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摘要3:第一章之一微小造就巨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例子:英國自行車國家隊

以2003年英國自行車協會為例子,聘用戴夫・布萊爾為國家隊教練,該教練的方針為——將自行車的所有面向分解,讓每個面向都改善百分之一,全部加起來就會得到可觀的成長。例如:選擇不同按摩油舒緩肌肉的疲勞;改良坐墊讓自行車更舒適;正確洗手以減少感冒機率等微小幅度的調整。
五年之後,英國自行車國家隊在北京奧運路賽及場地賽項目拿到六成金牌,四年之後的倫敦奧運創下九項奧運紀錄與七項世界紀錄。這就是眾多微小改善所累積非凡成就的例子。

二、原因:複利效應

(一)高估決定性瞬間的重要性,低估微小改善的價值性

人往往有巨大成功來自於巨大行動的邏輯謬誤,高估瞬間決定的重要性,低估持續改善的價值行,以長遠來看,不容易被注意的微小改善其實更具意義。而好習慣的價值與壞習慣的代價,必須伴隨時間的複利效應下來看,結果才會明顯。因此自我改善就是好習慣在時間複利效應下的結果
每天進步1%為例的數字呈現
每天進步1%,持續一年:1.01的365次方,等於37.78
每天退步1%,持續一年:0.99的365次方,等於0.03
隨著時間的加成,每天進步1%,一年會進步37倍;每天退步1%,光是一年就會弱化為趨近於零。
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的累積,而非千載難逢的選擇。

(二)低估微小改善的原因:當下不會立即產生結果

雖然時間複利效應的威力大家都很清楚,但是無法堅持好習慣或者改變壞習慣的養成盲點在於:行為所造成的結果無法立即產生,但行為所造成的愉悅感會立即感受,因此緩慢的變化讓好習慣無法堅持,壞習慣悄然扎根。

(三)結果是習慣的滯後指標

結果是習慣的滯後指標。例如:體重是飲食習慣的滯後指標,成績是學習習慣的滯後指標,整潔是整理習慣的滯後指標。重複什麼,就得到什麼。我們的習慣經過長時間(十年、二十年)的累積就會造成複利效應,也就是說,時間會放大習慣所造成的的結果差距,因此光是知道習慣的複利效應是不夠的,還得知道習慣如何運作,以及以自己的需求設計,才能持之以恆。

三、難以建立習慣的另一種詮釋——尚未跨越潛伏之力的停滯期

習慣難以建立是因為成果過於緩慢,而習慣又必須透過長時間的累積才會造成複利效應的巨大成果,這段「長時間又看不到任何鮮明成果」的過程,稱作「潛伏之力的停滯期」。
若難以養成某種好習慣,或者戒除某種壞習慣,更精準的說,不是我們沒有改善的能力,而是尚未跨越潛伏之力的停滯期。當突破了停滯期,外人看來彷彿是一夕成功,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箇中的努力只有自己知悉。

四、結論:

所有的大事源自微小的開端,每一個微小的決定都是習慣的種子,當決定一再重複,習慣才漸漸成形。第一章之一的部分告訴了我們:習慣是因為時間的複利加乘才有巨大的成果,因此成果可說是習慣的滯後指標,我們都有能力培養好習慣以及戒除壞習慣,核心著重的部分是撐過停滯期。下一部分將討論如何撐過潛伏之力的停滯期。

