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就是修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忙有什麼妙用呢?
第一、忙要忙得有法喜:生活中,不是忙就是閒,有的人以忙為樂,因為從忙碌工作中可以獲得學習、成長的機會。忙,可以充實生活,可以讓身心有所寄託,而且從工作中可以獲得成就感,可以自我肯定,可以培養信心。更重要的是「忙人無妄想」;沒有妄想,自然身心清安,自然感覺快樂無比。所以,以忙為樂,則不苦;以忙為樂,則不懶散;以忙為樂,自然忙得心甘情願。
第二、忙要忙得有意義:忙就是營養。忙,才能促進心靈的健康;忙,才能培養自己的因緣;忙,才能發揮生命的力量;忙,才能提昇人生的價值。但是有的人忙於吃喝玩樂,忙著花天酒地,這樣的忙不但破財而且傷害身體,這樣的忙沒有意義、沒有價值。忙,要有益於身體健康;忙,要有益於增品進德;忙,要有益於開發智慧;忙,要有益於培養人緣。這樣的忙才有意義。
第三、忙要忙得有效率:「有分工,則不忙;有計畫,則不亂。」做事最怕的是一把抓,不懂分工,自然無法合作,工作效率自然低落。也有的人做事沒條理,不懂得計畫,整天像無頭蒼蠅一樣,盲目的亂忙一通。其實,做事要講究效率,除了分工、計畫以外,更要懂得化繁就簡,還要會「以設備代替人力」。更重要的是,要追蹤成效,一個小時要有一個小時的成果,一天要有一天的成績,一周、一個月都要有一周、一個月的成效。能夠事前安排計畫,事後追蹤成果,自然能提高工作效率,自然忙得有效率。
第四、忙要忙得有價值:忙,是接近價值的要途。但是有的人每天忙忙碌碌,只為了鑽營一己的功名富貴,有的人則是為了一家三餐溫飽而忙,也有人為了社會的富樂而奔走,更有人為了促進世界的和平而周旋。忙,不但要對自己、對家庭有助益,更要對國家、社會,尤其能對舉世人類有貢獻,這樣的忙碌價值更大。所以做人要為自己忙,為家庭忙,為國家社會忙,更要為普世大眾而忙。
人,越多做,越能做;越會忙,越能忙。忙,像一把鋒利的慧劍,能斷妄想的葛藤;忙,是點石成金的手指,能化腐朽為神奇;忙,是營養調身的補品。
忙,可以使人生充滿生機,所以「忙的妙用」有四點:
第一、忙要忙得有法喜。
第二、忙要忙得有意義。
第三、忙要忙得有效率。
第四、忙要忙得有價值。
—摘錄《星雲法語4》〈忙的妙用〉
【延伸閱讀】
星雲大師〈真誠的告白〉最後的囑咐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關心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勵志、激勵人心的正能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生活中充滿苦樂、有無、順逆、窮通、得失,起伏無常,在起伏不定的生活裡,我們怎麼來適應呢?
愛,要昇華為慈悲,只有一個字可以代表,那就是「惜」。 結合「愛」、「惜」兩個字, 愛就有了落實的方向。 要惜情、惜緣、惜物、惜福......, 懂得珍惜,才懂得愛!
人在世間生存,不可能單獨存在,人與人之間都是「同體共生」的生命共同體,彼此都需要仰賴眾多因緣才能存在。
大師「以眾為我」的菩薩性格,啟發佛光人在「眾中修行」的願心,做萬種事,結萬種緣、度萬種眾、修萬種行,能使自己不斷進步,並在眾中得到歡喜、智慧與功德。
生活中充滿苦樂、有無、順逆、窮通、得失,起伏無常,在起伏不定的生活裡,我們怎麼來適應呢?
愛,要昇華為慈悲,只有一個字可以代表,那就是「惜」。 結合「愛」、「惜」兩個字, 愛就有了落實的方向。 要惜情、惜緣、惜物、惜福......, 懂得珍惜,才懂得愛!
人在世間生存,不可能單獨存在,人與人之間都是「同體共生」的生命共同體,彼此都需要仰賴眾多因緣才能存在。
大師「以眾為我」的菩薩性格,啟發佛光人在「眾中修行」的願心,做萬種事,結萬種緣、度萬種眾、修萬種行,能使自己不斷進步,並在眾中得到歡喜、智慧與功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教學範例 僅供參考 均無投資建議買賣 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 #達邁 好好記得多數投資人看新聞答案高潮時候,都很巧合都會是我們基本滿足達標時候 就像近期的協作機器人上銀跟亞光一樣 這就是"量化經驗值" 後續就是按照還有第二階段的預期去享受第一階段滿足後回測的過程 都已經是少數贏家
Thumbnail
10/20 經理人現金水位創低後的判斷以及櫃檯指數就是20周的慣性拉不開 開始注意這個慣性可能要改變了 10/24 櫃檯指數開始回測重要慣性10~20周 已經不能再有任何積極策略 尤其滿足過獲利的不要急著要馬上重複操作 昨天確定正式轉弱跌破重要位
Thumbnail
當今社會的忙碌現象與「忙碌文化」密不可分,為瞭解決過勞問題,著重於重塑任務、明確優先事項和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文章分享有效的時間管理和任務規劃對於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平衡、保護並增強生活品質與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肺部被挖了六個洞,反正咱有「自費合法嗎啡」~啥不能連續使用~痛死咱了,嗚嗚嗚,林則徐你這個渾蛋…… 醫生說:看起來像癌症、拍起來像癌症、切起來像癌症,那它就是隻癌症 巴菲特:看起來像鴨子、游泳像鴨子、叫聲像鴨子,那牠就是隻鴨子 巴爺爺,你這句話流傳到「非投資領域了」,那六個點全部都不是癌症……
Thumbnail
