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書|直視自己的有限《人生4千個禮拜》

對我們來講,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讓自己沒空,沒時間停下來思考。匆忙度日是共通現象的原因在於,每個人都在逃離自己。-尼采
《人生4千個禮拜》|奧利佛‧柏克曼

關於《人生4千個禮拜》,兩三年前的我要是遇到這本書大概會奉為圭臬,不只會大喊「沒錯!我就是這樣!」也會改觀自己對時間「管理」的想法。
而如今,我還是覺得好看,但或許是漸漸地已從不少經驗中體悟到人生有限,很多時候慢慢懂得放手。這本震撼力度就沒有那麼強大了(我後面會說明為什麼)。但不可否認,《人生4千個禮拜》仍能讓你得以重新省思為何你需要捨棄「掌控時間」。


你有沒有曾經因為永遠做不完待辦事項而感到焦慮?有沒有因為計畫被打斷而更想強行的掌控好時程規劃?有沒有因為大家都好充實只有你在耍廢而感到罪惡?有沒有因為拖延症而感到非常困擾?有沒有不想上班卻又懷疑自己未來想做什麼?
(如果都沒有的話,恭喜你看到這邊就可以了,請直接私訊我,我要好好找你聊聊XD)


時間被量化後的現實

《人生4千個禮拜》指的就是當你活到八十歲好了,你一生也只有四千個禮拜可活。當時間一但被量化後,就會發現它多麼的短,短到我們可能還在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就沒了,但也會長到你覺得很多事情都得等我狀態更好了,我才可以去做的未來式;短到你覺得非得要在一個年齡期限內達到里程碑而塞滿所有行程表,卻也長到讓你誤會一天可以當48小時來用。

作者的核心概念就是要告訴你,你的生命就是時間本身,是有限的。當你接受了我就是做不到的事實,才真正有可能去直面你可能做到的事。

佩服作者用了很長的篇幅,來講述為何現代人如此追求「生產力」,對時間掌控又如此斤斤計較?早在18世紀工業革命前,大家對於時間還沒有如此「工具化」的定義,是怎麼走來以至於幾近失速,而一旦時間管理不好,就處在焦慮、急著想處理更多事的狀態。

有多少時間做多少事

很神奇的,當我這本書還讀不到一半時,工作、家庭、個人的各種水逆與突發狀況接二連三,彷彿嫌我挑戰不夠多似的,所有原本的計畫嚴重停滯,而當我事情解決一個段落後,本能般地覺得非得回頭處理原本的事情,心裡感到時間被拖住又動彈不得的焦慮下,又有另一個突發狀況出現.......
當我壓力大到最後意識到,就放棄其中幾件或乾脆擺爛,有這個退路後,心情居然輕鬆好多!

這本書原本早在上週就要分享的,卻直至此刻都還在讀,使我不得不覺察到,這本書存在就是要告訴自己:我無法做好所有事情,有些其實根本不必做了。


別誤會,作者並不是要你隨波逐流、捨棄未來任何打算,他更像是先讓我們認清自身的有限與赤裸現實。
當你終於面對現實,接受你無法要求事情進行的速度,你將不再試著逃離焦慮,你的焦慮就會出現轉變。...你不急於讀完難懂的小說,需要多少時間就花多少時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

當你認知到自己其實不管在能力、時間上都是有限的,那麼急於掌控時間就不會是你的優先選擇,也會意識到當你做了選擇,勢必得放棄另一種可能。


雖然這本讓我有了以上省思,但呼應到開頭,因為經驗的累積,我對作者說的很多是已知狀態。且光是時間的本質就能跟太多主題連結:若要講述大多數人對於社會體制的盲目跟進,這本沒有佛洛姆的《逃避自由》讓我如此震撼;對於生命中不可掌握之事只得順流,已有了《臣服實驗》的省思;活在當下vs.未來是否一定要有意義,也有《強風吹拂》這本讓我得以深思與熱血沸騰之作。這本書會先推薦給想思考時間「本質」並進而思考該做哪些事,與想了解拖延症的人。

困難的地方就在,很多時候是這些我都知道,但臣妾做不到呀!
工作上我還是得要講求效率呀~怎麼辦?

所以可以把以上觀點先落實到你的休閒日常,當你中午吃飯配影片還要開兩倍速時,可以先停下來想想。有些事情的確不可能在看完一本書後就有了解答,但不能否認當有這樣的書籍存在,集體有沒有可能產生更多重新思考時間的意識,進而改變失速的社會運作呢?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提點。
人生短暫反倒讓我們鬆了一口氣。你得以放棄永遠不可能做到的事,不必追求理論上你應該成為的超級人類——三頭六臂、凡事做到盡善盡美、不曾有情緒脆弱的時刻,也不必仰賴任何人。然後,你得以捲起袖子,動手做真正可能做到的事。
紀錄最近看完,且好希望讓你們也知道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