感謝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1會員
26內容數
以111參考試卷為範圍,帶出國寫題知性與情意寫作的審題技巧與心得,歡迎你與我一同交流國寫的大學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鄢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時候總有許多想不通的事情,到了長大才豁然開朗。隨著年紀增長,漸漸比較了解自己的思考方式以及思考事情的盲點,也可以清楚說出自己哪裡不懂,才慢慢體會到,原來「講出自己哪裡不懂」也是一門學問,起碼,對我來說,是需要思考的事情。 一公斤的鐵與一公斤的棉花,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小學時候的一道數學題
作者創作寫書乃至事業開創就是原子習慣造就 起初作者「記錄有關自己習慣的實驗結果,固定週一、週四固定發表於網路」,這樣的原子習慣開始在他的人生擴大影響。
有意識的自律是我的畢生功課 從小我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有些人可以特別自律。 我媽常常說:「為什麼都是一樣的教育方式,姊姊能做到這樣,你卻怎麼怎樣......」但我心裡總是忍不住想:「就真的做不到,我又不是她」。基於這樣的一個印象,每當我碰到自律的人,就很想知道為什麼他們會變成那麼自律......
作者的例子——原子習慣改變人生 高中階段:腦部重傷面臨低潮 高二時,作者被球棒迎面擊中造成腦部重傷。當重回球場隨即被下放與二年級球員一起練習。儘管高中棒球生涯黯淡無光,可貴的是作者仍有自信可以成為很棒的球員,但是更重要的是,若要情況好轉,作者體認到一件事情——能讓改變發生的只有自己。 大學階段:
際網路解決資訊的傳輸,下一步就是發展就是價值轉移: 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解決了資訊的製造與傳輸,但有些資訊無法複製,甚至不能分享,只能轉移,也許區塊鏈技術可以去中心化處理價值轉移。
思路決定出路,氣度決定格局,細節決定成敗,性格決定命運,這些複雜的種種面向決定了自己的人生。〈鴻門宴〉就在司馬遷的精練的筆下刻劃出這些人性的幽微,這篇文章真的好精彩!
小時候總有許多想不通的事情,到了長大才豁然開朗。隨著年紀增長,漸漸比較了解自己的思考方式以及思考事情的盲點,也可以清楚說出自己哪裡不懂,才慢慢體會到,原來「講出自己哪裡不懂」也是一門學問,起碼,對我來說,是需要思考的事情。 一公斤的鐵與一公斤的棉花,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小學時候的一道數學題
作者創作寫書乃至事業開創就是原子習慣造就 起初作者「記錄有關自己習慣的實驗結果,固定週一、週四固定發表於網路」,這樣的原子習慣開始在他的人生擴大影響。
有意識的自律是我的畢生功課 從小我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有些人可以特別自律。 我媽常常說:「為什麼都是一樣的教育方式,姊姊能做到這樣,你卻怎麼怎樣......」但我心裡總是忍不住想:「就真的做不到,我又不是她」。基於這樣的一個印象,每當我碰到自律的人,就很想知道為什麼他們會變成那麼自律......
作者的例子——原子習慣改變人生 高中階段:腦部重傷面臨低潮 高二時,作者被球棒迎面擊中造成腦部重傷。當重回球場隨即被下放與二年級球員一起練習。儘管高中棒球生涯黯淡無光,可貴的是作者仍有自信可以成為很棒的球員,但是更重要的是,若要情況好轉,作者體認到一件事情——能讓改變發生的只有自己。 大學階段:
際網路解決資訊的傳輸,下一步就是發展就是價值轉移: 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解決了資訊的製造與傳輸,但有些資訊無法複製,甚至不能分享,只能轉移,也許區塊鏈技術可以去中心化處理價值轉移。
思路決定出路,氣度決定格局,細節決定成敗,性格決定命運,這些複雜的種種面向決定了自己的人生。〈鴻門宴〉就在司馬遷的精練的筆下刻劃出這些人性的幽微,這篇文章真的好精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許多人面臨著難以持續運動的困擾,這篇文章分享了從《原子習慣》中獲得的啟示,強調習慣的養成重在過程而非結果。作者的理論指出通過微小的改變和具體的執行法則,可以逐步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文章中還提到,將好習慣與個人喜好結合,可以大幅提升執行的動力。透過小步驟的日常進步,我們能夠達成目標,改變未來的自己。
Thumbnail
 微小改變,巨大成果!掌握《原子習慣》,實現個人和職業上的重大改變!   #習慣的力量 #習慣循環 #四大法則 #習慣堆疊 #兩分鐘法則 #環境設置 #身份認同 #追蹤進度 #改變壞習慣 #微小改變   1. 習慣的力量 - 小習慣的累積效應強大,微小改變帶來顯著成果。   - 💪 小
Thumbnail
透過理解並應用習慣養成的原則,可以改變我們的日常行為,實現目標,創造我們熱愛的生活。
Thumbnail
如果每天都能進步百分之一,持續一年,最後你會進步三十七倍;相反地,若是每天退步百分之一,持續一年,到頭來你會弱化到趨近於零。起初的小勝利或小倒退,累積起來會造就巨大差異。 原子習慣的力量:微小改變,非凡成果。 ——《原子習慣》
Thumbnail
每個人生的經驗都在教導我們一件事:只要你堅持多年,起初,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終將以複利計算,利滾利,滾出非比尋常的結果。 原子習慣指的是微小的改變、微不足道的增長、百分之一的改善。 而行為的改變便始於覺察。 成功,便是來自於一連串微小的勝利與突破,它是數百個微小的改善,所累積起來的成
