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會抒發自己對現況或工作表現的小小不滿與自責,因為總是認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然後朋友們給我的回應通常是「妳已經做得夠好了!」、「妳太要求完美了!」、「妳就放過自己吧!」。這種暖心的回應在當下總令人覺得放鬆,並相信自己真的已經盡力了,但是長久下來,我發現這種心靈雞湯式的語言,已經不太適合現在的我。
我已經歷經一輪身心靈考驗了,不再是那種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小女孩,我不會無端的嫌棄自己不夠好,也不會無來由的討厭自己。我會指責自己,就是因為我太清楚自己的問題是什麼。所以當我有點沮喪地說:「我覺得自己沒有做好。」那就是真心地認為自己其實可以做得更好,而我只是在怪自己沒有堅持去做更好的自己。
在認識自己的旅途當中,我的習氣與慣性思維慢慢清晰可見,我深知自己需要進化、需要鍛鍊、需要清理的面向還很多,十幾年來始終輪迴尚未跳脫的業力,都是我還沒有為自己努力改變的。我是一個看見智性之路卻還沒啟程的愚婦,或許只有我自己才會知道,我是一個可以讓自己更好卻選擇擺爛的人。
這也警惕了我自己,不要隨意去定義別人的樣態「好」或「不好」,我實際上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或許我看到的是能量-90%,所以就傲慢的定義了他的軟弱頹廢,但誰又知道,或許他剛從-200%的情況下靠自己的意志力慢慢好轉?反之,一個表現很好的人,或許明明可以讓自己潛力發揮到20000%,但他抱著懶惰與僥倖,只拿出了120%的成績,看在很多人眼裡會覺得已經夠完美了,但事實上他正在埋沒自己。若要比較-90%和+120%兩者的狀態,乍看之下會以為+120%的能量更為強大,但實際上,讓自己從-200%走到-90%的那位,才是心智更強壯的人。
我知道我長的還像個人,身材也因為運動所以沒有太過擴散,有一份福利佳、收入穩定、工時正常、可發揮創意的工作,而且生活自由來去自如。但如果你是上帝,然後看著我心想:「我明明是讓她來發光發熱成為亞洲富豪的,她現在是在給我銃X小?」你還會覺得我應該滿足於現況嗎?我該覺得自己已經活出「夠好」的自己嗎?我難道不需要去檢視自己的每個念頭,是否都在限制自己的可能性嗎?
前述上帝的內心OS純屬一個概念式的舉例,我不確定上帝要不要讓我當亞洲富豪,我實際上也還在探索自己的歸屬之地。但不管我要去哪裡,我可以確定的是,我的修行就在我的念頭裡。我給自己什麼樣的設限?我的慣性思維是什麼?我喜歡用什麼藉口去逃避什麼?如果我看見了,就要設法去改變,我已經不想再看著自己掉入無止迴圈卻無所作為。
人都應該要擁有自我覺察的能力,不管是在哪一個位置、哪一個處境、哪一段關係、哪一個角色,都應該要明晰覺察自己是否正在「成為自己」,不屬於你但附著在你身上的包袱,你看見沒有,你有沒有要褪除它的重量?有沒有無懼地斷捨離?在「成為自己」的路上,當自己真的沒有長進、沒有盡力的時候,可不可以不再討拍,而開始認真靠自己的力量從「負」走向「正」?看見千瘡百孔的自己不可怕,無知無明比較可怕。
我夠好了嗎?不,我不夠好,但我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