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仇恨對立的你 正在製造著對立

2023/01/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想必大家都有過一種經驗:與人無法溝通。這裡指的無法溝通,並不是無法理解對方的語言,而是類似牛頭不對馬嘴的爭論,最後雙方聲嘶力竭,卻依舊堅守著原初立場,使得一場交談淪為白費。
這多少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問題,然而要理解這個「無法溝通」的現象,恐怕還是得從那位無法溝通人士的處境與思維說起。
也許有很多種解釋方法,不過今天筆者選用了「民粹」的視角來簡析,並順便向大家推薦一本輕鬆好讀、言之有物的書籍:《民粹主義(Populismus)》。

作者簡介

作者Jan Ludwig 1983年生於德國,在德、法兩國的大學主修歷史,於漢堡的亨利南仁新聞學院進修後踏進新聞界,目前定居於以色列。2015年,Ludwig獲得了「CNN記者獎」,目前擔任德新社編輯,同時也會以自由記者的身份撰寫有關中東、歷史的知識性報導。

對立的來源

本書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舉例、講解了許多跟民粹有關的知識,其中變包含了對立。
「仇恨菁英」是構成民粹主義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也就是說,造成民粹現象的因素,多半跟仇恨菁英有關。更精確的說,是「仇恨」。
現實來看,人類並非人人平等,不論是先天因素、後天條件都造成了我們在社經地位上的落差,也就是所謂的菁英階級和底層階級。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如今的世界資源分配不均問題有多嚴重。前20%的富豪享用著80%的資源早已不是童話,而是現實。此時底層階級當然會有所不滿,可是手上毫無資源的他們,也就僅止於「不滿」而已,不會、也無法有其他更近一步的動作。
而民粹主義者的工作,就是去煽動這些恐懼。藉由「菁英都不工作卻剝奪我們的資源」、「我們的努力都被白領階級無償奪取」甚至是「外籍移工搶走我們的工作」等類似言詞,去製造出人民間的不信任與怨恨,再將這股怨恨轉化為支持與選票,從中得益。

如何看待對立

當我們看到這些人因為民粹主義者的花言巧語而上鉤、不理性的與民主為敵時,我們要如何看待他們?如何定位他們?
作者給出一個最重要的原則:不可將他們視為「有問題之人」;相反的,要將他們視為我們的一份子,也是人民、而非民粹主義者的支持者。
為何要如此對待一個與自己敵對的人?這得回到前文所述的問題:對立與衝突是如何造成的?
誠如前文所言,民粹主義者喜歡挑播離間,尤其針對社會階層。民粹主義者讓下層階級感到自卑與對上層階級感到的憤怒,且告訴他們:「只有『我』能夠改變局勢,為你們出氣、為你們奮鬥。」
因此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如果此時那些所謂的上層階級繼續跟將民粹支持者視為民主社會的累贅、思維不夠成熟,那只會更加加深「菁英仇恨」而已,對於解決對立而言非但沒有幫助,更是火上加油。

總結

所以回到開頭,面對那些無法溝通的人,我們究竟該怎麼辦?依照上述推論,其實不論你們爭吵的是政治大事還是生活瑣事,當觀點出現衝突時,最重要的動作,不是試圖用邏輯思辨去說服別人,而是懂得聆聽與溝通。
關於溝通,也許將來筆者會再寫一篇文章來解釋溝通是什麼。這裡只要知道,所謂溝通並不是辯論、更不是無所不用其極地去說服他人,此處的溝通,就是聆聽的延伸而已,你可以信他人說的話;當然也可以不信,但反對的理由絕不能是「你的思維不夠成熟」、「你的邏輯有點錯誤」這種菁英式的批判,因為當你自以為大獲全勝、擊敗對立面取得意見統一時,事實上,你正在加深著兩方的歧見、不滿與對立。
放大鏡
放大鏡
寫寫政治、寫寫哲學、寫寫經濟、寫寫書評。最重要的是—寫寫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