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流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無論是誰都好,每個人至少要熟練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傳遞內心的話語,刻下銘心的字句,給整個世界聽讀。

我很內向,從來不善於在人群前表演,殘喘活到四十歲,唯一能夠上得了檯面的,能夠抒發心情的技能,大概只有寫作和攝影了吧。可惜的是,攝影也好,寫作也好,創作的過程往往是一個人的孤單,既不好看,也難以分享。別人看了也不會有現場表演的那股溢出心裡的歡欣和狂喜。

每次見到誰能夠隨意拿把吉他自彈自唱,或是空出一個場地就能原地騰挪翻滾,甚至拿了麥克風就能唱出一首動人的歌曲,我難免沮喪,恨自己實在無能,歌喉煎熬唱不好,手指彎曲彈不了,脊椎的舊傷讓我想跳也跳不動。

或許正是這種想要又不行的鬱悶在心底燜燜地熬,年年月月後,反倒熬出了沈浸在寂靜中一個人的專注。在專注裡,我能窺探到內心的起伏和缺損,能夠自在放大縮小,近看纖毛般的細節,又能遠觀整體的輪廓與走向。 於是多年來的種種不甘、悔恨、堅毅、柔軟,逐漸成為我筆下的文字,涓涓流向世界。

應是我的自卑作祟,自身的題材寫多了,難免猶疑,總覺得世界不需要費心知道誰的苦難與沈淪,至於誰的掙扎與自救同樣太過於氾濫。一旦懷疑了,寫作的規律立即崩塌。我看著電腦的螢幕一片空白,對應著我胸膛裡的空虛,本來飛舞的指頭停頓了,思緒麻木了,我不再胸有成竹,甚至對寫過的文章心生厭惡。

莫名而生的自我厭惡對一位寫作者而言是近乎致命的打擊。沒有自信的作品,不受作者喜愛的孩子,怎麼可能拿得出手,展現於讀者眼前?我銷聲匿跡好幾年,偶爾寫些好笑的詞句貼到社交平台上,放幾張最近拍攝的照片,而短文和長篇則是一篇也無。

是啊,相較於文字,照片有它的主體性,修完圖後已然完整。不論我當下拍攝的心情和意圖為何,它能因讀者的經歷、心態、人格,產生迥異的解讀方法,自然也能勾起不同的心情。

我以照片填塞了垂頭喪氣的幾年光陰,巧妙地躲在後面,不讓任何人評價,不給人機會窺探我當下怯弱的心境。阻隔外界之後,我自然無須面對擱在眼前的課題,不用寫作,不須找回勇氣面對在胸口肆虐的黑暗與絕望,不在乎打在心裡的結。

直到某日,我不再認識自己,忘卻了所有的疑惑和空虛,對自己那麼地陌生,我才又提筆寫作。

缺乏寫作的日子,我過得很盡興,完全無需擔心誰要不要看,要寫給誰看,更不用在意我的想法和情感會不會對誰產生意義。即使如同大峽谷一般的缺口裂在心裡,不看,那就無妨。

即便再度拾起了寫作,我寫的多是別人的故事,我對別人的想法,一篇篇的如是我觀,寫起來信手拈來。

可是啊,當遲早要過的檻橫在路前,不管你想不想,都得跨過。

今年年初,我下定決心,拾起智慧的劍,將自己的無明攔腰斬斷,剖出了斑駁的心,讓祂在別人眼前跳動。既然有人不想讀,那也很好,我欣然接受。若有一人願意讀,有一人為此感動,或有一人因解惑而歡喜,那我就會繼續書寫。

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每個人至少都得熟練一門自我表達的技巧,不論是表演性質的,或是默默耕耘的,都好。路數不同無妨,自我表達才是核心。只要你嘗試以任何有形的形式呈現無形的感受與念頭,在挖掘和轉化的過程裡所遇到的各式困難與煎熬,有朝一日會成為你成長的助力,就算是多年以後,數十年以後,那都很好。

