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時間觀】人生4千個禮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任何有限的人生,即便是你能想像的最美好的人生,永遠在和可能性說再見。
取自誠品官網
一個人的人生,平均約等於四千個禮拜*。
在生命的旅程裡,隨著年紀增長,時有迷失、FOMO**心理蔓延滋長。處在無限瀏覽模式的世代裡,太多選擇似乎成了一種障礙。
瑜珈課時老師常說,選擇你的選擇。細細思索聽起來很拗口的這句話,本質即是接受自己的有限性,安然享受處在當下的感覺就好。
呼應前段話,重新梳理書中的時間觀、時間管理方式,破除深根我心中的觀念壁壘,導正航向人生的軌道,扳回未曾想像過的境地。
大家曾想過沒有時間以前的日子嗎?
中世紀以前,人們沒把它當作一個東西,亦不是抽象的實體。人們遵循的是工作導向的人生。生活自帶規律,而不是橫亙在一條想像的時間軸上。在抽象的思考軸線裡,自然而然時間被視為資源的一種。而時鐘發明之後,時間和生活成了分開的兩件事,時間脫鉤成可以利用的東西。時間不僅是預算財***,更是網路財****,作者恰如其分比喻為流水輸送帶上的紙箱,好像沒有塞滿它,換取等值的有形或無形酬勞,我們就枉費了那一段時間。
一語驚醒夢中人。我們不曾擁有時間,計畫僅止於想法,執念提煉最佳的未來價值,一切都是徒然。專注眼前最重要的事,做出的決定因而賦予意義,捫心自問這個選擇是否會讓自己格局變大?接受邁向選擇帶來的結果。甚至人生中重大影響力的結果,大多來自未曾有機會抉擇的情境。
然而又有別於活在當下。當想法形成時,本質上又環繞著工具手段迴圈,希冀能掌控握有時間的鑰匙。我們,只是存在這一刻。減少有終點的活動,參與單純為做而做、納入沒有特殊目的的事(如健行),付出注意力每件事的總和,不但是活著的體驗,更是我們活過的人生。
每逢不同的人生際遇與每一本有共鳴的書相聚,享受心有戚戚焉的瞬間。以很喜歡讀書會書友的一段話,與大家分享作結:在不後悔過往、不焦慮未來的狀態,身處現在,所有意義都在持續中累積。
註:
*52周x80年=4,160個禮拜
**FOMO(Fear of missing out錯失恐懼症)
***預算財:越多越有價值,例如金錢
****網路財:除了自己外,越多人擁有,和自己互動的程度越有價值,例如電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5會員
96內容數
紀錄日常微光,凝聚濃縮念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ANNE'S SALON 的其他內容
成為大人以後,手上的撲克牌換成了金錢籌碼,賽局主導了人生財富的走向。 投機者的撲克一書,字字珠璣。在股海中,對多空頭市場剎車失靈的失速列車,作最適宜的詮釋。
與這本書的相觸,朝向不是冷冽的黯黑之淵,而是和煦的微風拂面。寧和種種心緒,好似沉澱,將破裂無數的碎片聚合,鑲嵌金繕,修復成侘寂之美的自己。
沒有人可以獨自不依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承載著人生的負重踽踽而行。 撕開故事中婚禮的外層包裝紙,山本文緒人生最終篇的小說音樂盒,扣住心絃轉動,餘音繾綣不已。
窮極一生的賣魚哲學,自我詰問的魚販本身與圓融以待的應對進退,創造魚市中內心情感流露的另一種風情。如同初嚐稻米咀嚼出的甜味,在天猶黑的魚市裡,輾轉到個人手中的旨味,藉由正宗魚販之手,片出豐盈圓潤,謂之鮨的旬味料理。
「找一個人,喝一輩子茶,看似容易,其實很難!」 書中道盡時代謳歌,年代的記憶與眼淚。同一區茶園,同一片茶葉,同一條葉脈,因應時間軸的轉變,發酵烘焙出不同茶湯的茶。而人生,也在順應經歷的過程,有著截然不同的滋味。
「小說是人類透過故事的形式,傳達文化內容的一種型態。」- 作者 吳明益 自單車失竊記敍述那個無法好好哀悼,無法好好愛的過往,苦雨之地這本小說,溫柔呢喃絮語,真實與虛構情節魔幻交織,自然書寫章節交錯,不同故事主角的觀點建構一個平行世界。
成為大人以後,手上的撲克牌換成了金錢籌碼,賽局主導了人生財富的走向。 投機者的撲克一書,字字珠璣。在股海中,對多空頭市場剎車失靈的失速列車,作最適宜的詮釋。
