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言而學到的事

2022/12/2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些人學習語言的理由是為了增進自己的競爭力,也有些人是因為被迫學習,學校要求必須要學習,無論是學習我們的母語,或是外語。
國文不好會怎麼樣嗎?有些人對於文言文或是詩詞的學習不感到興趣,有時候也會想,我們不就會說會看,平日有在用這些夠用就好了嗎?為什麼還要文謅謅的搞到看不懂?
沒錯,語言在生活中確實能夠溝通就可以了,那什麼時候會需要用到文言文或詩詞那些文謅謅的東西?
有沒有當自己情緒很激動或是有所感的時候,你會想要表達些什麼,這時候卻發現自己辭藻過少,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或該說,如果我們表達所有事情都使用「好」、「喜歡」、「好美」、「好吃」等詞彙去說明我們感受到的事物的時候,我們的確沒有一定要完整表達給對方知道,但我們自己內心是不是常有一種沒有被完整的感覺,想要說清楚講明白,卻噎在喉嚨裡說不出的不舒服的狀態?
「不平則鳴」,當有任何不平衡的時候,我們就會發出聲音,可能是讚嘆聲、嘆息聲、怒吼聲、笑聲,各種聲響從我們的體內發出,發出之後就能夠回到平衡的狀態,簡單來說就是能量的釋放,累計太多在體內的任何能量都是有害於我們的健康的,所以我們會去將他發出來。
找到正確的詞彙或是類似的詞句去表達出內心的想法,可以達到一種舒服的狀態,就像是有些人會在生氣後喝口水舒緩自己的情緒一樣,以及像是忘記了什麼一直到想起來之後才感覺到放心的狀態一樣。
其實就是在覺得開心到極致的時候,可以大喊一句「爽!」,然後就覺得好像自己把所有的能量都展現出來一樣,痛快。
語言的部分功能可以闡述自己的狀態,當某個詞彙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情緒,我們會採用譬喻法,比如我們的感受像是雲霄飛車,具象化他來讓對方知道的同時,自己的腦袋裡也產生了一個畫面,在這個過程中,雙方都能夠藉由這樣的同步來增進比起的情感,感同身受。
當然單一語言可能夠到他的文化背景或是各種原因導致沒有辦法完整的表達自己內心的狀況,也因此有些人會出現情緒激動的時候出現外語的狀況。
並非很困難的外語,或是炫技用的外語,而是貼近生活的。
比如我們回答的時候喜歡說「OK」,是因為比起回答「好」他有某種神奇的能量,一種較為簡潔有力,乾脆利落的感覺,而「好」可能是一種比較不耐,或是語帶保留的那種感覺,或者帶來一種保守莊重的感覺。
有些人想到這裡會聯想到,那麼會多種語言的人是不是情感上的表達的選擇就可以更加多元?確實是這樣沒錯,就像是我們有時候講話講到一半,會出現台語才能夠有那種感覺是一樣的,或是在講個笑話的時候,好像沒有用什麼語言就表達不出他的詼諧感。
語言的學習是和情感有關的,溝通最重要的也是情緒之間的流動不是嗎?就像是文字的溫度給我們的感受和說話時的溫度是不一樣的。
學習語言不只是學語言,還有許多是我們能夠學習或發現的,若在生活當中去注意到,會覺得語言真的是非常有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8會員
    93內容數
    人生探尋,目標與意義,生活中的一些想法,自己試了覺得好像是這麼一回事,可以分享,可以談談,可以隨意聊聊,發現生活,發現人生不同的觀點,跳脫原本的思考框架,找到快樂與幸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