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摘要3:第一章之一微小造就巨大

2023/02/2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例子:英國自行車國家隊

以2003年英國自行車協會為例子,聘用戴夫・布萊爾為國家隊教練,該教練的方針為——將自行車的所有面向分解,讓每個面向都改善百分之一,全部加起來就會得到可觀的成長。例如:選擇不同按摩油舒緩肌肉的疲勞;改良坐墊讓自行車更舒適;正確洗手以減少感冒機率等微小幅度的調整。
五年之後,英國自行車國家隊在北京奧運路賽及場地賽項目拿到六成金牌,四年之後的倫敦奧運創下九項奧運紀錄與七項世界紀錄。這就是眾多微小改善所累積非凡成就的例子。

二、原因:複利效應

(一)高估決定性瞬間的重要性,低估微小改善的價值性

人往往有巨大成功來自於巨大行動的邏輯謬誤,高估瞬間決定的重要性,低估持續改善的價值行,以長遠來看,不容易被注意的微小改善其實更具意義。而好習慣的價值與壞習慣的代價,必須伴隨時間的複利效應下來看,結果才會明顯。因此自我改善就是好習慣在時間複利效應下的結果
每天進步1%為例的數字呈現
每天進步1%,持續一年:1.01的365次方,等於37.78
每天退步1%,持續一年:0.99的365次方,等於0.03
隨著時間的加成,每天進步1%,一年會進步37倍;每天退步1%,光是一年就會弱化為趨近於零。
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的累積,而非千載難逢的選擇。

(二)低估微小改善的原因:當下不會立即產生結果

雖然時間複利效應的威力大家都很清楚,但是無法堅持好習慣或者改變壞習慣的養成盲點在於:行為所造成的結果無法立即產生,但行為所造成的愉悅感會立即感受,因此緩慢的變化讓好習慣無法堅持,壞習慣悄然扎根。

(三)結果是習慣的滯後指標

結果是習慣的滯後指標。例如:體重是飲食習慣的滯後指標,成績是學習習慣的滯後指標,整潔是整理習慣的滯後指標。重複什麼,就得到什麼。我們的習慣經過長時間(十年、二十年)的累積就會造成複利效應,也就是說,時間會放大習慣所造成的的結果差距,因此光是知道習慣的複利效應是不夠的,還得知道習慣如何運作,以及以自己的需求設計,才能持之以恆。

三、難以建立習慣的另一種詮釋——尚未跨越潛伏之力的停滯期

習慣難以建立是因為成果過於緩慢,而習慣又必須透過長時間的累積才會造成複利效應的巨大成果,這段「長時間又看不到任何鮮明成果」的過程,稱作「潛伏之力的停滯期」。
若難以養成某種好習慣,或者戒除某種壞習慣,更精準的說,不是我們沒有改善的能力,而是尚未跨越潛伏之力的停滯期。當突破了停滯期,外人看來彷彿是一夕成功,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箇中的努力只有自己知悉。

四、結論:

所有的大事源自微小的開端,每一個微小的決定都是習慣的種子,當決定一再重複,習慣才漸漸成形。第一章之一的部分告訴了我們:習慣是因為時間的複利加乘才有巨大的成果,因此成果可說是習慣的滯後指標,我們都有能力培養好習慣以及戒除壞習慣,核心著重的部分是撐過停滯期。下一部分將討論如何撐過潛伏之力的停滯期。

感謝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9會員
23內容數
以111參考試卷為範圍,帶出國寫題知性與情意寫作的審題技巧與心得,歡迎你與我一同交流國寫的大學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