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到底過給誰看?|一代人的情感壓抑,強加給另一代人的節日焦慮|情緒勒索|過度關心|社會文化|壓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妳怎麼這麼自私?” 記憶裡家人那句責備劃破空氣,擲地有聲。

我忽然驚醒,發現是在做夢,原來自己是在回家吃年夜飯的路上;

而每年的這個時候,記憶裡的那個家人的聲音,還是會時常遠遠地在我腦海,久久不肯離去...

“年”,是傳統華人家庭的桎梏,
“過年” 更是眾生相一覽無遺的時節。

我相信“家”對於一部分來說,或許意味著 “港灣和歸屬”,而仍然會有一部分人,會把它當作一輩子想要遠離或掙脫的枷鎖。
曾聽過一句話,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而有些人要用一生去治癒自己的童年。

“情緒勒索” “過度關心” “精神能量的耗竭”

自小看著過年前家人常常愁眉苦臉,除了暗自比較紅包,比誰的大,長輩的臉色,常顯露出了對紅包厚度的滿意程度;
走親戚這件事情,
誇張的家庭(我對岸的家)從初一到十五不間斷,
你們見面也沒幾分鐘,而後一整年也沒聯絡,然而每年還是要 “闔家團圓” “維繫表面的平和”;

家人年三十前便開始忙進忙出,準備豐盛的家族團年飯,
當大家吃飽喝足在客廳看電視時,一些人面紅耳赤地拚酒;
一些人只是默默地負責跑腿、和幫傭一起收拾洗碗;
一些人只是懶散地出一張嘴,用“我是為你好”的口吻關心,

面對各種令人難以招架的問題:

「有沒有男/女朋友啊?打算幾時結婚?另一半收入多少」、
「現在做什麼工作啊?收入多少?」、
「什麼時候升遷啊?當初考大學的時候早該聽我的話啊,選xx才好」
「買房買車了沒啊?怎麼還在租屋呢?」
「什麼時候去考公?改天請局裡的x處幫你看看你還缺什麼資料」

如果你的回答沒有讓他們滿意,
他們還會“指教”你的人生該怎麼做,
才算是光彩、讓人覺得“有面子”“懂事”的好兒女...

過年
是一代人無法掙脫的情感壓抑,
強加給另一代人的無奈。

而這些種種來自同輩或長輩的壓力和焦慮,
形塑了我們對事物的看法,也成了我們各自人生接下來必須面對的功課。

而我認為,這些價值觀和心態的建立,讓我的內心越來越強大,並更加清楚該如何巧妙地應對,充斥在我們身邊,無論逢年過節,還是周遭環境中,無論是職場、交友、伴侶、還是其他方便,各樣的 “ 人情壓力”和 “ 情緒勒索”。

  • “自我認同感”

從小被教導懂事,就等同於需要壓抑自己的情感,這意味著同樣的東西,你很喜歡的,要先讓給別人,因為這樣你才會得到別人的喜歡,

如果你選擇不客氣,不禮讓,你就會被人討厭。

而今年近三十,也快活出了“被討厭的勇氣”;幾經思考,

大家會這麼做,不過也是因為“渴望被認同”,

然而“渴望被認同”,實質上是源於 “對於自我價值的不確定” 或者 “害怕不被接受”;

倘若是向不對的人索要“認同”,
就好像是把籠子的鑰匙交給了別人,
再請對方把自己關起來,

如果,
對方永遠都無法 “認同”你呢?
或即使給了你認同,但它並不會讓你感到更安全,反而伴隨著更多的不穩定和焦慮,戰戰兢兢害怕有一天會失去它。

而我們必須要清楚,
真正的 “認同感”並不是來自於,別人的認可,而在於 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倘若你的自我價值,
是建立在於
“學校的頭銜”
“工作的頭銜”
“父母眼中的好兒子”
“公婆眼中的好媳婦”
“所謂的功成名就”

那麼你的行為,便不得不去迎合,社會形塑給你的 “那一套標準”,

“你要是好媳婦,必然會先跟老公回公婆家”
“要是你沒有回家,那你就不算孝順”
“你要是無法xx,那麼你就不是xx”

  • “遠離愧疚感”

我們會產生莫名奇妙的“愧疚感”(Guilty Feeling) ,是我們對所愛的人行了惡事時的自責,

因此,社會慣常是把「愛」與「罪疚感」視為並行的情感,

很多時候那種:
「如果你愛我,你就不會這樣對我,你就應該怎樣做!」
常常會充斥在我們的周遭。

而我們先要學會,不要對任何事情,都覺得“抱歉”,
因為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功課,即使是你的父母或孩子,也不例外。
有時候,並不是你需要去擔當的責任,你應該要分清楚。