人生太短,你做得不夠多。真的在行善的,他會想、會開會規劃:「我要怎麼安排產生更大善性的效益,讓更多人獲益。」這種用心、用腦去規劃思惟,就是行菩薩道。真的會修的人善用此生,如果都不會去想,不想利他,不去用心、用腦,也不想付出、不想規劃,當然善行就極為有限。一次的病苦、一次的小車關,善業都去擋這個劫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幾分鐘後,他就出現在我家門口,鐵捲門拉下之後我倆面面相覷,似乎不知偷情應該要如何進行,就在一一確認過衣料下身體器官的位置之後,我準備吻上去時,他躲開,「這只是A片那種的舌吻,」我說,我不確定我是在騙自己,還是在哄他,「把舌頭伸出來讓我吸,」他木訥的表情轉瞬間陷落情慾,這表情太棒了,老二也翹得狠棒⋯⋯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專注、認真,只是休息的時候,也要認真,知道? 如果休息的時候,心裡面還在忙著想工作的事情,忙著想作業的事情,忙著想考試的事情,那還不如不休息,回去做心裡想的事情。
Thumbnail
如果有人問我:「人的一生要幹嘛?」 我會回答:「我覺得就是努力工作完吃飯休息,吃飯休息後努力工作,但是你要工作多久?你休息要幹嘛?那是為自己負責的事情,人類長大成一個模樣的時候必定都要吃飯、休息、工作,我想這也是最影響身心靈健康的原因。」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努力工作完吃飯休息,吃飯休息後努力
Thumbnail
在職場平心靜氣、修身養性,遠比過度爭權奪利、心機暗算,更能夠獲得內在的滿足和長期的幸福感。不合理的要求、不抱善念的人,我們人生中都沒少遇過,雖然煩人,但培養能平靜看待的心境、最低限度完成避不開的交集任務,也是一種成長。
2409 (承上篇) 動作就是動作 → 分詞模式 (ChatGPT 來幫忙) 以下例句取材自紐約時報: https://www.nytimes.com/2017/11/27/smarter-living/how-to-be-happy.html?unlocked_article_code=1.Z
Thumbnail
教學範例 僅供參考 均無投資建議買賣 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 #達邁 好好記得多數投資人看新聞答案高潮時候,都很巧合都會是我們基本滿足達標時候 就像近期的協作機器人上銀跟亞光一樣 這就是"量化經驗值" 後續就是按照還有第二階段的預期去享受第一階段滿足後回測的過程 都已經是少數贏家
Thumbnail
10/20 經理人現金水位創低後的判斷以及櫃檯指數就是20周的慣性拉不開 開始注意這個慣性可能要改變了 10/24 櫃檯指數開始回測重要慣性10~20周 已經不能再有任何積極策略 尤其滿足過獲利的不要急著要馬上重複操作 昨天確定正式轉弱跌破重要位
Thumbnail
當今社會的忙碌現象與「忙碌文化」密不可分,為瞭解決過勞問題,著重於重塑任務、明確優先事項和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文章分享有效的時間管理和任務規劃對於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平衡、保護並增強生活品質與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肺部被挖了六個洞,反正咱有「自費合法嗎啡」~啥不能連續使用~痛死咱了,嗚嗚嗚,林則徐你這個渾蛋…… 醫生說:看起來像癌症、拍起來像癌症、切起來像癌症,那它就是隻癌症 巴菲特:看起來像鴨子、游泳像鴨子、叫聲像鴨子,那牠就是隻鴨子 巴爺爺,你這句話流傳到「非投資領域了」,那六個點全部都不是癌症……
Thumbnail
人生太短,你做得不夠多。真的在行善的,他會想、會開會規劃:「我要怎麼安排產生更大善性的效益,讓更多人獲益。」這種用心、用腦去規劃思惟,就是行菩薩道。真的會修的人善用此生,如果都不會去想,不想利他,不去用心、用腦,也不想付出、不想規劃,當然善行就極為有限。一次的病苦、一次的小車關,善業都去擋這個劫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幾分鐘後,他就出現在我家門口,鐵捲門拉下之後我倆面面相覷,似乎不知偷情應該要如何進行,就在一一確認過衣料下身體器官的位置之後,我準備吻上去時,他躲開,「這只是A片那種的舌吻,」我說,我不確定我是在騙自己,還是在哄他,「把舌頭伸出來讓我吸,」他木訥的表情轉瞬間陷落情慾,這表情太棒了,老二也翹得狠棒⋯⋯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專注、認真,只是休息的時候,也要認真,知道? 如果休息的時候,心裡面還在忙著想工作的事情,忙著想作業的事情,忙著想考試的事情,那還不如不休息,回去做心裡想的事情。
Thumbnail
如果有人問我:「人的一生要幹嘛?」 我會回答:「我覺得就是努力工作完吃飯休息,吃飯休息後努力工作,但是你要工作多久?你休息要幹嘛?那是為自己負責的事情,人類長大成一個模樣的時候必定都要吃飯、休息、工作,我想這也是最影響身心靈健康的原因。」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努力工作完吃飯休息,吃飯休息後努力
Thumbnail
在職場平心靜氣、修身養性,遠比過度爭權奪利、心機暗算,更能夠獲得內在的滿足和長期的幸福感。不合理的要求、不抱善念的人,我們人生中都沒少遇過,雖然煩人,但培養能平靜看待的心境、最低限度完成避不開的交集任務,也是一種成長。
2409 (承上篇) 動作就是動作 → 分詞模式 (ChatGPT 來幫忙) 以下例句取材自紐約時報: https://www.nytimes.com/2017/11/27/smarter-living/how-to-be-happy.html?unlocked_article_code=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