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千個禮拜|說的簡單,但我就是做不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刺激購買的角度來看,《人生四千個禮拜》是一本非常成功的書。
怎麼說呢?它涵蓋了近幾年心靈勵志書籍的暢銷元素:寬容與共感、恰到好處的正向、以及「你並不孤單」的慰藉。這種介於時間管理、人生規劃與心靈雞湯之間的書往往有幾個特點:還沒讀完一章就出現摘錄不完、打入心坎的金句;反覆透露「我最透徹、最有效」,並歸納出一切問題都出在於你太過努力。實際上,這本書並非意在教導讀者如何提高生產力或時間管理,所以自然可以任意地批評其他人所說的都是老掉牙,而且本身就是焦慮與痛苦的來源。
歸根究柢,《人生四千個禮拜》不脫「機會成本」的核心概念:我們必須做出選擇,也必須承受選擇所帶來的代價。對於後者,書中(不限於此書)往往輕描淡寫的帶過,但那卻是我們始終跳不出泥沼的關鍵──世俗定義的成功、家人的期望、更值得稱羨的亮麗人生。
說穿了,我們仍在汲汲找尋一種能「我全都要」的生活模式,因為要正視沉沒的成本與歲月、要承認自己一點都不特別,實在太難,而多數人並沒有想像中的灑脫,能承受隨之而來的遺憾與負擔。
這也是為什麼作者說的輕鬆寫意,但我們就是做不到。

我在今年終於做出了這樣的選擇,放棄追求前文所提到、符合各界需求的完美職涯。即便已經一度叩關,我還是厭倦了被困在根本不存在的未來,驚覺自己窮盡與犧牲所有青春不過是在追逐虛幻;我受夠了年復一年的「等我…之後,就可以…」的造樣造句,即便那些「願望」就在我的眼皮底下,且簡單的微不足道。一如《人生四千個禮拜》所述:
我們的努力似乎帶來反效果,把真正重要的事愈推愈遠。我們每天試著「解決」要做的事,好讓它們「不再擋路」,最後把心思放在未來,等著終於有一天能去做真正重要的事。
我同時也知道自己必須永遠背負著家人的遺憾與失望,而那可謂是我從小到大最在意、恐懼,並倚仗以前進的推進力,也是我遲至今日才終於斷捨離的原因。
漸漸地,時間會讓我們經歷過閱讀之際尚懵懂的「取捨」與「放下」。回過頭來,當你對書中的內容不再激動彷彿找到知音,更能分辨哪些是安慰劑或幹話、哪些部分被刻意美化或略過,同時拾掇著新發掘或遺落記憶深處的領悟與叮嚀。從瘋狂的筆記,轉而用人生體驗印證或質疑書裡的內容。
夏日已老,我已熟悉黑夜。

說了這麼多,並不是要負評;反之,《人生四千個禮拜》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但它並無法讓你找到正確答案,從此豁然開朗,不再焦慮、迷惘、挫敗──如果有的話,這類書籍就不會始終如此暢銷,而且標題越來越長,亟欲昭告自己是茫茫書海中的那本「唯一」了。其功能毋寧是在給我們一些時間,輕踩剎車,深呼吸、整頓好步伐,再踏入洪流渦漩之中。
而總有一天,療效褪去,我們會再度失去方向、橫衝直撞,這時就再度需要這樣的書,重新觀照、拼湊、治療,抑或是催眠自我;獲得一些安慰、找一些好聽的話,然後繼續面對一團混亂的世界。