我們華人家庭要擔當的責任已經太多, 而走出去世界看看,
世上家庭面貌千百種,你發現並不是所有家庭都像自己的一樣,曾走訪過歐洲10多個國家,大多家庭間大部分關係都自在輕鬆,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像朋友,不過度倚賴和情緒加害。

父母有時候會以 “你不懂事”“只是個孩子” ,
而如果,在對方眼中,我們永遠不會有長大的一天呢?
那麼,你要帶著這樣的虧欠、和愧疚感度過一生嗎?

你必須清楚,無論你做什麼,
都無法讓所有人滿意,你只能選擇在讓你舒服的前提下,先過好自己的人生,

因為愧疚不等同於愛,愧疚也無法產生愛,
唯有你自己先認可自己,
才能夠有能力去擔當你應當的責任,並保護你愛的人。

而你清楚知道自己的價值,再次面對對方時,
你便不會再尋求認同,或因為對方認為重要的東西,而貶低自己的價值;
更不會因為對方覺得你不夠好,就產生愧疚感。

我們對任何人都應該是這樣,對父母也是。

  • “找到可以理解你,並和你並肩作戰的人”

一個人走的孤單,然而你要相信,
一定會有另一個人,和你有一樣的想法和感受,並且願意傾聽你和你一起,面對來自 “長輩”的壓力;

改變別人很難,我們唯獨可以做的是:先改變的自己的想法,

無論那個可以和你並肩作戰的人是誰, 是你的朋友、另一半、還是其他可以給你鼓勵的人,在你有壓力的時刻,你必須找到你的情緒和能量的出口...
而懂得處理、和接住你情緒的人,才是你值得花時間的對象。


當然上一輩的恩恩怨怨,小孩是最無辜的,
而如今看著晚輩的孩子們快樂地放著鞭炮煙火,
開心著拿著紅包滿載而歸;不禁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是如此期待過年,

因為那是家中唯一的那時刻,家人會停下手邊的公事,回到彼此身邊。

而後越長大越諳世事後,反而越避之唯恐不及,
在國外工作為由、以和朋友出遊為由,
想要逃避這樣的國定情緒勒索的身體耗竭,

然而,以前確實可以“避而不見”,
而後來,隨著年紀漸長,更多地瞭解自己,了解責任。
也漸漸有了,與之平和相處和應對的方式: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開場白說: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今時不同於往日,
願我們都能日漸懂得,
我們可以有選擇地待人接物,並活出和上一輩,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Nessyfit 妮西 寫於卯年伊始


後記:
“妳怎麼這麼自私?”
這是我的家人當著眾親戚的面對我的責備
自小父母分開在對岸長大,家中全部從政商複雜壓抑的成長環境
和從小看著十分兩極的世界,形塑了我對周遭事物的看法。很長的一段時間,懂事對我來說,就意味著壓抑改日若有機會,再另和大家分享了:)”


