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李開復

Onday-avatar-img
發佈於BOOK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Márquez:Living to Tell the Tale.
李開復老師說他人生的意義是「最大化影響力」,讓我不禁想到,雖然我常覺得自己是一個喜歡獨處、社交需求偏少的人〔還是這只是年輕靈魂的自視甚高?〕,但如果完全沒有人可以讓我分享生活,沒有任何人是我的觀眾,我還會認真努力的生活嗎?
雖然“生活”不是要給誰看,更不是為了要炫耀或比較〔世界不是零和遊戲我已經說累了〕,但是人們活著的那麼一部分動力,是否就是來自於自己給不了而一定是別人才能給予的成就感呢?
另外,李開復老師也提到,AI時代的來臨,有思想的人生並不會因此變得黯然失色,因為我們有情感,情感意味著連結,連結就是這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
我不喜歡數據,也不喜歡研究那些由密密麻麻數字和算式建構起來的資料系統,我要當自由的人,能最大化感知世界的人!
avatar-img
18會員
276內容數
片面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Onday 的其他內容
世上只有一件事不能少數服從多數,那就是人的良知。
或許不僅我一個人在大呼小叫,那些靜默的人,內心裡肯定和我一樣的潮汐。
直到後來,開始寫字。才發覺所有的文字都是音符,所有的書寫都有一種旋律,可以邊寫、邊唱,像在耳邊輕輕哼著的歌。
有人說青春只是容易感悟的年紀,我們有了自己的思考,且還未接受社會的毒打,一花一草、一星一月都能掀起鋪天蓋地的愛與愁,甚至在淚水中反觀自己都覺得好美。
When you want something, all the universe conspires in helping you ti achieve it.
世上只有一件事不能少數服從多數,那就是人的良知。
或許不僅我一個人在大呼小叫,那些靜默的人,內心裡肯定和我一樣的潮汐。
直到後來,開始寫字。才發覺所有的文字都是音符,所有的書寫都有一種旋律,可以邊寫、邊唱,像在耳邊輕輕哼著的歌。
有人說青春只是容易感悟的年紀,我們有了自己的思考,且還未接受社會的毒打,一花一草、一星一月都能掀起鋪天蓋地的愛與愁,甚至在淚水中反觀自己都覺得好美。
When you want something, all the universe conspires in helping you ti achieve it.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主要的訴說對象是年輕族群,能在年輕時閱讀到是一種相逢其時的幸運;若是在成為大人後才閱讀到,收穫的則是反思生命歷程的契機,同時意識到自己承先啟後的角色與責任,為自己和年輕世代的未來,鋪上無限可能的道路。
Thumbnail
年輕一代力求追求自由生活,轉變傳統價值觀,但也在上一代人舊觀念與新價值觀之間掙扎。文章以疫情警示讀者,要活在當下,擁抱每一天。寫作者透過個人見證,啟發讀者思考人生價值觀,並提供對年輕世代的建議。
Thumbnail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這本書是前陣子邂逅今年最愛之「成為自由人」,同一位作者李惠貞老師去年的著作。作者會想要寫這本書,是因為覺得社會上太多普遍的想法,並非事實而是出於恐懼,藉此想要和年輕的孩子們說說話。
的確,珍貴的東西在任何時代,都可能遭受磨難;但是,我們又怎麼可能跨越他們實際生存的時代,實際生活的處境,來理解任何一個人、一件事物的生命、悲傷和價值呢?
「當你沒有一個渴望的未來,只有一個必須去實踐的未來。」 我盡可能不去想自己存在的意義,可存在的意義總會在我不注意時悄悄地繞到我的背後、點點我的肩輕聲地告訴我: 「你知道的」他說, 「人存在的意義就是意義本身。」 「感受自己當下所需要的、所體驗的,而不是執著於過去的自己所渴望的。」...
