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衛—壓抑、投射、成癮…我們用傷人傷己的方式保護自己嗎?」讀後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繼上次拜讀洪培芸心理師的著作”微笑憂鬱”後,這本”心理防衛”是我閱讀的第二本書,除了自己對心理學領域的好奇心外,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引導我瞭解內容,同時在閱讀的當下,常常會讓讀者放下書本,看看自己有沒有”被說中”的可能,似乎也做到了作者的提醒,永遠要深入的認識自己、瞭解自己,最後才能治癒自己。

作者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是否都用了錯誤的方式保護自己?姑且不談什麼壓抑、控制、轉移…這些心理防衛的方法,試著回想自己與家人、朋友、同事之間的相處,你是隨和的人,還是讓人覺得有壓力?在他人眼中,自己是大而化之,還是嚴謹規律呢?你心中的標準或是理所當然,會同時要求別人跟你一樣嗎?

現在回想起來,年輕的時候常常要求身邊的人跟我的步調要一致,舉凡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甚或是工作態度、理財方式等等,說的嚴重點根本是自以為是外,還強迫他人要跟我一樣,幾番衝突下來,我依舊百思不解,”我不都是為你好嗎?”、”為何不能體諒我呢?”,這些行為或是想法,符合作者提到的”合理化”、”控制”,甚至是”轉移”等等心理防衛,最終結局當然是不好的,不但傷害了對方,也傷害了自己。

大部份的人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也依循傳統婦女的生命與關係模式,對於配偶、孩子或是家人,總是全力奉獻犠牲自己,期望以此可以達到心目中理想的生活樣態,若事與願違我想過往大部份的人,都會選擇逆來順受,或是壓抑自己的情緒,激烈一點的可能就會用控制或是合理化的方式來保護自己,隨著時代的演變,個人覺得傾向選擇激烈方式的人應該會比較多,但如此一來,彼此的關係也會出現裂痕,甚至分道揚鑣,無形之中為自己留下難以抹滅的傷痛。

作者提到想要關係融洽的秘訣之一,對於別人的事,請給出更多一點的自由、尊重及彈性。”不要過度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變成直接干涉他人的藉口”。這用在父母對子女的關係上,或是子女對父母都很適合,但親密關係又何嚐不是呢?試著把喜歡控制他人的手收回來,畢竟不控制別人的最大收獲,是自己能獲得最大的自由。