作者介紹: @nessyfit妮西
相信透過聰明訓練、覺察生活,每個女人都可以藉此獲得完美曲線,自信態度,謝謝你邀請我參與你的身心健康之旅

#優雅曲線聰明練
#好好生活
#用心感受

IG: @nessyfit妮西 ,歡迎交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eta-avatar-img
2023/01/26
每個人都有「選擇」,只是我們常常自我放棄,最後便隨波逐流
Nessy妮西的身心之旅-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2/18
確實值得深思
紀餘-avatar-img
2023/01/25
每個人有他的觀念和想法、過日子的方式, 和他的人生, 我不能幫他過, 同樣地, 他也不能幫我過, 對任何人都一樣----爸媽, 再上一代, 七嘴八舌的親戚們。
Nessy妮西的身心之旅-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2/18
確實“別人強加於自己的期待” 會讓人有壓力
Jason傑紳-avatar-img
2023/01/23
跟我的觀念好像,應對方法也類似🤣 我們好棒🤣
Nessy妮西的身心之旅-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2/18
情感上的 斷捨離
avatar-img
Nessy妮西的身心之旅
18會員
10內容數
你常陷入飲食不規律、對體重和自己的身材感到不自信焦慮嗎?你不需成為運動高手,也能輕鬆無痛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和好身材?本專題將透過飲食和生活觸手可及的活動,一步步帶你解鎖身體曲線、享吃享瘦的奧秘,並從運動醫學、心理學、科學身心健康的角度,讓你巧妙抓住瘦身的規律,輕鬆養成自律,透過實用的步驟,讓你由內而外地蛻變重生。
2025/01/14
我覺得任何一段關係,無論朋友、愛人、同事、家人都是這樣。 人和人之間,是階段性的緣分, 一段關係的結束,就意味著,有新的緣分要來。 即使有時候你很傷心: “我們以前明明很要好的...” ,但你得為新的緣分讓出位置啊。 你相信嗎? 在“愛你的人”的這個位置上,永遠不會有人缺席的。 很多女生
Thumbnail
2025/01/14
我覺得任何一段關係,無論朋友、愛人、同事、家人都是這樣。 人和人之間,是階段性的緣分, 一段關係的結束,就意味著,有新的緣分要來。 即使有時候你很傷心: “我們以前明明很要好的...” ,但你得為新的緣分讓出位置啊。 你相信嗎? 在“愛你的人”的這個位置上,永遠不會有人缺席的。 很多女生
Thumbnail
2025/01/03
最近被譽為Netflix年度台劇的《影后》裡有句話:「等你是個咖了,才配掉眼淚。」   這句話道出了多少社會中的階級和不被承認的情緒。 我們身處的職場、人際關係、家庭社會環境, 總在傳遞一個訊息:你必須先努力成為舉足輕重的人,才有資格被看見、被認可。   努力換認可:社會的隱形規則   我們從
Thumbnail
2025/01/03
最近被譽為Netflix年度台劇的《影后》裡有句話:「等你是個咖了,才配掉眼淚。」   這句話道出了多少社會中的階級和不被承認的情緒。 我們身處的職場、人際關係、家庭社會環境, 總在傳遞一個訊息:你必須先努力成為舉足輕重的人,才有資格被看見、被認可。   努力換認可:社會的隱形規則   我們從
Thumbnail
2025/01/02
這一年中我見過太多人,幾乎整年都在被ig/fb或社群媒體影響,羨慕這個羨慕那個。 看到別人買了新房子就焦慮,看到別人升職就難過,看到別人結婚生小孩就惶恐。現在一年又要過完了,很多人陷入了焦慮。 而2025的開頭,新年的開頭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改命時間。 不管你是P人還是J人,與其羨慕別人的生
Thumbnail
2025/01/02
這一年中我見過太多人,幾乎整年都在被ig/fb或社群媒體影響,羨慕這個羨慕那個。 看到別人買了新房子就焦慮,看到別人升職就難過,看到別人結婚生小孩就惶恐。現在一年又要過完了,很多人陷入了焦慮。 而2025的開頭,新年的開頭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改命時間。 不管你是P人還是J人,與其羨慕別人的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為了成全你,我會盡力燃燒我自己」,容易變成自我犧牲型的虐愛。最近讀了這本《#練習不焦慮的生活》,除了讓我重新學習親子間的互動關係,也使我審視自己是否有 #情緒上的營養不良。
Thumbnail
「為了成全你,我會盡力燃燒我自己」,容易變成自我犧牲型的虐愛。最近讀了這本《#練習不焦慮的生活》,除了讓我重新學習親子間的互動關係,也使我審視自己是否有 #情緒上的營養不良。
