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近日看到日日是好日的電影,內容是描述女主角學習茶道的歷程以及茶道如何陪伴他度過人生的一些重要事件,看這部電影時莫名的覺得很感人。
女主角在大學畢業後,對於未來要從事什麼行業並不確定,這就讓我想到我在高中分組時,那時只覺得自己數學不好,於是就覺得只能選文組,也不知到底自己有興趣的是什麼?
連考完學測要選擇大學科系時,也因為覺得商科出路好像比較好就選了商科,活到了18歲生活似乎只有讀書,完全不知到自己的興趣在哪裡?
父母還到廟裡幫我求籤,我想為人父母更重要的應該是在孩子小時讓他多探索這個世界,知道什麼事是自己喜歡什麼是自己不喜歡,學不好也沒關係至少知道這個不適合自己。

茶道是一種禪

當我們很專注一件事時常常會忘記時間的流逝,心無任何雜念與妄想,
有時覺得自己的心理常常雜念紛飛,無法專注於當下以至於煩惱不斷,覺得自己要學習的還很多。
另外近日看到一段話覺得不錯與大家分享:

諸惡不生,人我不起,無有所求,無有所待,深解空性智慧,於一切境都不會起妄念,安住如如,即使深入滾滾紅塵,亦能一塵不染。

avatar-img
5會員
21內容數
生活雜事亂寫一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是阿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遙想幾年前因為家裡空間不足決定跟妹妹搬出去住,那是一間舊公寓,格局為2+1房其中一間是合室,但整間是空屋所以傢俱要自己準備,雖然屋況很舊但因為整層租金只要1萬五千元,在那個區域算是非常便宜的,第一次租屋的我們完全沒考慮到之後買傢俱要搬家時的麻煩,便租下了那間位在公寓4樓的空屋。 轟隆轟隆的冷氣
前一陣子把家裡用不到的東西,還有一些我穿不到的一些衣服PO到網站去賣,其實我以前是個很愛買東西的人,但是經歷過2次搬家後,讓我下定決心減少物品,以前年輕時常常每個禮拜都在買衣服,現在想想那時候的我大概對自己很沒自信或者小姐推銷時自己不好意思拒絕就買下來了! 現在的我買到不適合的東西一定馬上拿去退掉,
上星期看到一本書寫說按摩頭皮可以為身體帶來許多好處。 想說最近工作特別煩悶,遇到許多鳥事(人),常常覺得自己是爛好人一個,不懂得拒絕別人,答應了才後悔,反正總而言之壓力太大,想說買一隻按摩頭皮的來用用看,當然身為現代人買東西當然要先上網google一下哪牌好用。 最後GOOGL決定就是一隻日本製的頭
遙想幾年前因為家裡空間不足決定跟妹妹搬出去住,那是一間舊公寓,格局為2+1房其中一間是合室,但整間是空屋所以傢俱要自己準備,雖然屋況很舊但因為整層租金只要1萬五千元,在那個區域算是非常便宜的,第一次租屋的我們完全沒考慮到之後買傢俱要搬家時的麻煩,便租下了那間位在公寓4樓的空屋。 轟隆轟隆的冷氣
前一陣子把家裡用不到的東西,還有一些我穿不到的一些衣服PO到網站去賣,其實我以前是個很愛買東西的人,但是經歷過2次搬家後,讓我下定決心減少物品,以前年輕時常常每個禮拜都在買衣服,現在想想那時候的我大概對自己很沒自信或者小姐推銷時自己不好意思拒絕就買下來了! 現在的我買到不適合的東西一定馬上拿去退掉,
上星期看到一本書寫說按摩頭皮可以為身體帶來許多好處。 想說最近工作特別煩悶,遇到許多鳥事(人),常常覺得自己是爛好人一個,不懂得拒絕別人,答應了才後悔,反正總而言之壓力太大,想說買一隻按摩頭皮的來用用看,當然身為現代人買東西當然要先上網google一下哪牌好用。 最後GOOGL決定就是一隻日本製的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小時候同學學什麼,我都說要去學 當然不專精,爸媽都說被浪費錢 我是36歲朝八晚六的上班族 喜歡跨領域學習 例如葡萄酒品酒師 西裝課 資安課 程式語言 韓語課 健身房教練 gpt應用課程等 現在成年一樣被念學這幹麻 不一定會用,學了也沒繼續學下去,不專精 我認為 第一點 不學怎麼
Thumbnail
Hello 大家好 我是小丞 繼上次的聲音工作坊之後 我還參加了正念的課程 但是呢 今天的主題是生涯探索 無論現在的你處於什麼階段 或多或少有會對職涯感到迷惘 我身邊有一些朋友是當然我也是 像是:(先不管父母的想法 朋友被要求念研究所 他們似乎不清楚為何而念 只是照著規劃好的路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忘記了珍惜自己的內心聲音。艾爾文的書籍《陪自己走走》提醒我們,人生不必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應該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未來,而不應被他人的生活所羨慕。我們的每一步都算數,不論過去的遭遇,我們仍有機會重建自我。讓我們學會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事情一開始的困難,都有熱情撐腰,掩蓋一切辛勞。但隨著時間過去,我們不只習慣了挑戰,也習慣了熱情,這才終於看見現實,發現終點還那麼遠。小至習慣的養成,大至人生方向,幾乎都是如此。有時是因為人生觀念的轉變,也有時,就只是真的認清現實,發現自己的熱情只是三分鐘熱度。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隨著學業結束進入職場的困惑和迷茫。分享自己對職涯和社會期望之間的掙扎,以及對自我定位和價值的思考。
