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ce came to a fork in the road. “Which road do I take?” she asked.
愛麗絲走到了岔路口。"我該選哪一條路呢?",她問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responded the Cheshire Cat.
"你想去哪裡呢?",柴郡貓如此回應
“I don’t know,” Alice answered.
"我不知道",愛麗絲答
“Then,” said the Cat, “it doesn’t matter.”
"那麼",貓說,"選哪條都是一樣的"
在面對人生的岔路口,我們總是會著急地問著許多問題,想要從前人的經驗中,找到一條明路,但是卻常忘記應該先問自己要去哪裡?
人和人有著許多的相似,但卻沒有任兩個人是完全相同的。然後,我們會發現每個人面對的困難都是獨特而且只屬於你。你可以參考前人的作法,但是如何排列組合,去蕪存菁成自己的版本,只有你知道。
每個作法都有對應的問題,而每個問題都有對應的假設。
尋找速成的解方這個動機是人之常情,但是現實是,只有不斷的問自己到最深處,才是真正屬於你的答案。
以上是前言,現在言歸正傳,雖然是以求職開始,但其實適用於各種人生問題:
1. 尋找解答前,先定義問題
新鮮人求職常見的狀況是,為了避免畢業即失業,很著急地埋頭準備面試,急切的想要找到一份工作,來證明自己在人肉市場上的價值,也好跟爹娘有個交代,還有準備看笑話的親朋好友點顏色瞧瞧。然後又如果很不幸的找工作找地不甚順利,不用別人來說,自己都開始懷疑起自己,於是標準越降越低,開啟悲慘的職涯循環。
如果發現自己處在這個狀態,最好的的做法其實是先停下來好好思考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身為一個平凡的升學者,我們合理的經歷是,一路考試然後畢業就準備找工作。因此我們缺少了自己命題的經驗。所謂考試,是人家幫你準備好任務目標,然後你有了任務目標想"如何"達成。但是畢業後其實第一件事情是決定"自己想要什麼",在找到以前,"如何達成"是不重要的。
或是可以這麼說,第一個主要目標就"決定自己的目標"。 接下來就像是曾經玩過的電玩一樣,只要達成主要目標就算過關,其他都算加分目標,然後在達成主要目標為大前提下,盡可能完成加分目標,但是絕不能因小失大,為了拯救人質而導致任務失敗。
主要目標有可能根據人生經歷而變動,但是理論上不會太頻繁,請不要和抓錯混為一談。
如果你一直在路上感到滿滿的違和感,導致於你每天都在懷疑自己的方向,那麼可以確定的是,你的第一階段還沒有完成。直到有一天你不再懷疑了,可能是找到了,可能是妥協了,原因不重要,重點是,你選擇了。
於此同時生命進入了下一個階段,一切都只能按部就班,紮紮實實是生命經驗的累積,問題沒有獲得解決以前,他就會一直在那邊陪你朝朝暮暮,在你午夜夢迴夜深人靜時提醒你,他還在。
人生是條開放的路,但是你總要選一條走的。
2. 決定目的地之後,再想怎麼去
--"轉資工好嗎?" ,"A公司怎麼樣?"
上述問題可以算是求職市場的月經題,但嚴格來說這相當於有一個人突然沒頭沒腦的問你 "搭高鐵怎樣?"。黑人問號??? 我又不知道你要去哪裡
同一個選項對不同人來說意義完全不同,有人看到身邊有人做了A決定之後飛黃騰達,就立馬跟上然後一敗塗地。常常是因為他的選擇於它的動機跟目標是一致而且絕佳,但是於你來說卻是完全牴觸,這會決定遇到挫折和阻礙的時候兩個人採取完全不同的做法最後導致結果大相逕庭。
參考別人作法前,請先確定我們都是要從台北到台中,然後再看到他搭高鐵效果好像不錯。如果你只是要從中和到板橋,你還得先把高鐵給蓋出來。
--"我先蒐集資訊再來決定阿"
收集資料本意很好,也是必須,但這涉及了一個問題。所謂的資訊是一個很籠統的詞彙,關於一個公司的訊息相當多,大到股東會成員組成,小到能不能申請加班費,你盲目蒐集了這麼多資訊最後的下場就是眼花撩亂,最後還是不知道怎麼用。
同時所有問題背後都有假設,你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假設,那別人就會按照他自己的假設來回答你,如果剛好一樣算你運氣好,如果不一樣那你最好自求多福你心智夠堅定不會被帶著走,但是通常結局都是後者,"嗯....他說得好像有道理"。
內行人直接問他想聽的,其他都不管。主管有小三關我屁事。
住在台灣的人,莫三比克發生的事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世界上沒有那麼多蝴蝶效應,就算發生了也不是人智力所能及,別找自己麻煩。
3. 理想和現實最大的差距叫做成本
從台北到台中有客運,火車,UBER,高鐵,你會選哪一種?
最後選擇的那個是成本最低的那個。
而成本從年輕的時候只有金錢叫做成本,到年齡稍長機會也有成本,到年齡更大,時間就是成本,因此人對成本的感覺是動態的,這也決定了別人的作法在你身上要適用,很難。甚至於同一個你,20歲時的最佳解,放在30歲也未必適用。
因此,做決定前,分析成本是最後關卡。
新鮮人另一個常做的事情是,把成本看做是最重要的事,這個是先後順序上的顛倒。絕對是先有了目標,再來省成本。顛倒順序是完全沒有意義的事。
定義完問題,分析了成本,你該做的選擇也就清楚了。
至於是不是成本最低? 那不重要了,記得主要目標和加分目標的差別。
通常我們能做到的只能是我們能摸到的選項的最佳解,而不會是全部選項的最佳解。你能摸到的選項,受限於你的資源和你所處的周邊生態,有的選項你就是只能羨慕,但是其實跟你無關。
然後,我們會重複在一生中,選下那個最早被我們碰到的可接受的解。
最後,祝福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問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