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皆知的事,在近代早期,菲律賓長期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在1896年,不滿於西班牙統治的菲律賓人發起大規模的獨立革命。隨後由於西班牙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迅速敗給美國,西班牙政府在未知會菲律賓人的情況下就把菲律賓賣給了美國。從而,菲律賓獨立革命的對手一下子從腐朽的西班牙帝國轉成了蒸蒸日上的美利堅合眾國。菲律賓革命最終也在血戰6年以後,於1902年正式為美國摧毀。
美國戰勝菲律賓以後,美國政府開始在菲律賓建設起穩固的殖民統治。美國政府將菲律賓轉型成一個消費社會,如同美國自己。但不同的是,菲律賓是一個產業嚴重偏科的消費社會,大部分的商品他們都不能自行製造,而菲律賓的大產業則主要是為了美國的發展需求而生的。在這樣的轉型下,美國逐步地完成對菲律賓經濟、社會上的控制。
不過,若是只有美國,美國政府實際上不足以完成這樣的殖民控制。原因是因為,儘管美國把菲律賓塑造成一個可以供美國產品傾銷的消費社會,但其實美國產品不是大部分菲律賓人能消費得起的。這個空隙,本來可以由菲律賓人自行填補、進而發展出菲律賓人的民族工業,保留未來經濟正常發展、不會嚴重仰賴殖民母國市場的生機。本該如此,如果沒有第二個太平洋強權:日本存在的話。
日本的學者早瀨晉三寫道,日本產品品質不差,但價格卻比美國產品低廉,於是這個產業空隙很快由日本企業填補。連新生也談不上的菲律賓企業自然不是日本企業的對手。於是,儘管從日本進口的產值可能僅占菲律賓總體進口的百分之十——美國畢竟享有具大優勢——但日本卻恰巧成為完成美國在菲律賓殖民控制的最後一塊拼圖。早瀨認為,新生的美國菲律賓殖民地處處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日本協力者現象:日本來的勞工、日本來的技術人員、日本來的娼妓、以及日本來的企業。結果是,菲律賓的再次殖民地化,竟是美日兩國不自覺間合作而成的結果。
早瀨晉三,未完のフィリピン革命と植民地化,東京:山川出版社: 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