Thumbnail
20歲正在煩惱未來出路的典子,在媽媽的建議下,與表姊來到武田老師家學習茶道,看著牆上「日日是好日」掛軸,只知其義、不知其意地在這間茶室學茶,渡過多年春夏與寒暑,漸漸地體會到掛軸字句的真正意涵。
閱讀,於我而言是打開腦洞和眼界通道。透過閱讀・觀察・實踐得到的心得,主要聚焦在改變思維、如何學習相關的主題,之後也會分享學習語言的實用技巧。
Thumbnail
人生許多迷惘都是不斷實踐才得出方向的,在23歲以前我是台灣教育制度下的好學生,但不是知道自己要什麼、喜歡什麼的人,我也是走一步算一步,23歲才「克服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工作」的迷惘。本文可以讓你得到什麼 : 1.面對迷惘的正確心態 2.我自己突破迷惘的具體歷程 我也在大學很迷惘過
Thumbnail
我認為能在一開始就承認:「自己不知道要做什麼」,遠勝過於:「我以為自己適合做什麼」。 如果有了解我的轉職故事的話,會知道在我在大學畢業以前,非常篤定自己「很適合走語言」這條路,這讓我在遇到機會時出現一個很不可取的思維:「反正我都要走語言相關的路,我幹嘛還要花時間去嘗試毫不相關的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小時候同學學什麼,我都說要去學 當然不專精,爸媽都說被浪費錢 我是36歲朝八晚六的上班族 喜歡跨領域學習 例如葡萄酒品酒師 西裝課 資安課 程式語言 韓語課 健身房教練 gpt應用課程等 現在成年一樣被念學這幹麻 不一定會用,學了也沒繼續學下去,不專精 我認為 第一點 不學怎麼
Thumbnail
Hello 大家好 我是小丞 繼上次的聲音工作坊之後 我還參加了正念的課程 但是呢 今天的主題是生涯探索 無論現在的你處於什麼階段 或多或少有會對職涯感到迷惘 我身邊有一些朋友是當然我也是 像是:(先不管父母的想法 朋友被要求念研究所 他們似乎不清楚為何而念 只是照著規劃好的路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忘記了珍惜自己的內心聲音。艾爾文的書籍《陪自己走走》提醒我們,人生不必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應該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未來,而不應被他人的生活所羨慕。我們的每一步都算數,不論過去的遭遇,我們仍有機會重建自我。讓我們學會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事情一開始的困難,都有熱情撐腰,掩蓋一切辛勞。但隨著時間過去,我們不只習慣了挑戰,也習慣了熱情,這才終於看見現實,發現終點還那麼遠。小至習慣的養成,大至人生方向,幾乎都是如此。有時是因為人生觀念的轉變,也有時,就只是真的認清現實,發現自己的熱情只是三分鐘熱度。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隨著學業結束進入職場的困惑和迷茫。分享自己對職涯和社會期望之間的掙扎,以及對自我定位和價值的思考。
Thumbnail
20歲正在煩惱未來出路的典子,在媽媽的建議下,與表姊來到武田老師家學習茶道,看著牆上「日日是好日」掛軸,只知其義、不知其意地在這間茶室學茶,渡過多年春夏與寒暑,漸漸地體會到掛軸字句的真正意涵。
閱讀,於我而言是打開腦洞和眼界通道。透過閱讀・觀察・實踐得到的心得,主要聚焦在改變思維、如何學習相關的主題,之後也會分享學習語言的實用技巧。
Thumbnail
人生許多迷惘都是不斷實踐才得出方向的,在23歲以前我是台灣教育制度下的好學生,但不是知道自己要什麼、喜歡什麼的人,我也是走一步算一步,23歲才「克服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工作」的迷惘。本文可以讓你得到什麼 : 1.面對迷惘的正確心態 2.我自己突破迷惘的具體歷程 我也在大學很迷惘過
Thumbnail
我認為能在一開始就承認:「自己不知道要做什麼」,遠勝過於:「我以為自己適合做什麼」。 如果有了解我的轉職故事的話,會知道在我在大學畢業以前,非常篤定自己「很適合走語言」這條路,這讓我在遇到機會時出現一個很不可取的思維:「反正我都要走語言相關的路,我幹嘛還要花時間去嘗試毫不相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