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朋友說他是某大師的閉門弟子(似乎是最後的弟子),不知有沒閉門的愛人?!
;也有聽過是某人的入室弟子,好像進了內室可以看到堂奧珍寶;近來更有聽一說是內門地子,會不會進了寢室,不足為外人道?!
有門有派就有分別,深深淺淺有內外!功夫深與否,除了老師還需用功與悟性,否則就算帶進太平門,也進不了天堂!
論語中有兩段有關「登堂入室與堂奧」
魯國的大夫叔孫武叔在朝堂上,告訴其他士大夫:「我覺得子貢比他的老師孔子還賢能呢!」因此同樣身為魯國大夫的孔子學生子服景伯,將這番話告訴了子貢。子貢說:「用門牆來比喻吧!我的學識淺薄,所以就像高度只到一般人肩的牆壁,從牆外容易看到家裡的美好,而老師就像有數仞高的宮廷牆壁,一般人連門在哪都不知道,更何況看見宗廟裝飾的美麗、文武百官的富盛。能夠找到大門進入並窺見孔子道理的人或許很少吧!叔孫武叔不了解我的老師,會這麼說也是難免的啊!」
後世稱拜入師門為「列入門牆」,而曾經被老師開除又重回師門,則稱「重入門牆」。金庸的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令狐沖被師父岳不群趕出華山派,恆山派定閒師太勸他不如自立門戶,令狐沖便答;「師伯獎飾之言,弟子何以克當?但願恩師日後能原恕弟子過失,得許重入門牆,弟子便無他求了。」
「宗廟之美,百官之富」通常指學問精彩深奧,而能夠抓住其核心,就是已經「窺其堂奧」,相反的就是「不得其門而入」了。從此章引申而出的成語,還有「窺其堂奧」、「不得其門而入」。
另一個是子路彈琴,被老師奚落的故事
孔子說:「仲由彈瑟,彈成這樣,怎麼會是我的門下學生?」孔子的學生們因此都不尊敬子路。孔子後來便說:「仲由嘛,他在學習上已經達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還沒有入室罷了。」好不好是老師說了算,可由不得師兄弟亂說道。
最近也讀了一篇好文
節錄
讀書苦樂 楊絳
我覺得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 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對質。 不問我們要拜見的主人住在國內國外,不問他屬於現代古代,不問他什麼專業,不問他講正經大道理或聊天說笑,都可以挨近前去聽個足夠。 我們可以恭恭敬敬旁聽孔門弟子追述夫子遺言,也不妨淘氣地笑問“言必稱'亦曰仁義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們同一個時代,會不會是一位馬列主義老先生呀? 我們可以在蘇格拉底臨刑前守在他身邊,聽他和一夥朋友談話; 也可以對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的《金玉良言》思考懷疑。 我們可以傾聽前朝列代的遺聞逸事,也可以領教當代最奧妙的創新理論或有意驚人的故作高論。 反正話不投機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場,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門——就是說,啪地合上書面——誰也不會嗔怪。 這是書以外的世界里難得的自由!
.....
讀書用功,自發性的深入,才是各門各派的任意門!學啥,自己不都知道功夫深淺,何須頒獎牌或者師父說,何況每個行者目標設定不同,師父說不定只想有香火錢,弟子想的是千秋萬代,志向遠高於師父,這樣師父的入室都還不及自己的入門。挑戰昨日的自己,深一步昨日之門,不才是學者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