與這本書的相觸,朝向不是冷冽的黯黑之淵,而是和煦的微風拂面。寧和種種心緒,好似沉澱,將破裂無數的碎片聚合,鑲嵌金繕,修復成侘寂之美的自己。
沒有人可以獨自不依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承載著人生的負重踽踽而行。 撕開故事中婚禮的外層包裝紙,山本文緒人生最終篇的小說音樂盒,扣住心絃轉動,餘音繾綣不已。
窮極一生的賣魚哲學,自我詰問的魚販本身與圓融以待的應對進退,創造魚市中內心情感流露的另一種風情。如同初嚐稻米咀嚼出的甜味,在天猶黑的魚市裡,輾轉到個人手中的旨味,藉由正宗魚販之手,片出豐盈圓潤,謂之鮨的旬味料理。
「找一個人,喝一輩子茶,看似容易,其實很難!」 書中道盡時代謳歌,年代的記憶與眼淚。同一區茶園,同一片茶葉,同一條葉脈,因應時間軸的轉變,發酵烘焙出不同茶湯的茶。而人生,也在順應經歷的過程,有著截然不同的滋味。
「小說是人類透過故事的形式,傳達文化內容的一種型態。」- 作者 吳明益 自單車失竊記敍述那個無法好好哀悼,無法好好愛的過往,苦雨之地這本小說,溫柔呢喃絮語,真實與虛構情節魔幻交織,自然書寫章節交錯,不同故事主角的觀點建構一個平行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我們生命中無產出的時期彷彿漫無脫的,但在潛意識間,這些時光卻往往以最深遠的方式影響著我們 - 江逸夫 我們的時光 - 時間與光陰 我們經常說時間很寶貴,我們要爭取時間做有意義的事,但每人對「意義」的定義都不一樣。 我喜歡自己待在一角看看書本享受寧靜的時間,但有些人喜歡與他人相處,去旅行感受不同
Thumbnail
不要心算 猜猜看 一般人可以活多久? 假設可以活到八十歲,大約有4千個禮拜。當下有心驚了一下,心想有那麼少嗎?再算一下自己大概還剩幾個禮拜,心臟又抽搐了一大下。 《人生4千個禮拜》,光從書名看,我以為是告訴我們人生時間有限,我們應該要學會如何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事實上剛好相反。作者奧利佛.柏克
Thumbnail
瞭解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如何跳脫黑暗期和突破期,建立起努力成為理想人生的方式
Thumbnail
若將人生看作一場體驗的遊戲,每個人的體驗都是「注意力」的總和,「你關注什麼,現實對你而言就是什麼樣子」。為此,若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豐富的體驗,就必須分心,讓分心幫助我們逃離「時間有限」的困境。但是,這卻忽略的這些體驗的深淺程度,以及重要程度,是否真的是我們的人生要追求的呢?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他在這書中結合了哲學家、心理學家、心靈導師的見解,呈現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接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書中假設人的一生活到80歲,這80年間大約是四千個禮拜,並提出許多有關於時間的建議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他在這書中結合了哲學家、心理學家、心靈導師的見解,呈現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接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書中假設人的一生活到80歲,這80年間大約是四千個禮拜,並提出許多有關於時間的建議,
Thumbnail
一生不過就是4,000個星期,要以「時間有限」的心態去思考,而不是妄想把各種事務都一股腦塞進自己的時程表裡。如果我們不深思自己的時間該用在哪些對自己人生有意義的事情上,那麼待完成的工作就會像是終點線不斷向後退的跑道般怎麼樣都跑不完,待辦夾也會如同薛西弗斯的巨石般不斷滾落,最後不免焦慮與失落的結果。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我歸納出兩條公式,算是我自己現在的人生哲學,如下: 公式一:(想要的)生活=選擇*時間 公式二:選擇*時間=生活(得到的) 現在的生活 不知道正在閱讀的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生活中現在到底在追求什麼?金錢、快樂、幸福還是成就? 這問題很難,是真的很難,因為並沒有一個答案可以完整的表