Thumbnail
在網路與AI無所不在的現在與未來,人的價值如何體現?過去價值由公司提供的職位體現,如今可藉由社群媒體擴大影響力。未來AI時代,個人影響力仍依賴自媒體,差異化應體現在「提出好問題」能力上。整合各行業知識,展現能力與影響力,尋找未來競爭地位。
Thumbnail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的作者是我很愛的李惠貞。如書名所揭示的,此書想對話的對象是那些「非」大人們。李惠貞說,她常聽到年輕的孩子們說在體制內活得很不快樂、對未來感到恐懼、不知人生有何意義。每每聽到這些,她心裡都有個強烈的聲音:並非「只能這樣」。她很想告訴他們: 你所接收的任何觀點,都只是某些大人的
我是李新善,七年級生。一位人類圖講師及分析師。我從2015年接觸人類圖至今,曾至各級學校、中小企業演講,其中大獲好評的是我在講述人類圖如何應用在職能職涯、愛情生活。我並不是人類圖大師,僅僅是分享人生之中汲取的經驗,並且將我的人生座右銘置入其中:「懂得怎麼開始,就懂得怎麼前進。」
Thumbnail
面對日復一日的生活,你想過是什麼力量支撐你努力度過每一天呢? 是擁有如同生命共同體的家人,抑或是有著充滿熱忱的興趣呢? 當一個人表示自己對人世間已沒有留戀時,想必是失去了對任何事物的希望,其中也包含了試圖讓他人理解自己的欲望,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支持自己得以活下去的理由很難以向他人啟齒,
Thumbnail
應該是差不多兩三年前讀了李開復的AI新世界,我想在現在這個AI每天被媒體掛在嘴上的世界,推薦大家也可以看一看。 只是我個人也並不是完全同意李開復書中的看法。因為看這本書已經有點時間了,所以說真的也忘了它的重點,只比較印象深刻的是我記得他書中應該有說中國跟美國差距不大這件事,還有在哪些領域的AI
Thumbnail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主要的訴說對象是年輕族群,能在年輕時閱讀到是一種相逢其時的幸運;若是在成為大人後才閱讀到,收穫的則是反思生命歷程的契機,同時意識到自己承先啟後的角色與責任,為自己和年輕世代的未來,鋪上無限可能的道路。
Thumbnail
年輕一代力求追求自由生活,轉變傳統價值觀,但也在上一代人舊觀念與新價值觀之間掙扎。文章以疫情警示讀者,要活在當下,擁抱每一天。寫作者透過個人見證,啟發讀者思考人生價值觀,並提供對年輕世代的建議。
Thumbnail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這本書是前陣子邂逅今年最愛之「成為自由人」,同一位作者李惠貞老師去年的著作。作者會想要寫這本書,是因為覺得社會上太多普遍的想法,並非事實而是出於恐懼,藉此想要和年輕的孩子們說說話。
的確,珍貴的東西在任何時代,都可能遭受磨難;但是,我們又怎麼可能跨越他們實際生存的時代,實際生活的處境,來理解任何一個人、一件事物的生命、悲傷和價值呢?
「當你沒有一個渴望的未來,只有一個必須去實踐的未來。」 我盡可能不去想自己存在的意義,可存在的意義總會在我不注意時悄悄地繞到我的背後、點點我的肩輕聲地告訴我: 「你知道的」他說, 「人存在的意義就是意義本身。」 「感受自己當下所需要的、所體驗的,而不是執著於過去的自己所渴望的。」...
Thumbnail
在網路與AI無所不在的現在與未來,人的價值如何體現?過去價值由公司提供的職位體現,如今可藉由社群媒體擴大影響力。未來AI時代,個人影響力仍依賴自媒體,差異化應體現在「提出好問題」能力上。整合各行業知識,展現能力與影響力,尋找未來競爭地位。
Thumbnail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的作者是我很愛的李惠貞。如書名所揭示的,此書想對話的對象是那些「非」大人們。李惠貞說,她常聽到年輕的孩子們說在體制內活得很不快樂、對未來感到恐懼、不知人生有何意義。每每聽到這些,她心裡都有個強烈的聲音:並非「只能這樣」。她很想告訴他們: 你所接收的任何觀點,都只是某些大人的
我是李新善,七年級生。一位人類圖講師及分析師。我從2015年接觸人類圖至今,曾至各級學校、中小企業演講,其中大獲好評的是我在講述人類圖如何應用在職能職涯、愛情生活。我並不是人類圖大師,僅僅是分享人生之中汲取的經驗,並且將我的人生座右銘置入其中:「懂得怎麼開始,就懂得怎麼前進。」
Thumbnail
面對日復一日的生活,你想過是什麼力量支撐你努力度過每一天呢? 是擁有如同生命共同體的家人,抑或是有著充滿熱忱的興趣呢? 當一個人表示自己對人世間已沒有留戀時,想必是失去了對任何事物的希望,其中也包含了試圖讓他人理解自己的欲望,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支持自己得以活下去的理由很難以向他人啟齒,
Thumbnail
應該是差不多兩三年前讀了李開復的AI新世界,我想在現在這個AI每天被媒體掛在嘴上的世界,推薦大家也可以看一看。 只是我個人也並不是完全同意李開復書中的看法。因為看這本書已經有點時間了,所以說真的也忘了它的重點,只比較印象深刻的是我記得他書中應該有說中國跟美國差距不大這件事,還有在哪些領域的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