我們常說要多愛自己一點、多認識自己一些,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不是讓自己整天吃大餐或是買東西犒賞自己,而是在心態與行為上試著不控制他人、不依賴他人,也不再需要他人,把這些行為內化成多一點時間認識自己的內心,看看自己到底需求的是什麼,才能夠知道自己可以保護自己,不被成癮的行為駕馭,進而找到自己的生命力,我們一起努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ivian Wang's 自我療癒小天地
5會員
97內容數
這是個人過往生活經驗的感受與分享,人生都不是順遂的,跌倒想辦法爬起來,期許自己是這樣的人。
2025/04/27
願你盡早學會善待自己
2025/04/27
願你盡早學會善待自己
2025/04/14
法律是冰冷的,人心是溫暖的.
2025/04/14
法律是冰冷的,人心是溫暖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心理防衛:壓抑、投射、成癮……我們用傷人傷己的方式保護自己嗎?》 📖書籍內容簡介: 吃不停,不是放鬆;買不停,不是犒賞。 這是心理防衛機制「壓抑」(情緒)+「合理化」(心態)+「成癮」(行為)。 心理防衛看似保護自己, 但,其實是傷人傷己的惡性循環。   ◎特別企劃:15種常見的心
Thumbnail
《心理防衛:壓抑、投射、成癮……我們用傷人傷己的方式保護自己嗎?》 📖書籍內容簡介: 吃不停,不是放鬆;買不停,不是犒賞。 這是心理防衛機制「壓抑」(情緒)+「合理化」(心態)+「成癮」(行為)。 心理防衛看似保護自己, 但,其實是傷人傷己的惡性循環。   ◎特別企劃:15種常見的心
Thumbnail
前幾天晚上突然有一個很深的體悟跟感悟, 覺得很重要一定要跟大家分享。 自阿鳥開始自我療癒以來,不斷地在處理很多的創傷, 久了以後發現,造成創傷的原因大多都來自我們沒有好好被對待,所以我們感到很受傷,我們開始懷疑自己的存在感到無價值感,相信自己不被愛,不值得被愛,不自信,覺得自己不配與不值得更好,覺得
Thumbnail
前幾天晚上突然有一個很深的體悟跟感悟, 覺得很重要一定要跟大家分享。 自阿鳥開始自我療癒以來,不斷地在處理很多的創傷, 久了以後發現,造成創傷的原因大多都來自我們沒有好好被對待,所以我們感到很受傷,我們開始懷疑自己的存在感到無價值感,相信自己不被愛,不值得被愛,不自信,覺得自己不配與不值得更好,覺得
Thumbnail
我們的破碎需要如何去療癒呢?我想最終還是要交由自己來完整,愛自己永遠是一個人生命中的課題,面對自己的不安全感其實就是在檢視自己的信念是不是出了問題,那麼我們該如何正面迎擊更新自己呢?我想《關係黑洞》這本書可以陪伴讀者練習安撫自己的不安全感,從而修復自己的破碎,完整自己的靈魂,最終靠近那個理想的自己。
Thumbnail
我們的破碎需要如何去療癒呢?我想最終還是要交由自己來完整,愛自己永遠是一個人生命中的課題,面對自己的不安全感其實就是在檢視自己的信念是不是出了問題,那麼我們該如何正面迎擊更新自己呢?我想《關係黑洞》這本書可以陪伴讀者練習安撫自己的不安全感,從而修復自己的破碎,完整自己的靈魂,最終靠近那個理想的自己。
Thumbnail
作者介紹: 洪培芸是一位臨床心理師,因緣際會我有幸上過作者的一個系列課程,課堂中發現老師見識不凡,於是好奇將作者出的四本書都買來看一遍,所以請容許我用較主觀但全面的方式介紹這位老師,她的人生遭遇用世俗的價值可謂是淒慘,因為前夫出軌導致婚姻破碎,雖然前夫有所虧欠,但是堅強的她選擇了結束這段婚姻,回到家
Thumbnail
作者介紹: 洪培芸是一位臨床心理師,因緣際會我有幸上過作者的一個系列課程,課堂中發現老師見識不凡,於是好奇將作者出的四本書都買來看一遍,所以請容許我用較主觀但全面的方式介紹這位老師,她的人生遭遇用世俗的價值可謂是淒慘,因為前夫出軌導致婚姻破碎,雖然前夫有所虧欠,但是堅強的她選擇了結束這段婚姻,回到家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誤以為跟他人劃清界線是不是就代表了冷酷無情,好像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只想保護自己的利益,這樣的人總是容易被貼上「自私」的標籤,他們總是優先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再來視情況滿足他人的需求,他們總是有條有理,有時候讓人覺得少了一點熱情,但又無法去真正否定他們的人格與善良,其實我們內心偶爾也暗自羨慕這種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誤以為跟他人劃清界線是不是就代表了冷酷無情,好像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只想保護自己的利益,這樣的人總是容易被貼上「自私」的標籤,他們總是優先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再來視情況滿足他人的需求,他們總是有條有理,有時候讓人覺得少了一點熱情,但又無法去真正否定他們的人格與善良,其實我們內心偶爾也暗自羨慕這種
Thumbnail
自我傷害,其來有自?心理學人:不要為了調節負面情緒與獲得道德的救贖感,養成了長期自我傷害...文章摘要: 自我傷害,其來有自 心理學人的諮商現場   自我懲罰的心理意涵 三個構面,降低自我傷害的信念與行為  一、自我傷害,其來有自?  人類演化的目的在於保命,保住身體的命,也
Thumbnail
自我傷害,其來有自?心理學人:不要為了調節負面情緒與獲得道德的救贖感,養成了長期自我傷害...文章摘要: 自我傷害,其來有自 心理學人的諮商現場   自我懲罰的心理意涵 三個構面,降低自我傷害的信念與行為  一、自我傷害,其來有自?  人類演化的目的在於保命,保住身體的命,也
Thumbnail
《立下界限》這本書告訴心靈也需要斷捨離,斷捨離的概念是:(斷)去他人的干擾,(捨)去不在乎你的人,(離)和別人保持距離,讓自己有獨立思考的空間。 為何人生走錯方向,卻無法迴轉?你是如何餵養他人得寸進尺的 看好自己的心房承認人性的惡意 婆婆因生存焦慮而用相同手法加害媳婦 先攘外,再安內
Thumbnail
《立下界限》這本書告訴心靈也需要斷捨離,斷捨離的概念是:(斷)去他人的干擾,(捨)去不在乎你的人,(離)和別人保持距離,讓自己有獨立思考的空間。 為何人生走錯方向,卻無法迴轉?你是如何餵養他人得寸進尺的 看好自己的心房承認人性的惡意 婆婆因生存焦慮而用相同手法加害媳婦 先攘外,再安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