Thumbnail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某些習慣對我們的影響力遠超過其他,這些習慣被稱作「核心習慣」。《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的作者Charles Duhigg指出「核心習慣」的行為模式,在重塑商業運作和個人生活方式上具有顯著的力量。透過核心習慣所引發一連串的行為改變,逐漸地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習慣就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如同錢財透過複利加倍,習慣的效果也在你重複執行的過程中加倍。隨便挑一天來看,習慣的效應似乎很小,但幾個月、甚至幾年下來,它們就可能造成極巨大的影響。唯有兩年、五年,或者十年之後回頭看,好習慣的價值與壞習慣的代價才變得極為明顯。
Thumbnail
當我們建立習慣之後,我們的某些行為會自動化,自動化的好處,是我們會越來越熟悉這一個行為;但缺點則是隨著自動化程度越高,我們會落入無意識的行為。也就是當一個行為自動化之後,我們對於回饋會變得不敏感,我們不會注意到要如何讓這個習慣變得「更好」。James Clear在《原子習慣》一書中就提及:某些研究顯
Thumbnail
為何好習慣那麼難以養成?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結果滯後」,也就是我們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缺乏即時的反應。例如,我們設下一個目標減重3公斤,並告訴自己要養成每天晨跑30分鐘的習慣。於是我們在第二天早上興沖沖的穿上慢跑鞋,順利完成30分鐘的跑步,然後是第三天、第四天⋯。一週後,站上體重計,卻發現體重沒有變化,
Thumbnail
暢銷書《原子習慣》中有提及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真實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英國自行車隊從1908年後就沒有拿到過奧運獎牌,在各大自行車比賽中也沒有獲獎,就是一個很爛的隊伍,爛到自行車製造商不願意將自己的自行車給英國隊使用,擔心大家會因為英國隊的表現不佳而認為自行車品質不良。2003年,正如同大多數運動電影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許多人面臨著難以持續運動的困擾,這篇文章分享了從《原子習慣》中獲得的啟示,強調習慣的養成重在過程而非結果。作者的理論指出通過微小的改變和具體的執行法則,可以逐步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文章中還提到,將好習慣與個人喜好結合,可以大幅提升執行的動力。透過小步驟的日常進步,我們能夠達成目標,改變未來的自己。
Thumbnail
 微小改變,巨大成果!掌握《原子習慣》,實現個人和職業上的重大改變!   #習慣的力量 #習慣循環 #四大法則 #習慣堆疊 #兩分鐘法則 #環境設置 #身份認同 #追蹤進度 #改變壞習慣 #微小改變   1. 習慣的力量 - 小習慣的累積效應強大,微小改變帶來顯著成果。   - 💪 小
Thumbnail
透過理解並應用習慣養成的原則,可以改變我們的日常行為,實現目標,創造我們熱愛的生活。
Thumbnail
如果每天都能進步百分之一,持續一年,最後你會進步三十七倍;相反地,若是每天退步百分之一,持續一年,到頭來你會弱化到趨近於零。起初的小勝利或小倒退,累積起來會造就巨大差異。 原子習慣的力量:微小改變,非凡成果。 ——《原子習慣》
Thumbnail
每個人生的經驗都在教導我們一件事:只要你堅持多年,起初,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終將以複利計算,利滾利,滾出非比尋常的結果。 原子習慣指的是微小的改變、微不足道的增長、百分之一的改善。 而行為的改變便始於覺察。 成功,便是來自於一連串微小的勝利與突破,它是數百個微小的改善,所累積起來的成
Thumbnail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某些習慣對我們的影響力遠超過其他,這些習慣被稱作「核心習慣」。《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的作者Charles Duhigg指出「核心習慣」的行為模式,在重塑商業運作和個人生活方式上具有顯著的力量。透過核心習慣所引發一連串的行為改變,逐漸地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Thumbnail
習慣就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如同錢財透過複利加倍,習慣的效果也在你重複執行的過程中加倍。隨便挑一天來看,習慣的效應似乎很小,但幾個月、甚至幾年下來,它們就可能造成極巨大的影響。唯有兩年、五年,或者十年之後回頭看,好習慣的價值與壞習慣的代價才變得極為明顯。
Thumbnail
當我們建立習慣之後,我們的某些行為會自動化,自動化的好處,是我們會越來越熟悉這一個行為;但缺點則是隨著自動化程度越高,我們會落入無意識的行為。也就是當一個行為自動化之後,我們對於回饋會變得不敏感,我們不會注意到要如何讓這個習慣變得「更好」。James Clear在《原子習慣》一書中就提及:某些研究顯
Thumbnail
為何好習慣那麼難以養成?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結果滯後」,也就是我們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缺乏即時的反應。例如,我們設下一個目標減重3公斤,並告訴自己要養成每天晨跑30分鐘的習慣。於是我們在第二天早上興沖沖的穿上慢跑鞋,順利完成30分鐘的跑步,然後是第三天、第四天⋯。一週後,站上體重計,卻發現體重沒有變化,
Thumbnail
暢銷書《原子習慣》中有提及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真實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英國自行車隊從1908年後就沒有拿到過奧運獎牌,在各大自行車比賽中也沒有獲獎,就是一個很爛的隊伍,爛到自行車製造商不願意將自己的自行車給英國隊使用,擔心大家會因為英國隊的表現不佳而認為自行車品質不良。2003年,正如同大多數運動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