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是什麼造就了此時此刻的你?你有思考過類似的問題嗎?每個人對於人生的感悟都是獨一無二的,乍看之下每個人的體驗或許是極其相似的,但若將細節逐一挑開,卻可以在每個個體之間得到全然不同的答案,是什麼讓相似的體驗得到不同的感悟的?這就是所謂的意識嗎?造成這種差異性的關鍵是什麼?

也不用以別人來舉例,就拿我自己來說,閱讀同一本書帶給我的體驗在半年之間就有了巨大的差異,在我展開行動之前,子彈筆記裡的文字幾乎可以說是沒有意義的,但機緣巧合之下,當我開始行動,思考的模式有了些微的變動,感覺整個世界的運行模式都完全不同了,當行動持續,當我依照書裡的內容記錄自己的生活,我對於生活的感悟就有了全新的理解,每個全新的思考方式彷彿是手機裡那些層出不窮的濾鏡,能夠對觀察這個世界給出不同的模式,我對世界的了解非常的淺薄,而這僅僅是一本書給我帶來的影響。

在我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體驗之前,我認為每個人,乃至於萬事萬物,都有屬於自己的節奏感,那無關於對錯,道德,是非,而是規律,是我看待這個世界的最粗淺的方法,每個作家獨有的語法都有其趣味性,即便是最枯燥的寫作方法,或許也正不自覺地受到某某的影響,同一種教學模式,也會因為每個人的體悟和各種緣故而得到不同的解答。而最粗淺的學習,其實就是模仿一切的節奏感,底層的規律和邏輯,這就是一切的開端,進步的過程──是嗎?

閱讀其實是一種思想的交流,無論你同意或者不同意,事實上你吸收的資訊都能對你造成影響,閱讀的越多,累積也就越多,筆記能夠幫助你思考,但不會是唯一的方法,而創作,也不會只有一種途徑,攝影,舞蹈,寫作,繪畫,食衣住行,各種表演的形式等等,都是創作的一種,我認為這其中並沒有最好的方法──唯有你親自去行動之後,你才能知道哪種最適合你。

而在創作的過程之中,你能夠更好的認識自己,你的作品會隱約的向外透露出你沒有顯露的內在,當然,這是我自己的經驗,「唯有你親自去嘗試之後,你才能知道這正確與否。」在創作之中,你或許會有一種原來如此的感覺,又或者清楚的知道,自己對此時此刻的事情全然的沒有興趣。