人生只有當下,沒有其他。學習,請從此刻開始。

妳,已經開始了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夜緻-avatar-img
2023/02/07
好奇為什麼最後一句用「妳」,而不是「你」?
 行歌-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2/08
我在文章裡用的你和妳會不定時互換,僅此而已(笑)。
avatar-img
行歌的沙龍
31會員
229內容數
一切由靜坐裡所得,化為文字,如漣漪向外圓擴,盼能在人海裡喚起一聲迴盪。
行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2
放鬆,不僅是為了解開自己內心的糾結,亦是為了化解人與人之間的嫌隙,不管再怎麼根深蒂固,到此為止。
Thumbnail
2025/02/22
放鬆,不僅是為了解開自己內心的糾結,亦是為了化解人與人之間的嫌隙,不管再怎麼根深蒂固,到此為止。
Thumbnail
2025/02/06
如果放鬆是身心的和解,那麼和解之後,無限的可能性將會開啟。如何將無限的可能性用於身心的和諧與同步,促進意識的流動,開展肉體的潛能,這便是生生之法的基礎運用欲達到的目的。
Thumbnail
2025/02/06
如果放鬆是身心的和解,那麼和解之後,無限的可能性將會開啟。如何將無限的可能性用於身心的和諧與同步,促進意識的流動,開展肉體的潛能,這便是生生之法的基礎運用欲達到的目的。
Thumbnail
2025/02/04
我很少談時事,此後也不例外,今日不能免俗地談一談人生的無常,以及如何從容面對死亡。
Thumbnail
2025/02/04
我很少談時事,此後也不例外,今日不能免俗地談一談人生的無常,以及如何從容面對死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快樂和你的意識有關,而不是和品行有關。容我提醒你:品行也是培養出來的。你可以變成一個聖人,卻依舊不是快樂的,如果你的聖潔只是一個練習出來的聖潔。而那就是人們如何變成聖人、天主教徒、耆那教徒、印度教徒的。他們是如何變成聖人的?他們一刻接著一刻地在量尺上練習,巨細靡遺的——什麼時候起床、吃什麼東西、不吃
Thumbnail
快樂和你的意識有關,而不是和品行有關。容我提醒你:品行也是培養出來的。你可以變成一個聖人,卻依舊不是快樂的,如果你的聖潔只是一個練習出來的聖潔。而那就是人們如何變成聖人、天主教徒、耆那教徒、印度教徒的。他們是如何變成聖人的?他們一刻接著一刻地在量尺上練習,巨細靡遺的——什麼時候起床、吃什麼東西、不吃
Thumbnail
南會津町位於福島縣西南部,由但馬町、立岩町、伊南町、南鄉町合併而成,距離會津地區中心會津若松市約45公里,是東北地區的南門戶,市內四面環山,最高峰為越後山脈的帝釋山(海拔2059.6公尺),阿賀川水系和伊南川水系兩條河流均發源於荒海山,五條國道沿河水系及其支流延伸,居民點遍布各地;氣候屬於日本海型,
Thumbnail
南會津町位於福島縣西南部,由但馬町、立岩町、伊南町、南鄉町合併而成,距離會津地區中心會津若松市約45公里,是東北地區的南門戶,市內四面環山,最高峰為越後山脈的帝釋山(海拔2059.6公尺),阿賀川水系和伊南川水系兩條河流均發源於荒海山,五條國道沿河水系及其支流延伸,居民點遍布各地;氣候屬於日本海型,
Thumbnail
本文節選自永遠的山。內容敘述作者攀登玉山的過程,及其在峰頂觀山觀雲的深刻感懷。文中既描繪了玉山山勢與雲霧之美,也抒發對天地自然與臺灣故鄉的戀慕之情。   玉山為東亞第一高峰,是欣賞峰巒美景、觀察高山生態的最佳地點。作者以細膩的觀察與描繪,將山的千百種容貌和姿色一一展示,令人充分領受形
Thumbnail
本文節選自永遠的山。內容敘述作者攀登玉山的過程,及其在峰頂觀山觀雲的深刻感懷。文中既描繪了玉山山勢與雲霧之美,也抒發對天地自然與臺灣故鄉的戀慕之情。   玉山為東亞第一高峰,是欣賞峰巒美景、觀察高山生態的最佳地點。作者以細膩的觀察與描繪,將山的千百種容貌和姿色一一展示,令人充分領受形
Thumbnail
栗原市位於宮城縣西北部,是宮城縣最大的城市,以橫跨岩手縣和秋田縣邊界的海拔 1,626 公尺的栗駒山為背景,土壤肥沃,孕育了豐富的農業文化,面積 804.9 平方公里,80%被森林和田野覆蓋,是個自然風光優美、四季變換的高原城市。 西北部的栗駒山等地位於栗駒國定公園的範圍內,2005年十個町村合併
Thumbnail
栗原市位於宮城縣西北部,是宮城縣最大的城市,以橫跨岩手縣和秋田縣邊界的海拔 1,626 公尺的栗駒山為背景,土壤肥沃,孕育了豐富的農業文化,面積 804.9 平方公里,80%被森林和田野覆蓋,是個自然風光優美、四季變換的高原城市。 西北部的栗駒山等地位於栗駒國定公園的範圍內,2005年十個町村合併
Thumbnail
「每個我認識的作家,都對某個人擁有這種感受,寫作是一種極度孤獨的活動,你完全無法保證你正在創造的事物有任何價值,而所有顯示你在這場激烈競爭中落後的跡象,都會讓你一路墜入絕望的深淵。眼睛盯著你自己的稿子就好了,大家總這麼說,但是當其他所有人的稿子一直在你眼前啪啪啪紛飛時,這實在是很難達成。」
Thumbnail
「每個我認識的作家,都對某個人擁有這種感受,寫作是一種極度孤獨的活動,你完全無法保證你正在創造的事物有任何價值,而所有顯示你在這場激烈競爭中落後的跡象,都會讓你一路墜入絕望的深淵。眼睛盯著你自己的稿子就好了,大家總這麼說,但是當其他所有人的稿子一直在你眼前啪啪啪紛飛時,這實在是很難達成。」
Thumbnail
寫作時,我們都是孤獨的。 正因為潛進了這樣的孤獨裡,我們得以與自己相遇。
Thumbnail
寫作時,我們都是孤獨的。 正因為潛進了這樣的孤獨裡,我們得以與自己相遇。
Thumbnail
我想,每一個詩人都是孤獨的,畢生都在尋找一個能契合自己的靈魂。 作為一個讀詩的人,我很清楚那種,藉由詩這種載體,兩個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碰面的人,此時的心卻是如此靠近。 作為寫詩的人,我想道理也是一樣的。 我們都在尋求那樣的體驗。 我們絕不能宣告說:「我們不需要被認可,我們只要做自己,為自己而寫就好
Thumbnail
我想,每一個詩人都是孤獨的,畢生都在尋找一個能契合自己的靈魂。 作為一個讀詩的人,我很清楚那種,藉由詩這種載體,兩個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碰面的人,此時的心卻是如此靠近。 作為寫詩的人,我想道理也是一樣的。 我們都在尋求那樣的體驗。 我們絕不能宣告說:「我們不需要被認可,我們只要做自己,為自己而寫就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