【(・∀・)つ來INSTAGRAM找我聊天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2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verl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曾經可以將更多的金錢與精力,投注在終結這樣無止境的迴圈;我們憂心著如何老去,卻不顧孩子怎麼長大。
愛是一種等價交換,惟人們更常高估自己的付出,而無視對方是否願意承接。
麻瓜的世界同樣遍佈著致命的惡咒,但終究,我們都是那個活下來的男/女孩。
其實跩哥.馬份在《哈利波特》8集電影當中,總共只出現了31分鐘。
我不知道大眾對法律人的印象如何、認為他們擁有怎樣的信念,但我對「真相」與「正義」,始終是疑惑、搖擺不定的。看到被害人所受到的苦難,以及特定人或利益團體的冷言冷語時,覺得「人權」聽來格外戲謔;看到因種族、階級、性別等結構性的歧視、冤抑時,又是滿滿的氣憤與無奈。
一個人有多少憐憫與力量,能夠分配給無限重覆上演的悲劇?
我們曾經可以將更多的金錢與精力,投注在終結這樣無止境的迴圈;我們憂心著如何老去,卻不顧孩子怎麼長大。
愛是一種等價交換,惟人們更常高估自己的付出,而無視對方是否願意承接。
麻瓜的世界同樣遍佈著致命的惡咒,但終究,我們都是那個活下來的男/女孩。
其實跩哥.馬份在《哈利波特》8集電影當中,總共只出現了31分鐘。
我不知道大眾對法律人的印象如何、認為他們擁有怎樣的信念,但我對「真相」與「正義」,始終是疑惑、搖擺不定的。看到被害人所受到的苦難,以及特定人或利益團體的冷言冷語時,覺得「人權」聽來格外戲謔;看到因種族、階級、性別等結構性的歧視、冤抑時,又是滿滿的氣憤與無奈。
一個人有多少憐憫與力量,能夠分配給無限重覆上演的悲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追趕電子書櫃的待讀清單,汲汲於新崗位前完讀所有生產力書籍; 我自以為只要提高生產力,我的工作便能有餘裕,心情也會好起來; 我以為未來只要達到某個目標,便會有快樂一點的生活...... 我剛完讀這本書,又追趕者時間,想記下感悟......
Thumbnail
   人生四千個禮拜這本書,是在講述時間管理的問題。不過,與一般這類型的書籍不同之處在於,它更強調從目的性去調整個人使用時間的觀念。換言之,如果是拼命的要從有限的時間裡去塞進最多的事物,那樣是徒勞無功的,因為事情是做也做不完的。這樣說來,這道理就跟的斷捨離或是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類似的概念。唯
Thumbnail
直至讀了《人生4千個禮拜》,才明白箇中道理。原來,專心做自認重要的、在乎的事,例如你所重視的創意計畫,或處理難解的婚姻問題,皆會感覺不自在,甚或感覺沉悶到無以復加,是因你被迫面對了自身的極限:你得體驗自己的力量有限,人的生命有限,且你無法控制人生會發生什麼事。
Thumbnail
有相當多人雖然有夢想及目標,卻沒有採取任何實現所需的行動,只是期待成果 「我想要說得一口流利英文」,卻沒有在接觸英文。 「我想鍛鍊身體變得更健康」,過了好多年還在找健身房。 「我想要利用興趣創業」,有這種想法卻連查資料都懶惰。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他在這書中結合了哲學家、心理學家、心靈導師的見解,呈現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接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書中假設人的一生活到80歲,這80年間大約是四千個禮拜,並提出許多有關於時間的建議,
Thumbnail
一生不過就是4,000個星期,要以「時間有限」的心態去思考,而不是妄想把各種事務都一股腦塞進自己的時程表裡。如果我們不深思自己的時間該用在哪些對自己人生有意義的事情上,那麼待完成的工作就會像是終點線不斷向後退的跑道般怎麼樣都跑不完,待辦夾也會如同薛西弗斯的巨石般不斷滾落,最後不免焦慮與失落的結果。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我歸納出兩條公式,算是我自己現在的人生哲學,如下: 公式一:(想要的)生活=選擇*時間 公式二:選擇*時間=生活(得到的) 現在的生活 不知道正在閱讀的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生活中現在到底在追求什麼?金錢、快樂、幸福還是成就? 這問題很難,是真的很難,因為並沒有一個答案可以完整的表
Thumbnail
即使活到八十歲,人生也只有四千多個禮拜而已。 面對這樣短暫的時間,大家都知道要做時間管理,但比時間管理、代辦清單重要性順序,更重要的是你要如何運用這四千個禮拜。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追趕電子書櫃的待讀清單,汲汲於新崗位前完讀所有生產力書籍; 我自以為只要提高生產力,我的工作便能有餘裕,心情也會好起來; 我以為未來只要達到某個目標,便會有快樂一點的生活...... 我剛完讀這本書,又追趕者時間,想記下感悟......
Thumbnail
   人生四千個禮拜這本書,是在講述時間管理的問題。不過,與一般這類型的書籍不同之處在於,它更強調從目的性去調整個人使用時間的觀念。換言之,如果是拼命的要從有限的時間裡去塞進最多的事物,那樣是徒勞無功的,因為事情是做也做不完的。這樣說來,這道理就跟的斷捨離或是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類似的概念。唯
Thumbnail
直至讀了《人生4千個禮拜》,才明白箇中道理。原來,專心做自認重要的、在乎的事,例如你所重視的創意計畫,或處理難解的婚姻問題,皆會感覺不自在,甚或感覺沉悶到無以復加,是因你被迫面對了自身的極限:你得體驗自己的力量有限,人的生命有限,且你無法控制人生會發生什麼事。
Thumbnail
有相當多人雖然有夢想及目標,卻沒有採取任何實現所需的行動,只是期待成果 「我想要說得一口流利英文」,卻沒有在接觸英文。 「我想鍛鍊身體變得更健康」,過了好多年還在找健身房。 「我想要利用興趣創業」,有這種想法卻連查資料都懶惰。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他在這書中結合了哲學家、心理學家、心靈導師的見解,呈現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接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書中假設人的一生活到80歲,這80年間大約是四千個禮拜,並提出許多有關於時間的建議,
Thumbnail
一生不過就是4,000個星期,要以「時間有限」的心態去思考,而不是妄想把各種事務都一股腦塞進自己的時程表裡。如果我們不深思自己的時間該用在哪些對自己人生有意義的事情上,那麼待完成的工作就會像是終點線不斷向後退的跑道般怎麼樣都跑不完,待辦夾也會如同薛西弗斯的巨石般不斷滾落,最後不免焦慮與失落的結果。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我歸納出兩條公式,算是我自己現在的人生哲學,如下: 公式一:(想要的)生活=選擇*時間 公式二:選擇*時間=生活(得到的) 現在的生活 不知道正在閱讀的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生活中現在到底在追求什麼?金錢、快樂、幸福還是成就? 這問題很難,是真的很難,因為並沒有一個答案可以完整的表
Thumbnail
即使活到八十歲,人生也只有四千多個禮拜而已。 面對這樣短暫的時間,大家都知道要做時間管理,但比時間管理、代辦清單重要性順序,更重要的是你要如何運用這四千個禮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