Thumbnail
「賀新年祝新年新年啊年連年~~~」 今年春節連假長達10天,再加上疫情朝向與病毒共存的狀態,家家戶戶無不規劃出國遊玩,抑或是於國內到處走春拜年。往常,我們家也是依循著這樣既定的模式,農曆年前辛勤的打掃、採買過年拜拜的物品和準備年菜等事宜。
Thumbnail
「賀新年祝新年新年啊年連年~~~」 今年春節連假長達10天,再加上疫情朝向與病毒共存的狀態,家家戶戶無不規劃出國遊玩,抑或是於國內到處走春拜年。往常,我們家也是依循著這樣既定的模式,農曆年前辛勤的打掃、採買過年拜拜的物品和準備年菜等事宜。
Thumbnail
思考並解放自我。 赤誠而溫暖 不要吝嗇於表達愛 原諒與善意永遠比憤怒與惡意還要來得更有力量
Thumbnail
思考並解放自我。 赤誠而溫暖 不要吝嗇於表達愛 原諒與善意永遠比憤怒與惡意還要來得更有力量
Thumbnail
“年”,是傳統華人家庭的桎梏, “過年” ,更是眾生相一覽無遺的時節。 如何處理過年的情緒勒索和過度關心呢? “妳怎麼這麼自私?” 記憶裡家人那句責備劃破空氣,擲地有聲。 我忽然驚醒,發現是在做夢,原來自己是在回家吃年夜飯的路上;
Thumbnail
“年”,是傳統華人家庭的桎梏, “過年” ,更是眾生相一覽無遺的時節。 如何處理過年的情緒勒索和過度關心呢? “妳怎麼這麼自私?” 記憶裡家人那句責備劃破空氣,擲地有聲。 我忽然驚醒,發現是在做夢,原來自己是在回家吃年夜飯的路上;
Thumbnail
小時候過年只要負責吃及玩,長大後則變成令人痛苦的假期(還是沒有結婚的情況下)。經濟和時間允許的話還是遠走高飛吧!離開這些是非之地。
Thumbnail
小時候過年只要負責吃及玩,長大後則變成令人痛苦的假期(還是沒有結婚的情況下)。經濟和時間允許的話還是遠走高飛吧!離開這些是非之地。
Thumbnail
身邊的媽媽們都不喜歡過節 因為忙又累,不恰巧還會吞著一肚子委屈 面對一堆事和一堆人 最近某火鍋料理的廣告是公公婆婆貼心地
Thumbnail
身邊的媽媽們都不喜歡過節 因為忙又累,不恰巧還會吞著一肚子委屈 面對一堆事和一堆人 最近某火鍋料理的廣告是公公婆婆貼心地
Thumbnail
今年農曆過年,對我,有著不同層面的難. 很大部分的原因在於傳統過節的儀式感和重要性,也在我骨子裡了.過年該有的準備和大年初幾該幹嘛,是必要的過場.這些都有年終犒賞,開年大吉的意思,方方面面都需要花錢張羅的.
Thumbnail
今年農曆過年,對我,有著不同層面的難. 很大部分的原因在於傳統過節的儀式感和重要性,也在我骨子裡了.過年該有的準備和大年初幾該幹嘛,是必要的過場.這些都有年終犒賞,開年大吉的意思,方方面面都需要花錢張羅的.
Thumbnail
小時候,我很喜歡過年的熱鬧氣氛。 我們居住在台北,爸爸是第一代外省人,老家在遙遠的湖南,所以過年的祭拜只有祖先,沒有神明,沒有爺奶跟我們過。但即使如此,媽媽在過年前還是特別焦慮,要大掃除、要採買年貨準備年菜…,一直忙到除夕拜完祖先、吃完年夜飯之後,媽媽緊繃的表情才逐漸放鬆。 曾跟媽媽說我喜歡過年,
Thumbnail
小時候,我很喜歡過年的熱鬧氣氛。 我們居住在台北,爸爸是第一代外省人,老家在遙遠的湖南,所以過年的祭拜只有祖先,沒有神明,沒有爺奶跟我們過。但即使如此,媽媽在過年前還是特別焦慮,要大掃除、要採買年貨準備年菜…,一直忙到除夕拜完祖先、吃完年夜飯之後,媽媽緊繃的表情才逐漸放鬆。 曾跟媽媽說我喜歡過年,
Thumbnail
你當初以為回家就是簡單地問候家人,見見許久不見的好友,平靜地過完這個年假;但現實,則是要面對數不盡的人際壓力,包括親友們雪片飛來的「關心」。 過完年回到工作岡位上。大多數人沒有因放長假而獲得陽光般笑容,反倒一臉疲憊。
Thumbnail
你當初以為回家就是簡單地問候家人,見見許久不見的好友,平靜地過完這個年假;但現實,則是要面對數不盡的人際壓力,包括親友們雪片飛來的「關心」。 過完年回到工作岡位上。大多數人沒有因放長假而獲得陽光般笑容,反倒一臉疲憊。
Thumbnail
 華人的年節即將到來,往往在一片濃濃的年味當中,有更多心靈是充滿焦慮和不安的。 特別在現今社會,這種含有傳統習俗及家族團聚意涵的節期,遇到了社會上的個體,集體性的想要掙脫傳統束縛及框架,想要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的風氣潮流,就容易在我們內心形成一種衝突及對立拉扯和震盪。有時,家是還沒回,心卻開始亂了...
Thumbnail
 華人的年節即將到來,往往在一片濃濃的年味當中,有更多心靈是充滿焦慮和不安的。 特別在現今社會,這種含有傳統習俗及家族團聚意涵的節期,遇到了社會上的個體,集體性的想要掙脫傳統束縛及框架,想要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的風氣潮流,就容易在我們內心形成一種衝突及對立拉扯和震盪。有時,家是還沒回,心卻開始亂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