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出創作靈感用的「靈感漫遊法」

蠻多人叫我乾脆順便去寫小說好了。
​會這樣講的原因是,當他們點進我粉專的時候,完全沒辦法透過我文章的開頭來預期這篇是乾貨滿滿的知識文、還是幹話滿滿的姿勢文。
​會這樣很正常啊!因為這在NLP中就叫做「無法一般化」。簡單理解就像是我們看到八卦新聞標題殺人類似的概念。只是這個概念殺人我不只放在標題,我會整篇文章都這樣搞。
​所以這篇又是幹文了對吧?
​猜錯了。這篇我要給點乾貨。

​三種常用的產出靈感法

從事心理學相關工作這麼長時間了,排開授課跟個案催眠,其實投入最多時間的工作就是「內容產出」
​要嘛寫粉專上的文章、要嘛做IG的圖文、要嘛就是更新那個我發下豪語要週更但從未成功的YT頻道。
​總之,脫離不了創作跟靈感啦!
​而我產出靈感的方向大概有三:1.時事延伸、2.生活體驗、3.主動聯想。
一、時事的延伸很容易。新聞爆出一條內容,我很快就能連結到心理學的相關內容可以發表。只要花一點點時間判斷他有沒有爭議、會不會引起筆戰?如果安全,基本上就可以丟出去了。
​這種路線的創作難度最低、產出速度快、點擊率又好。因為大家總想對我們無關的事情品頭論足一番、而且還可以蹭蹭蹭一波流量,例如理科太太事件。
​缺點是無法穩定產出文章或影音,因為光怪陸離的事情天天都有、但不是人人都有興趣。
​二、生活體驗類型的素材也蠻好寫的。難度不高,只要寫出我的感受就行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廢文、幹文大多來自這種題材。
​寫這種文的優點就是大家會對我的生活更加了解,能慢慢發現拉掉專業領域後日常我的生活有多ㄎ一ㄤ。能增進網友與我的親和感。
​缺點捏?缺點也有,因為這些事件我當下有感,但這個「感」卻不一定能跟我帳號的主調性連結得很完善。常常寫著寫著ㄎ一ㄤ味越來越重。
​畢竟生活幹文最主要的就是強調我那個時段的感受---而不是硬要強加附會專業知識上去。但老是這樣搞的話,大家最後只會記得我很ㄎ一ㄤ。
沒人CARE我是心理學老師、我是催眠師啊!這可不行。
​三、主動聯想的文章路線難度最高。因為要寫之前得透過理智腦去分析---我的受眾想看什麼?我的素材知識點能解決他們什麼的問題?我該如何拆解龐大知識?
​但腦中想著「我要寫這類型文章!」的念頭,我卻有可能從一中街散步到逢甲,腦袋卻還是一點東西都生不出來。
​被我借廁所的店家倒是會不少。
​為什麼?因為我什麼都能寫、什麼都能串到心理學,但反而就會陷入一種自我懷疑「寫這個會不會太淺?寫這個會不會太深?寫這有人要看嗎?」
​解套方式就是,如果那陣子我剛好有接到催眠個案、有遇到學員課堂上的生活提問,那我就能從他們的受困和議題主動產出深度知識文。
​但這些問題要能別出心裁、耳目一新就很吃機率。更多時候其實大家的受困都大同小異---感情、家庭、職涯。
​所以、所以。其實我還有第四種,非到萬不得已、我不會去用的「靈感漫遊法」。
​這種方法很ㄎ一ㄤ、過程會花大概15到20分鐘。但有可能得到的靈感不是極鳥、就是極屌。
​不是大好就是大壞。
​這種方法背後運用著完形心理學的基礎、也擷取了潛意識的資訊。更同時,他其實也是我催眠服務的其中一個項目。
​而因為我今天一定得寫篇文章出來給各位鄉親父老交代,但我已經在咖啡廳一個早上了還是生不出個屁。與其又要把自己丟進這種靈感漫遊法來賭一把,不如分享給你們大家一起來玩。
​然後我也如願地完成更新了,喔耶。

​【靈感漫遊法】

​1.讓自己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躺下來都可以。
​2.去思考你想要發想靈感的議題是什麼,給他一個短短的名詞化稱呼。
(例如:溝通、殺價、組織化、好會議、投資理財、虧妹法)
3.讓自己極度放輕鬆後,讓上面那個名詞化的內容跳進你腦袋,然後以這個名詞化為依據,自由聯想出一個新的畫面、聲音、或感受,你就得到你的第一個靈感元素。
​4.從這個跳出來的靈感元素為依據、再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的聯想。你可以盡可能地做多,但最多不要超過9個元素。
​5.做得差不多後,張開眼睛,拿紙筆記錄下來這些元素是什麼。你可以單純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簡單的塗鴉來標註。
​6.最後,看著你記錄下來的靈感元素問自己:「關於XX議題,潛意識丟給我的這些元素要說的是什麼?」然後嘗試在這些圖像文字中找出關聯。
​7.恭喜你,開始施行這些元素後的產出吧!
​我自己當時就使用這樣的方法,寫過一篇文章,當時使用的議題名詞化叫做「與溝通有關的寫文靈感」。
​坐定放鬆後我閉上眼睛,想著「給我寫文靈感啊~~」然後開始放任大腦翱翔。很快的第一個靈感元素跳出的是「噴泉」、然後我在觀想中順著噴泉的水流經過排水孔、排放到河川,然後跳出第二個靈感元素是「瀑布」
我像是水流的一份子被瀑布往底下丟,跟著龐大的河流分子一起沖刷礁石、流經大地,我記下了「水流」為第三個靈感元素。
​在水流中我抬起頭看著天空。出現一隻老鷹從頭頂飛過。「老鷹」成為我第四個靈感元素。
​老鷹飛過一片大地,然後看到一堆「維京人」在攻城掠地。「維京人」變成第四個靈感元素。接著,我馬上意識到「靠,這不是我之前玩的電腦遊戲---刺客教條英靈殿的劇情一部分嗎?」於是第五個靈感元素就是「刺客教條」
​我睜開眼睛,只單純用文字紀錄下這些元素。他們分別是:
「噴泉、瀑布、水流、老鷹、維京人、刺客教條」
然後我問自己,「關於與「溝通有關的寫文靈感」,潛意識丟出這些是想告訴我什麼?」
​我腦中跳出的是:主動、自由、不受拘束。於是再對應到我設下的目標是溝通,想必就是要寫一篇「主動、自由、不背話術的溝通方式。」
​我又聯想到;不背話術、但又能良好溝通的本質是什麼呢?可以對應到我心理學、NLP、或是催眠的哪些呢?
起心動念聯想一下,於是,我就寫下了一篇「溝通5步心法、輕鬆互動不尷尬。」
​一篇文章就這樣產生了~~。

​使用這樣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潛意識給出的訊息是隱晦的、概括化的。所以你無法透過這個方法「直接」的得到一篇文章、一個辦法。
​你只會得到一個來自完形心理學「組織性、封閉性」結果的產出。但這已經能很好的讓你大腦有一個往之努力的方向。
​如果你有要產出靈感的事,現在就試試看吧!再跟大家講你用了後感覺怎樣?
​以及、就說這篇不是廢文了齁。

想學習更多心理學、催眠、NLP技巧嗎? 彭博會在這些地方出沒: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NLP、心理學出發 看到生活中 所有瘋狂跟浪漫 都跟大腦的非理性運算有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