Thumbnail
即使活到八十歲,人生也只有四千多個禮拜而已。 面對這樣短暫的時間,大家都知道要做時間管理,但比時間管理、代辦清單重要性順序,更重要的是你要如何運用這四千個禮拜。
我們生命中無產出的時期彷彿漫無脫的,但在潛意識間,這些時光卻往往以最深遠的方式影響著我們 - 江逸夫 我們的時光 - 時間與光陰 我們經常說時間很寶貴,我們要爭取時間做有意義的事,但每人對「意義」的定義都不一樣。 我喜歡自己待在一角看看書本享受寧靜的時間,但有些人喜歡與他人相處,去旅行感受不同
Thumbnail
不要心算 猜猜看 一般人可以活多久? 假設可以活到八十歲,大約有4千個禮拜。當下有心驚了一下,心想有那麼少嗎?再算一下自己大概還剩幾個禮拜,心臟又抽搐了一大下。 《人生4千個禮拜》,光從書名看,我以為是告訴我們人生時間有限,我們應該要學會如何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事實上剛好相反。作者奧利佛.柏克
Thumbnail
瞭解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如何跳脫黑暗期和突破期,建立起努力成為理想人生的方式
Thumbnail
若將人生看作一場體驗的遊戲,每個人的體驗都是「注意力」的總和,「你關注什麼,現實對你而言就是什麼樣子」。為此,若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豐富的體驗,就必須分心,讓分心幫助我們逃離「時間有限」的困境。但是,這卻忽略的這些體驗的深淺程度,以及重要程度,是否真的是我們的人生要追求的呢?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他在這書中結合了哲學家、心理學家、心靈導師的見解,呈現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接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書中假設人的一生活到80歲,這80年間大約是四千個禮拜,並提出許多有關於時間的建議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他在這書中結合了哲學家、心理學家、心靈導師的見解,呈現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接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書中假設人的一生活到80歲,這80年間大約是四千個禮拜,並提出許多有關於時間的建議,
Thumbnail
一生不過就是4,000個星期,要以「時間有限」的心態去思考,而不是妄想把各種事務都一股腦塞進自己的時程表裡。如果我們不深思自己的時間該用在哪些對自己人生有意義的事情上,那麼待完成的工作就會像是終點線不斷向後退的跑道般怎麼樣都跑不完,待辦夾也會如同薛西弗斯的巨石般不斷滾落,最後不免焦慮與失落的結果。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我歸納出兩條公式,算是我自己現在的人生哲學,如下: 公式一:(想要的)生活=選擇*時間 公式二:選擇*時間=生活(得到的) 現在的生活 不知道正在閱讀的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生活中現在到底在追求什麼?金錢、快樂、幸福還是成就? 這問題很難,是真的很難,因為並沒有一個答案可以完整的表
Thumbnail
即使活到八十歲,人生也只有四千多個禮拜而已。 面對這樣短暫的時間,大家都知道要做時間管理,但比時間管理、代辦清單重要性順序,更重要的是你要如何運用這四千個禮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