我覺得更有趣的是,我發現勞動本身或許就是一種創作,即便你只是重複一種動作,但你的腦袋可不是個裝飾品,它成千上萬個念頭之中,或許就有許多偉大的想法,荒誕的想法正在產生,而或許那之中的某一個,能夠引發一個全新的思想,甚或者成就一個文明,只是我們在這一個當下,還沒有足夠的本事去實行它而已,這只是我的突發奇想而已,誰知道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飲光度日
31會員
181內容數
記錄當下的我對於事情的看法,將他們集結起來,或許就是我在別人眼中的模樣。
飲光度日的其他內容
2023/06/28
我是一個作家。我固定會投幾個文學獎,可是我從來都不知道什麼樣的作品會得到評審的青睞,對於自己的每個投稿作品我都非常有自信,都有我發自內心的愛,但我從前的策略有問題的地方是,那大多是我一時的靈感,琢磨的不夠深刻,是很粗淺的東西,距離我想表達的主題或許不過是素描而已的程度。 這是我自己發現的,每當我回顧
2023/06/28
我是一個作家。我固定會投幾個文學獎,可是我從來都不知道什麼樣的作品會得到評審的青睞,對於自己的每個投稿作品我都非常有自信,都有我發自內心的愛,但我從前的策略有問題的地方是,那大多是我一時的靈感,琢磨的不夠深刻,是很粗淺的東西,距離我想表達的主題或許不過是素描而已的程度。 這是我自己發現的,每當我回顧
2023/06/16
我是一名學生。我在國小的時候,喜歡上了坐在我隔壁的同學。不知道從哪個時候開始,她在我的眼中有一種奇怪的,難以形容解釋的好看,我已經不太記得她的長相,但我確定,她是一個十分溫柔的人。 我不是一個擅長表達的人,但當時我甚至沒有察覺到,自己將喜歡一個人所能做出的舉動,表露的多麼明顯,直到某個午休結束,下
2023/06/16
我是一名學生。我在國小的時候,喜歡上了坐在我隔壁的同學。不知道從哪個時候開始,她在我的眼中有一種奇怪的,難以形容解釋的好看,我已經不太記得她的長相,但我確定,她是一個十分溫柔的人。 我不是一個擅長表達的人,但當時我甚至沒有察覺到,自己將喜歡一個人所能做出的舉動,表露的多麼明顯,直到某個午休結束,下
2023/06/15
我是一個孩子,不論時間經過多久,在父母面前,我都是一個孩子。對他們來說我是什麼樣子的呢?我沒有勇氣當面去問。我害怕現實與想像的落差太大,也害怕現實與想像一樣。 我爸是一名水泥匠,在那之前他做過計程車司機,我還記得小時候坐在車上看那數字跳動的樣子,那在我記憶中佔比極短,卻印象深刻。我爸其實交友廣闊,
2023/06/15
我是一個孩子,不論時間經過多久,在父母面前,我都是一個孩子。對他們來說我是什麼樣子的呢?我沒有勇氣當面去問。我害怕現實與想像的落差太大,也害怕現實與想像一樣。 我爸是一名水泥匠,在那之前他做過計程車司機,我還記得小時候坐在車上看那數字跳動的樣子,那在我記憶中佔比極短,卻印象深刻。我爸其實交友廣闊,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人工意識沒有靈魂,故不能叫做意識 其實意識來自於心,心來自於靈魂..... 靈魂分為三魂七魄,三魂就是元神又叫高我、星光體(這兩個都是新時代)、我(印度教)、本靈(民間信仰)、真我、神我(這兩個應該是無派或是天主教與道教)),故心其實是在講靈魂的意識,又叫靈識或心識。然後有識神(小我),他是
Thumbnail
人工意識沒有靈魂,故不能叫做意識 其實意識來自於心,心來自於靈魂..... 靈魂分為三魂七魄,三魂就是元神又叫高我、星光體(這兩個都是新時代)、我(印度教)、本靈(民間信仰)、真我、神我(這兩個應該是無派或是天主教與道教)),故心其實是在講靈魂的意識,又叫靈識或心識。然後有識神(小我),他是
Thumbnail
2024年10月的某個深夜,我讀到了一篇文Leopold Aschenbrenner寫的文章Situational Awareness,我深感震撼,只花了一個夜晚,我的認知被顛覆了。這篇文章不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只要認真看完一定能感受到要是我早點看到就好了!秉持著這個想法,我打算寫一系列相關的文章。
Thumbnail
2024年10月的某個深夜,我讀到了一篇文Leopold Aschenbrenner寫的文章Situational Awareness,我深感震撼,只花了一個夜晚,我的認知被顛覆了。這篇文章不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只要認真看完一定能感受到要是我早點看到就好了!秉持著這個想法,我打算寫一系列相關的文章。
Thumbnail
我的寫作其實就是我思考的過程。 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慢慢會發現對於人事物會有不一樣的角度,如果不能引領風騷的話,至少是一種和自我對話的結果。 不是那麼多人了解和自我對話的重要性,所以在面對人生種種困難選擇時就會顯得無所適從,而我透過寫作來自我對話,表面上是思考的過程,其實是交流的結果。
Thumbnail
我的寫作其實就是我思考的過程。 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慢慢會發現對於人事物會有不一樣的角度,如果不能引領風騷的話,至少是一種和自我對話的結果。 不是那麼多人了解和自我對話的重要性,所以在面對人生種種困難選擇時就會顯得無所適從,而我透過寫作來自我對話,表面上是思考的過程,其實是交流的結果。
Thumbnail
書中說過,感受是「高等認知功能」,個人認為認知跟理解力息息相關,自己的感覺是每一個文字,不管什麼語言的文字,都帶有感知。 以詞彙拼湊句子時,會讓閱讀者產生自己認知中的感受,因為每個人對詞彙的認知感受不同,所感知的正負能量也不同,但總會遇到相同頻率的人,所以我一直覺得詞句的精準很重要,雖然總
Thumbnail
書中說過,感受是「高等認知功能」,個人認為認知跟理解力息息相關,自己的感覺是每一個文字,不管什麼語言的文字,都帶有感知。 以詞彙拼湊句子時,會讓閱讀者產生自己認知中的感受,因為每個人對詞彙的認知感受不同,所感知的正負能量也不同,但總會遇到相同頻率的人,所以我一直覺得詞句的精準很重要,雖然總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