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記錄100天!化學方法量測多巴胺濃度變化

2023/02/0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大家好,我是菜編。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是一些化學分子,在神經元間傳送,身負重要訊息,若有異常,則會影響到動物行為,其中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和情緒低落,兩者和多巴胺(Dopamine)濃度過低相關,為了有更好的診斷方法,發展更優良的醫療器材,勢必得更長時間的觀測多巴胺濃度變化,和病情、行為變化兩相比較,增進我們對此類疾病的認識。

先進儀器的所在地:匹茲堡大學

  在匹茲堡大學的生醫工程領域中,研究總共分為六大類:生醫影像與訊號、醫療器材工程、神經工程、分子細胞與系統工程、生物力學工程、組織工程,還有再生醫學,其中與腦機介面相關的研究很多,2021年開始就職的海倫(Helen N. Schwerdt)教授,研究興趣包含巴金森氏症跟情緒異常,想解析多巴胺、紋狀體在學習跟情緒控管上所扮演的角色,他的實驗室有可以長時間監測非人靈長類多巴胺濃度的儀器!甚至能超過100天~

多巴胺怎麼量,化合物也有自己的履歷圖?

  為了記錄,需要插入碳纖維探針到恆河猴(Macaca mulatta)的大腦(講到這邊頭皮麻麻),量測以電化學快速掃描循環伏安法進行(Electrochemical fast-scan cyclic voltammetric, FSCV),當探針電位改變,會導致周遭的化學分子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如下圖B,電壓上升處有一個很明顯的電流升高處,稱為氧化峰,是多巴胺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的地方,而反向下方則是發生還原反應的波型,每種化合物有自己的波型(Cyclic voltammograms, CVs),藉由這特殊的履歷圖,科學家們就能知道找到多巴胺,量測它們的變化。
左:電刺激引發的多巴胺濃度變化(升高);右:多巴胺的CVs圖 (Schwerdt et al. 2017)

魔鬼藏在細節裡,儀器的進步就在尖端

  當異物入侵的時候身體總是會反抗,在插進大腦的感測器周遭,會結起疤痕組織,干擾到量測的效率跟精準度,短期(Acute)記錄當然沒差,反正才一下下,但長期(Chronic)記錄就不一樣了,氧化還原反應副產物跟蛋白質阿哩阿雜堆積起來,外加發炎反應火上加油,怎麼可能還量得到訊號。好佳在,變細有用!海倫教授用尖端只有直徑7-µm的探針,插在紋狀體(Stratum)內執行記錄,另外配有刺激電極插在後面點的基底核(SNc)、腹側被蓋區(VTA),還有調控路徑(Dopamine fibers),藉由電擊調控多巴胺的區域,強制多巴胺濃度產生變化,看看這套儀器是不是真的能好好執行量測。
儀器設置方式簡圖 (Schwerdt et al. 2017)
  在被下了稱為 Raclopride 的藥後,由於它會關掉捕捉多巴胺的接收器,因此多巴胺會一直被製造,比平常多上許多,讓被電嗨的細胞更嗨,首先長期跟短期記錄電極量到的暴風式成長相當,電一下增加跟 149% up 好浮誇,更重要的是,經過數天確實能持續記錄,雖然仍然有變糟的趨勢,但已經比以前好多了!除了下藥跟電腦外,正常的行為當然也能被記錄,恆河猴在獲得糖水獎勵、甜馬鈴薯,或驚喜後的多巴胺躍升也很確實得被捕捉了下來。
給藥前、後電刺激引發的多巴胺增加變化(不同電極:cn1、cn2、cn3電極記錄結果)(Schwerdt et al. 2017)
吃到糖水後的多巴胺濃度升高變化 (Schwerdt et al. 2017)

進擊的科技!科學的步步前進

  科技進步推動科學發展實在讓人興奮,去年剛好有機會聯絡上海倫教授,實際跟他討論的時候,不知道我的嘴巴有沒有闔上過,畢竟以前只知道能測量電位變化,還不知道用化學方法可以記錄特定化合物濃度的改變。順道一提,前陣子看到一篇論文提到深腦電刺激的電極,除了可以電大腦外,竟然還可以當作記錄電極使用。不知道是我孤陋寡聞,還是這真的是太酷了!期待未來有更新穎的儀器推出,腦機介面的發展越來越廣闊,最後希望我博士班在這個領域研究順利。

資料來源:

Schwerdt, H. N., Shimazu, H., Amemori, K.-I., Amemori, S., Tierney, P. L., Gibson, D. J., Hong, S., Yoshida, T., Langer, R., Cima, M. J., & Graybiel, A. M. (2017). Long-term dopamine neurochemical monitoring in primat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4(50), 13260–13265.

延伸閱讀(深腦電極可記錄腦波!):

Ajay K. Verma, Ying Yu, Sergio F. Acosta-Lenis, Tyler Havel, David Escobar Sanabria, Gregory F. Molnar, Colum D. MacKinnon, Michael J. Howell, Jerrold L. Vitek, Luke A. Johnson, Parkinsonian daytime sleep-wake classification using deep brain stimulation lead recordings, Neurobiology of Disease, Volume 176, 2023, 105963, ISSN 0969-9961, https://doi.org/10.1016/j.nbd.2022.105963.
追蹤我個人的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rainhavemouth
追蹤Sky in the wallhttps://www.facebook.com/skyinthewall

喜歡我的文章按讚追蹤加分享!或是斗內起來!

也能在留言處提出你的看法喔!
2.7K會員
175內容數
寶可夢可能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但它不僅是一部卡通,裡面其實蘊含相當多的生物知識,讓我們一起從演化生物學、生態學、發育學、比較解剖學……,一起從頭到腳認識寶可夢,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