 。第三句,有一個唐人的常用詞「何當」,以今天的白話文來說,意思相當於「何時能夠」 。「共剪西窗燭」就是回到家中,相聚在西窗邊,點起蠟燭。第四句就是,肯定會回頭詳述叙我此刻在巴山聽雨的孤獨情境。
本詩最特別的地方是從自己妻子的角度入手,他不說自己多麼的淒苦難受,只説他正在巴山聽著秋雨滴落的聲音。李商隱應該已經魂飛家中了吧?却衹提現在巴山正下著秋雨呢~如此,雖不免有一些故作姿態,一口氣說完,料想自己妻子應能體會他的心境,就是他們彼此有感情的默契吧?
唐人有不少思念家人的七言絶句,都十分膾炙人口。例如岑參之《逢入京使》痛快淋漓的把自己思念的悲傷,直接抒發。王維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則是從家人的角度落筆,認為家人在重九登高應該會思念自己。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先從「家人的角度」出發,又以「自我的角度」説出孤單的自己,當下正在做什麼,可謂兼具上述兩詩的抒情特色。而且不止情意悱惻,在表現手法也富有創意。
談到李商隱的抒情詩,大家可能會對他一系列《無題詩》比較熟悉,也對李商隱後期情感生活之豐富,感到比較好奇。其實早期李商隱和涇原節度王茂元的女兒王晏媄的夫妻感情其實是很好也很正常的,詳觀《夜雨寄北》所展露纒綿悽惻的情意,便可知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